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空间界面

2016-06-06刘璐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园林建筑界面空间

摘要:中国园林建筑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它是在中国建筑历史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是人工创造的一种空间环境,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环境中进行绿化造景,对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园林中,建筑的比重很大,它具有使用和观赏的双重作用,不仅为满足正常生活所需,而且是组织空间的重要手段。界面,是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空间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空间的载体,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过它。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空间界面出发,对园林建筑与空间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空间;园林建筑;界面;园林空间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人类不断地追求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人们需要从景观中获取愉悦、灵感、身心放松,于是一些长久存在的经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极力去模仿。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山水景境的创造,而且为居住生活提供了休憩娱乐、悦目怡情的空间环境。以客观的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为依据,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既要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同时也要考虑人的视觉和心理活动。

1、园林建筑

1.1.什么是园林建筑 。在园林风景中,既有使用功能,又能与环境组成一定的景色,供观赏游览的各类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园林小品都可称为园林建筑。如亭、台、楼、榭、廊、舫、阁等(图1.1)。园林建筑在园林中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

二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

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

四是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诸如小商店、售票、摄影等;

五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

1.2.园林建筑的布局。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应用建筑来围合和分隔空间的,这些空间,大小相间, 彼此连通,大都开敞流通。在一个对外封闭的空间里,由相对开敞的空间,塑造出山林景境的部分,称之为“景区”,和若干封闭的建筑庭院所组成园林。尤其是各种院落的灵活处理,以及空廊、洞门、漏窗、透空屏风、槅扇等手法的应用。使园内各个建筑之间,建筑与景物之间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既有分隔、又达到有机联系,构成不同的建筑群,形成不同的结构,从而形成园林不同的特点和面貌。

2、关于空间

2.1.对于空间的理解。人类的存在被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空间包围着,大到宇宙,小到微观世界,无所不在。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它包括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城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哲学上将“空间”定义为表达物件的生灭范围,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运动的表现形式,是人们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是绝对抽象事物和相对抽象事物、元本体和元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是存在于世界大集体之中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普通个体成员。文学上将空间定义为“情的空间”和“知的空间”。在设计中,主要将空间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图2.1)。一般我们生活的所谈的“空间”,主要指外部空间,即建筑实体轮廓的外围;内部空间,建筑实体所围合的部分;

“灰”空间,既有一定的边界又不完全封闭的与建紧密联接的部分。

现代空间的形式形形色色,不同的感官便可以创造出一个空间,我们经常在不经意间创造空间。例如,下雨天我们走在室外,手里拿了一把伞为我们遮雨,那么伞将雨遮掉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空间,当雨停了,将伞合起,那么这个空间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图2.2)

2.2.空间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室内空间可以分为不同的空间类型,如开敞空间、动态空间、虚拟空间等等。根据空间常见的限定程度、使用方法、空间范围、空间构成的方式空间可基本分为四种: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动态空间、静态空间。

3、关于界面

3.1.什么是界面。界面,是相对于空间而言的,是某一空间或领域的面状要素。例如,当人处在由建筑组成的围合空间内,那么墙就分隔了室内和室外,那么这面墙就成为了区分室内和室外的一个界面。作为实体与空间的交接面,界面是一种特殊的形态构成要素,它是实体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于空间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可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空间。不同的界面相互组合, 便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当我们看到不同的界面时,会反馈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当我们看见波光粼粼的水面时,内心就会有平静,宁和的感觉。当用手抚摸木质表面时,便会心生温暖。当看见湖面结冰时,就会顿生寒意。(图3.1)

3.2.界面的类型。由于不同的界面形成的空间效果不同,所围合成的物体也不同。界面可以分为硬质界面和软质界面。

3.2.1.硬质界面。硬质界面通常是指由砖、石、混凝土等所构成的界面,构成严谨、永恒、生硬的空间为硬质空间。例如,园林里的硬质铺装、城市道路。但在设计中,硬质界面又分为侧界面和底界面。侧界面通常是指建筑的外立面,建筑的外立面不仅要求建筑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并将形式与功能集于一身;而且作为空间的一部分,又必须与整个空间协调统一。

