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氏地区熊耳群古火山机构及喷发特征

2016-06-06赵小俊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流纹角砾安山岩

赵小俊

熊耳群古火山岩广泛分布于豫西、陕东、晋南地区,分布面积达6000余平方公里,喷发岩总厚度达9000余米。熊耳群时限拟定为14-18亿年,与长城纪对比。卢氏地区熊耳群出露于北部地台区,展布于范里杜家村以东、沙河将军岭及官道口秋凉河和朱阳岔一带。区内熊耳群为一套陆相喷发岩,以面积性喷溢熔岩为主,并在沙河将军岭、官道口朱阳岔找到了中心式火山口,在许家凹、秋凉河见到陆内水体喷发带。

一、 喷发岩相

包括火山喷发沉积相、喷发相、火山管道相及次火山相。

1、火山喷发沉积相。包括凝灰质砂岩、砾岩、层凝灰岩、层火山角砾岩等。多呈夹层产于熔岩层中。代表了火山喷发间歇期。2、喷发相。包括喷溢亚相和爆发亚相。喷溢亚相由安山岩、英安斑岩、流纹斑岩、粗安斑岩、粗面斑岩等岩类组成。呈大面积层状分布。喷溢相岩石特征:1、中性熔岩类:由安山岩,安山玢岩、玄武安山岩组成,呈岩被式广布。 2、酸性熔岩类:包括英安斑岩、流纹岩、流纹斑岩。出露面积较小。集中于沙河将军岭、官道口朱阳岔等地。 3、中—碱性岩类:包括粗安斑岩及粗面斑岩。区内不甚发育。3、 火山管道相。填充于古火山管道中的岩石。在沙河将军岭、官道口朱阳岔等地,发现了一批小型古火山管道。管道中填充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熔角砾集块岩、石泡流纹岩、流纹岩等。呈筒状、床状、墙状,裂隙带状产出。4、 次火山岩。次火山岩主要为闪安岩。区内闪安岩体呈岩株、岩脉产出,集中分布于沙河将军岭至柳关一带。闪安岩与围岩呈侵入关系,界面清晰,产状较陡。闪安岩体一般无杏仁气孔构造。岩性与安山岩相似,但中心结构较粗。

二、古火山喷发区特征

(一)沙河将军岭古火山喷发区

1、将军岭裂隙喷发带。 该带产于将军岭南流纹斑岩中。东西向展布,呈向南突出的弧形,延伸长2公里,宽几十米至150米。沿喷发带,出露火山管道相熔角砾集块岩墙,石泡流纹斑岩及次火山相闪安岩(图4-1-1)。

熔角砾集块岩墙,呈北东75°方向延伸,长550米,宽5—35米,东宽西窄,呈蛇形,与流纹斑岩呈侵入接触。岩石为流纹质熔集块角砾岩。集块角砾大小悬殊,大者40厘米,小者0.3—1厘米。集块含量20—30%,角砾占55—35%。成分多为流纹斑岩,偶为凝灰岩。角砾、集块多呈浑圆—次棱角状,形态复杂,有长条状、球状、方块状、椭球状等。胶结物为流纹质熔岩物质。显示流动构造。

在熔角砾集块岩墙北侧,出露次闪安岩株,东西向延伸,长190米,宽20—40米。产状北陡(85—90°)南缓(45°),均倾向岩体,呈漏斗状。岩体中心结构较粗,边部变细。围绕岩体,呈环状出露凝灰岩及含角砾凝灰岩。近岩体为火山角砾岩及含角砾凝灰岩,远离岩体,则为凝灰岩。环状凝灰岩之外,为大面积流纹斑岩。上述岩相分带明显反映了一个古火山喷发中心,闪安岩体可能为火山管道根部产物。沿裂隙带,断续出露石泡流纹斑岩,宽几米—10余米。产状陡,顺裂隙带发育。岩石浅灰—灰色,由石泡和胶结物组成。石泡含量由20—70%不等,大小一般1—4厘米;大者8—10厘米。呈圆形、椭圆形、眼球状等,风化后突出于岩石表面,十分醒目。石泡具同心环状构造,内核由石英填充。中间层稍粗,成显微鳞片花岗结构,边缘层为变余隐晶结构,常有层状微粒赤铁矿分布,形成暗化外壳,宽1—2毫米。

胶结物为强绢云母化的酸性熔浆,具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石英。石基由绢云母、石英、钾长石组成。石泡流紋斑岩多充填于喷发裂隙及其外侧。带内石泡流纹斑岩具有极复杂流纹构造。产状或近直立,或呈涡流。远离裂隙带流纹构造平缓且稳定。反映火口相及近火口相岩流急剧运移流动的特征。大量石泡的发育则是炽热酸性熔浆中大量气体外溢的产物。

