APP下载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016-06-06赵天依赵哲晗尤泽雯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跨文化

赵天依 赵哲晗 尤泽雯

摘要:由于近年来全球化热潮的推动,我国越来越多的公民花费大量时间、金钱,不惜一切选择到美国学习、生活。这一变化使我国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和发扬,同时也受到美国当地文化的巨大挑战。

因此,本项研究通过对比阅读《喜福会》、《吃一碗茶》和《华女阿五》三本经典华裔小说,从女性主义及文化的角度切入剖析我国第一代、第二代美国移民的生活经验,从而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本研究试图展现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的生活,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研究华裔美国人如何在“第三度空间”形成与发展美国华裔文化。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女性主义;跨文化

一、《喜福会》——母女纠葛中的文化碰撞

在这一书中,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是作者一直着重描写的一对矛盾。四对母女之间的矛盾存在着对立和冲突,到最终还是融合到了一起。母亲们是来自中国的传统女性,她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都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和代表。但是女儿们是出生在美国的新女性,总有新思想,所以母女之间即使是有亲情的纽带进行维系,但是她们之间仍然存在代沟,仍然充满着矛盾。母女双方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思想和美式的价值观念,所以她们陷入了僵局——到底应该如何生存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之中?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她们施加了许多的影响,以“这都是为了女儿好”的心态和中国传统思想进行教育。但是女儿们明显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想冲破束缚,想要取得自我独立的权利,母女双方的紧张形势一触即发。这里可以体现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新式价值观念的一种文化冲突。但是,当女儿们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磨难的时候,母亲们都会以自身的亲身经历进行开导,帮助女儿们明白自身的处境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母女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化解,并走向了融合和和谐的道路。这四个家庭就像是一个大环境下的小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浓缩了中美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并融合的过程。女儿从母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来源和价值,在美国这个新环境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正确地找到了如何对待文化冲突的方法,即肯定自己的根源和传统文化,并在新环境之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谭恩美女士通过艺术地描写两代人的文化冲突、融合、碰撞展现出了中美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融合的过程。

二、《吃一碗茶》——第三空间的挣扎

父子由于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导致他们在文化上存在明显冲突。父辈的这些男人们,“早年间,李恭和华贵两个年轻小伙子一道坐麦迪逊总统号船来到美国,在埃利斯岛的隔离室中共处”。虽然他们移民到了美国,但他们的故土永远都是中国,对他们而言,对祖国的情感与忠诚是植根于心的,儒教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小说中的唐人街就是一个守旧的族长制团体。

由于文化差异导致思想的不同,使得斌来和父亲格格不入,“斌来一想到要去看父亲就讨厌”,当父亲提出要为儿子包办婚事时,他对于大包大揽极为不安。“难道,我们就不能再等等?我哪有钱啊!”斌来的反感态度体现了他对经济独立,生活独立的追求,他想要有自己的决定权。可最终斌来还是妥协了,同意了父亲包办的婚事。由于这种压力,在斌来与美凤的婚姻中,胁迫感困扰了他们好久,直到最后两人得到了幸福,这种感觉才逐渐淡去。由此而知,第二代移民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备受两种不同文化的牵制,在诸多亚裔美国文学作品之中都对比有所体现。他们受家长的影响无法彻底与本民族文化决裂,但由于在新环境新文化下成长受到的影响,他们深深厌恶本族文化中的教条,尤其是讨厌第一代移民对儒家思想顽固不化的追随。在此文化冲突融杂的环境下,他们在生活上和心理上不断挣扎,想要找到一个和谐的最终出口。

三、《华女阿五》——中国传统遇到个人主义

黃玉雪创作显然旨在向美国主流社会展现美国华人具有值得自豪的明显的文化特性,但基本上和其他的美国人没有什么不同。尤其是黄玉雪一家有关日常工作的伦理和自力更生的态度符合美国人所喜爱的理想。另一方面,由于封建传统礼制的影响,黄家一直遵循着严格的家庭等级制度,这一明显脱离美国主流价值观念的行为,无疑成为黄玉雪一心实现个人主义、抵制父母之命的根本原因。黄玉雪的斗争主要体现在她反对父亲上,虽然她保持着对父亲的爱戴和尊敬。黄先生事实上自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主要原因是他是一个基督徒。他的基督教信仰使他有力地摈弃儒家传统的某些方面,诸如裹小脚、禁止女儿上学,同时他也相信道德责任,当他看到违背大众利益的现象时,他便要大声宣讲他认为正确的道理。不过,在另外的方面,由于从根本上尊崇儒家的正统思想,还是会为自己不公平对待女儿的做法进行辩解。

结论

以人的生物性而言,人只有剪断脐带脱离母体才能去开始一个全新的、属于自己的人生。然而文化的继承和同化却完全不同:唯有继承才可以开始有意义的生存,因为人离开了文化——不论个人是否喜欢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可以说什么也不是。所以,对于大多数华裔而言,当生存被文化地错置或者重置之时,人生难免无所适从,而此时,存留生命深处的文化传承则可以使他们生存获得一定程度的方向感和些许确定性。因此,中西方文化冲突具有必然性,亚裔美国人自己的身份认同与其被主流文化实践给予的文化身份迥然不同,二者根本无法协调;中西方文化融合同样具有必然性,美籍华人在受到美国的民主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开始“美国化”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参考文献:

[1]Amy Tan. The Joy Luck Club.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89.

[2]程爱民:《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郭继德:《美国文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

[4]高小刚:《乡愁以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5]李贵苍:《文化的重量:解读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6]张琼:《从族裔声音到经典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学性研究及主体反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7]石平萍:《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历史与现状》,载《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跨文化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