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熙帝的儒学思想探微

2016-06-06翟晓蕾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理学康熙朱熹

清王朝建立之际,其文化政策随着朝代更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清初学术的发展。清初的文化政策主要表现在民族高压政策的制定、科举取士制度的恢复、“崇儒重道”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博学鸿儒”科的举行等方面。一定时期的文化政策与当时统治者的思想息息相关,而清初文化政策则是以康熙帝的儒学思想为依据制定的。因此,探究康熙帝的儒学思想对把握清初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时儒学熏陶

康熙自幼便开始接受汉文化,接触大量汉族传统文化知识,其八岁即位,从小便以尊孔崇儒、读史论经视为帝王的本分。另外,其祖母孝庄皇太后言传身教,于日常禮仪和为君之道等方面予以教诲,“古称为君难……汝尚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慎乃威仪,谨尔出话,夙夜恪勤,以只承祖考遗绪,俾予亦无疚于厥心。”①孝庄皇太后对汉文化的吸收与肯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康熙对汉文化的态度。

另外,康熙帝周围有一群儒学知识分子,如张英、高士奇李光地等,但在康熙帝儒学观形成的早期,对其影响最大的应属儒臣熊赐履。康熙帝十分重视经筵日讲,康熙九年(1670),康熙接受熊赐履的建议,开设经筵和日讲,即命讲官为皇帝进讲经史文学,讲课时以经书为本,以前代为鉴,学习治国安邦之道。康熙十年二月至十四年三月,熊赐履一直充任日讲官,他向康熙帝传授“读书切要之法”、“天理人欲之分”、“俯仰上下,只是一理”、“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等,从朱熹的知行观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这些均为康熙帝奠定了坚实的儒学基础。

二、康熙帝的儒学思想

康熙帝的儒学思想经过几次演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理学归结为伦理道德学说。他认为“理学之书,为立身根本,不可不学,不可不行。”由此出发,他摒弃空讲理学,不主张以理学自任,更反对争所谓“道统之传”。应以封建伦理道德为规范,切实的身体力行。

第二,认为理学有真假之分,尊崇朱熹,将朱学作为官方哲学。在与崔蔚林于“格物”范畴之阐释的辩论中,认为“天命谓性,性即是理。人性本善,但意是心之所发有善有恶,若不用存诚工夫,岂能一蹴而至?”,批判“假道学”、“冒名道学”。另外,康熙帝认为“惟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康熙对朱熹的言论全面收集,并深受其影响,甚至将朱熹所注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必备内容。

第三,康熙从“知行合一”的观点出发,竭力主张学以致用,言行一致,他认为“学问无穷,不图空言,惟当躬行实践。”“明理最是紧要,朕平日读书穷理,总是要讲究治道,见诸措施。故明理之后,又须实行,不行,徒空谈耳!”②

第四,康熙对人之志有自己的理解,“夫志者,心之用也,性无不善故心无不正。而其用有正、不正之分,此不可不察也。”认为培养人之心必须走正确的道路,才能达到圣贤之域,因此特别要注意人心的导向。

三、康熙帝儒学思想在清初文化政策上的表现

康熙即位初期,朝廷中以鳌拜为首的四大辅臣执行恢复祖制,阻碍汉化,而社会仍动荡不安,秩序混乱。随着三藩乱平、台湾回归、清初经济逐渐恢复,清廷统治趋于巩固,这时文化建设亦相应加强。康熙帝的儒学思想在清初文化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崇儒重道”的基本国策。清入主中原后,在文化政策上主动向汉文化靠拢,推崇圣人之道,“崇儒重道”便成为清朝一项基本的文化政策。顺治帝在位时,勉励太学师生笃守“圣人之道”,“讲究服膺,用资治理”③。顺治十年(1655),“崇儒重道”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确定下来。

第二,“博学鸿儒”科的举行。出于“振兴文教”的需要,又要为巩固其统治而争取知识界的广泛合作,康熙帝做出开“博学鸿儒”特科的决定:“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仕未仕,令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其余内外官员,果有真知灼见,在内开送吏部,在外开报督抚,代为题荐。务令虚公延访,期得真才,以副朕求贤右文之意。”④

第三,由尊孔到尊朱。康熙五十一年(1712)正月,特谕:“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功臣。”⑤将朱熹从祀孔庙的地位升格,由东庑先贤之列升至大成殿十哲之次。极力推崇程、朱及其理学著作,重用理学名臣。

第四,“书籍关系文教”。在封建社会,衡量一个王朝儒学发展主要从得人多寡与图书编纂和收藏两方面判定。清朝初年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图书典籍的访求与收藏,顺治时期便已命儒臣编纂《通鉴全书》、《内则衍义》等书,后责成各省学臣购求遗书,这一时期访求与编纂图书的风气已开。康熙将此业发扬光大,《三朝实录》、《大清会典》等本朝史书陆续编撰完成;另外大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官修图书也相继问世,如《古今图书集成》、《周易折中》、《朱子全书》等。为清初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康熙帝对程朱理学的尊崇和对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推崇体现了其儒学思想,对清初文化发展的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戎笙. 清代全史[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2]蒋兆成. 康熙传[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陈祖武. 清代学术源流[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注解:

①《清史稿》,卷214《孝庄文皇后传》,中华书局,1976年,第8902页。

②《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癸亥。

③《清世祖实录》卷六十六“顺治九年九月辛卯”条。

④《清圣祖实录》卷七十一“康熙十七年一月乙未”条。

⑤《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九“康熙五十一年正月丁巳”条。

作者简介:翟晓蕾,女,汉,山东日照,硕士研究生,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理学康熙朱熹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康熙:阳刚雄健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朱子深衣”与朱熹
理学
康熙爱读《武经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