2、 雷家村爆发岩筒。位于雷家村南400米河谷中。岩筒顺沟呈北西向延伸,长200米,宽100米,边界产状外倾且平缓,呈锲形插入流纹斑岩中。岩筒中充填灰色流纹质熔角砾集块岩,集块含量达40—60%。大小悬殊,多在10—20厘米间,少量达50—70厘米。角砾约占20—25%,砾径2—5厘米。成棱角、次棱角状。明显具爆破崩碎特征。角砾及集块成分为流纹斑岩、流纹岩及少量紫色凝灰岩。胶结物为流纹质熔岩物质,围绕集块及角砾产生流动构造,角砾略显定向排列。

岩筒边部及顶部,发育2—3米宽的环状石泡流纹斑岩带,并伴随发育杏仁、气孔构造。带中石泡十分密集,含量达60%左右,大小多为0.5—2厘米,局部达10—25厘米,呈圆形、椭圆形、上大下小犁形等。明显反映有熔浆挥发份在岩筒边部及顶部富集。

3、 营口岩筒。位于营口南东750米冲沟中,呈北东向不规则椭圆形产出。长45米,宽20米,面积900平方米(图4-1-2)。与围岩粒状粗碎斑酸性熔岩(斑流岩)呈明显侵入接触。岩筒边界外倾,倾向45°—50°。

岩筒中充填灰绿色流纹质熔集块角砾岩。集块角砾混杂。含量约40%左右。集块大小10—20厘米,角砾大小几毫米到几厘米。呈次棱角状及浑圆状,成分为流纹斑岩及灰黑色凝灰岩。胶结物为流纹质熔岩物质,霏细—显微花岗结构。局部含大量凝灰质,由石英、钾长石晶屑、流纹斑岩岩屑组成。

岩筒外接触带流纹斑岩产生了强绢云母化,蒙脱石化蚀变圈,宽15—50米,蚀变圈与岩筒平面形态吻合。

4、 盘家山岩筒。该岩筒出露于盘家山东约400米沟中,南北向展布,平面呈梨形,南北长140米,东西宽80米(图4-1-3)。与变安山岩呈侵入关系。岩筒中充填为灰绿色粗面质熔结集块岩,边部集块含量少,为含集块熔岩;中部集块含量多,达50—70%,为熔集块岩。集块成分为安山岩,大小多在10—50厘米间,大者达1米多。集块具各种复杂形态,排列杂乱。露头表面有集块角砾脱落后残留孔洞。

胶结物为钠长石化粗面斑岩,具十分复杂的流动构造及涡流构造。显示熔浆在火山管道中急剧运移流动的特征。

在岩筒边部发育0.5—1米宽不规则气孔杏仁带。杏仁体大者达8—10厘米,其中填充物为石英、绿泥石、次生钾长石。

岩筒中熔集块岩普遍发育浸染状黄铁矿化、强青盘岩化。个别气孔中填充有黄铁矿及方铅矿团块。

综上所述,长城纪熊耳期在沙河将军岭地区发育一个古火山喷发带,以裂隙式喷发为主,伴随产生一系列中心式喷发岩筒。这些火山管道相岩石,部分是伴随大规模火山活动带来的管道充填物,部分为火山口的内爆破产物。

(二)朱阳岔古火山喷发区。朱阳岔地区,石英二长岩体东西两侧分布熊耳群古火山岩,岩石由一套中性、酸性及碱性熔岩夹火山碎屑岩组成,岩石类型复杂,产状向南缓倾。南部被高山河组石英砂岩所覆。显示该区独特岩石组合特征。

这套火山岩由喷溢熔岩及爆发火山碎屑岩组成。以大规模熔浆喷溢为主,伴有多次强烈火山爆发作用。喷发熔岩包括流纹斑岩、石泡流纹岩、粗安斑岩、大斑粗安斑岩、粗面岩、粗面斑岩。具有由中偏碱性(粗安岩及粗安斑岩)→酸性(流纹斑岩)→碱性(粗面岩及粗面斑岩)的岩浆演化规律。爆发火山碎屑岩包括凝灰熔岩、紫红色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熔角砾岩及含火山弹集块角砾岩。

岩石中角砾集块成分为粗面斑岩、粗安斑岩、流纹斑岩等。胶结物为火山灰及熔浆。角砾、集块多呈浑园状,形态奇特。分选差,大小混杂,大者20一40厘米,小者仅几毫米。部分角砾、集块被胶结物熔蚀。有些含典型火山弹。火山弹多呈梨形、面包状、牛屎状、纺锤状等(图4-1-4)。弹体断面普遍具醒目的环状构造,有呈单环,有呈多环,环带呈铁褐色,系由氧化后的褐铁矿组成。部分弹体中由长石斑晶、气孔及杏仁形成同心环状构造。这些环状构造是熔浆被抛入空中,岩体旋转,内部物质分异所致。

