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6-06-06毛婷婷

北极光 2016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大学生

毛婷婷

摘 要:本文通过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研究,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阐述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的问题与思考。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明确价值目标,遵守价值规范,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塑造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的载体,对于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有重要作用。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的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先导,积极探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价值,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

1.从单纯的一元价值观到一元与多元的互动

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只有一个或者基本是有一个价值观。多元价值观则表明一个社会有两种以上的价值观。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表现在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单一公有,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我国社会只存在一个价值观,是典型的一元价值观社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和社会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相应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出现多样化。这也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

2.从倾向整体价值观到整体与个体的融合

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特别是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以群体为本的整体主义是我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思想基础,贯穿于我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各个方面。在处理个人与整体关系时,我国传统价值观主张整体本位,强调整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在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改革开放初期,集体主义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大学生整体价值观在这一时期的集中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的加深和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由此深受影响。

3.从注重理想价值观到理想与现实的共存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掌握矛盾分析法,用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看问题: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理想离开了现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又不脱离现实。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这样说过:“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理想就不结果实。”现实又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的青年去创造吗,正是众多付诸实践的远大理想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步从注重理想价值观到理想与现实的共存。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教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成果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注重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使大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正确认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让大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是中国发展进步之路,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就是要更加注重高扬时代旋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贴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吸纳时代精华,从而具有远大美好的前景。只有树立起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能有统一的步调和行动。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科学系统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的立场与方法。高校所承担的理论教育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明确个人在社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世界、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纷纭复杂的信息社会,形成正确的鉴别力、判断力、分析能力,具有清晰、敏锐的头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解决当代中国复杂问题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按照《意见》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高校教师要有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扮演好以下三种角色:

做坚定信仰者。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要深刻引领和教育广大学生,高校教师首先必须对之深信不疑,并且有深刻理解。按照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备世界眼光和时代精神,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使命感。做积极践行者。马克思曾指出,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高校教师要注重自我养成教育,自觉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活动中,培养和弘扬牢记使命、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海纳百川、包容开放的协作精神,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做有力传播者。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其自身的示范效应是巨大的。高校教师要通过课堂讲学、课外实践等多种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大学生传播,乃至向更多社会群体传播。同时,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和感染学生,引领社会的道德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追求。

参考文献:

[1]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9

[2]黄进.论核心价值观[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

猜你喜欢

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