中那个国古典园林的铺地,式样丰富多彩。一般房屋内多铺方砖,走廊地面除了偶尔用一下方砖外,大多时候都是以侧砖构成各种几何图案。露天地面往往结合环境采用多种样式。这些铺装本身构成了空间,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引申和延续,道路蜿蜒曲折,除了生活的需求,更多是为了艺术的观赏需要。只有道路曲折了,才能获得空间上的延伸,时间上的延续,使有限的空间具有无限之感。(图3.2)

3.2.2.软质界面。软质界面是由花草树木,水体等物质构成的界面。例如给人亲切、温暖、自然的感觉。植物和建筑一样,可以围合空间、限定空间,但它们所形成的空间形态较为模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花木是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元素,花木的配置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布局方式, 手法不直接模仿自然,或者间接的从我国山水画空间布局中获得灵感,与山石、水体、建筑结合,形成独特的空间布局。(图3.3)

还有一种介于硬质界面和软质界面当中较为模糊的界面,称为灰界面、该界面是由硬质界面和软质界面混合而成,是为了软化硬质界面,增强硬质界面的亲切感。

4、园林空间

4.1.什么是园林空间。园林空间是园林艺术形式的一个基本概念。由各种构成要素如植物,建筑,水体,地形等构成的游赏、休憩空间。在园林中具体表现为道路空间,广场空间,草坪空间,水体空间,林中空地、楼建绿地等。园林空间相对于建筑空间来说,要复杂灵活的多,它不受具体的限制,分隔随意,每个空间都相互流通连接界规定了园林的大小,从某种意思上来说,也就规定了园林空间的大小。

4.2.园林空间的意识。中国古代的造园思想,由自然环境、住宅庭院、再到园林建筑都可以体现出天地宇宙融而为一的空间理想,是强调宇宙處于整体秩序下文化精神的再现。要创造出一种可居、可游、可塑的生活空间环境,园林的景境和建筑创作的核心便是是空间意识问题。园林空间的大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而空间范围的大小在一定幅度内影响着园内的生活活动,从而也就决定了不同时代的造园形式和内容。体现在园林空间意识中,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哲学思想,在对空间的认识上,就是“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的空间意识,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感受为半径“与造化钧其符契”的空间意识。

4.3.园林空间的秩序感。在中国古典园林各园的具体布局方式上,因规模、地形、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住宅内园林化的庭院大部分设在厅堂或者书房的前后,周围并以 花石、树木点缀。以厅堂作为全园的中心,坐北朝南,面对厅堂设置山池、花石、树木对景,厅堂周围点缀着亭台楼阁,并用蜿蜒曲折的小径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建筑的次序观,深刻地影响了园林空间布局。

4.3.1.对比与衬托。在园林中,对比与衬托是不可少的手法。在同一个空间内,山石与水池、水池与花木,不仅能够达到观赏的效果,而且在构图上也形成了对比。能够起到主次分明,小中见大。矮的衬托高的,能使高的更加雄伟壮丽;以虚的衬托实的,能使景物的轮廓更加的鲜明。在处理对比和衬托的关系中,可以及时的掌握尺度的大小,可以调整景物体量与空间的大小关系。(图4.1)

4.3.2.借景和对景。借景和对景作为增加空间层次的一种手段,经常运用在造园之中。空间上,包含园林内外和建筑内外的所有空间部分,所谓“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提高视点,扩展视野、突破园林本身的空间限制,是借景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园内来说,突破园林建筑空间的限制,是借景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借景和对景,不仅仅是静止的空间构图问题,而是包含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图4.2)

5、结论

中国古代的造园思想,由自然环境、住宅庭院、再到园林建筑都可以体现出天地宇宙融而为一的空间理想。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以“界面”作为线索,进行梳理讨论,使人与空间保持某种联系,最终是抽象的空间通过特定的场所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家骥.中国造园史.1968

[2]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2005

[3]吴为廉.景园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1996

[4]童寯.江南园林志.1984

作者简介:刘璐(1990-),女,汉,陕西咸阳,研究生,西安美术学院,设计学。

猜你喜欢

园林建筑界面空间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创享空间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人机交互界面发展趋势研究
园林建筑装饰的具体运用及未来发展
手机界面中图形符号的发展趋向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