部分火山弹下部,有一个平坦底面。这是塑性熔浆团块掉落地面形成的坠压面。部分弹体底面具凹坑,有些砾石与凹坑对应镶嵌。部分弹体互相协调挤压。均反映火山弹在塑性状态下的堆积特征。

上述特征表明,火山集块角砾岩,属近火山筒带爆发作用原始堆积产物。虽经历漫长地质历史,仍保留有原始爆发作用的固有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解读,能真切了解其形成环境,探讨古火山喷发历史。

(三)许家凹水下喷发带。在许家凹南东一带,发育一套十分奇特的安山质球状熔岩,南北宽50—500米,东西长大于2公里。这套岩石具下列特征。

(1)这是一套暗绿色安山质球状熔岩。岩石中包有大小不等的球状体,大小多在20—100厘米间,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浑圆状等,形似软蛋。球体中气孔、杏仁构造发育。胶结物为安山岩,主要由钠长石微晶无规律分布,其间由脱玻隐晶物质充填,构成脱玻间隐结构。气孔杏仁构造发育,部分具层状熔渣状构造。岩石中还含部分集块及角砾。这套岩石以含钠长石较多为特征。但化学成分Na2O低于K2O,Na1O:K2O=0.58。(2)岩石中具复杂流动构造及涡流构造,多围绕球状体流动。流动构造与球体外部形态一致。(3)岩石普遍具强烈的绿帘石化及绢云母化。绿帘石多呈脉状及团块状分布。(4)这套球状熔岩都与含磁铁矿晶体之层凝灰岩及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相伴产出。这套岩石,可能属陆间河湖水体中喷发的古火山管道及近管道相产物。由于水的参与,在球体间形成复杂流动构造,并伴有火山爆破产物—安山质熔角砾集块岩。

(四)清凉河水下噴发带

在官道口下清凉河村北约500米河床中,发育一套珍珠岩。呈球状及不规则层状(脉状)产出。出露宽度约73米,东西向延伸。

(1)球状珍珠岩:呈圆形、椭圆形球体分布于粗面岩中,球体大小:小者10—20厘米,大者50—60厘米。球体内部具环状流动构造,形态奇特,球体中部多为球粒结构,而外部则为角砾状珍珠岩包围,具珍珠状构造。(2)不规则层状(脉状)珍珠岩:一般宽20—30厘米,发育数层,呈分枝脉状产出,延伸数米即尖灭。在层(脉)状体内部为角砾状珍珠岩,边缘为球粒结构的粗面岩。沿层(脉)状体边部发育密集的流纹构造。

清凉河一带的珍珠岩形成环境比较独特,这种具有同心环状流动构造,大大小小的球状体陆相火山喷发条件是无法形成的。这种球状珍珠岩的形成 ,环境可能属水下火山喷发产物。但水体应是陆间河湖水体。

三、 岩石化学特征

1、区内熊耳群古火山熔岩岩石化学特征明显分两大类,即酸性岩及中性岩,均属钙碱性岩石。SiO2含量中性岩低于一般安山岩。部分SiO2含量仅50.44—51.06%,岩石可能属玄武安山岩类。酸性岩SiO2含量高于一般流纹岩,部分SiO2含量高达76.32—78.12%,反映酸度甚高。

2、Fe2O3+FeO,安山岩的平均含量为10.91%,高于一般安山岩,酸性岩平均含量4.74%,亦高于一般流纹岩,显示本区喷出熔岩的富铁特征。

3、Al2O3及CaO,中性及酸性岩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戴里值,K2O含量高于戴里值;Na2O含量低于戴里值,K2O高于Na2O,酸性岩更显著,反映岩石富钾特征。

4、中性岩大多属正常类型岩石,其余均属铝过饱和岩石。

5、中性岩石烧失量显著高于酸性岩,说明中性岩含量挥发分高。这与中性岩普遍发育气孔、杏仁构造一致。

6、安山岩一个喷发单层顶部挥发分大量富集,出现特殊富挥发分岩石:斧石、绿帘石及电气石岩。

综上所述,熊耳群为一套陆相喷发古火山岩系。其岩石类型主要属太平洋型钙碱性岩石,少数属地中海型钾质碱性岩。以裂隙喷发为主,伴有中心式火山爆发作用。火山活动强度较弱,处于较为稳定的构造环境,主要为宁静条件下的岩浆溢流为主。特别是安山质岩浆因粘度稀呈大面积岩被式广布。仅局部发现陆相水下火山活动产物。

猜你喜欢

流纹角砾安山岩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准层状岩溶角砾岩特征及其成因*
自然流纹艺术釉的研制
氧化还原作用对铀成矿的意义——以相山西部流纹英安岩铀矿为例
内蒙古林东普通球粒陨石的角砾特征
天津蓟县晚元古代冰碛岩的发现
西藏拿若铜矿床安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相山流纹英安岩和流纹英安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角砾岩及含角砾砂岩分类、特征及成因
二连油田安山岩裂缝性储层压裂技术研究
基于视频流体模型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