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06-03邢雯芝周克敏

采写编 2016年1期
关键词:蕙兰姑母有情

邢雯芝 周克敏

评弹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理、味、趣、细、技。评弹五字诀中,“理”字放在首位。理者,贯通也。一部书目,要让人听懂,听明,一定要从开头到结尾前后贯通,脉络清晰,一气呵成,如水银泻地。为了吸引听众,书情的推进可以一波三折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但整个故事的讲述,必须书路明晰,情节晓畅。自始至终贯通一个“理”字。这“理”字,既是贯通,更须使人听了信服,合情合理,入情入理,有情有理。书目中的“理”,是生活现实的反映,是客观事物发展的逻辑和规律,是艺术形象给人的真实感觉。

一、合情合理

合情合理,主要指情节必须符合情理。就是要合乎生活的最基本的规律,合乎生活的逻辑,不可以违背常理。如果站不住脚,听众一定不信服,一定认为艺人是胡编乱造,信口雌黄,那么,这部书就失去了艺术感染力,感动不了听众,更不会引起共鸣。一部优秀的书目,一位优秀的艺人,讲述的内容必然来源于生活,决不会生搬硬套。虽然说,不一定要无一字无来历,但必须有现实生活的基础。

长篇弹词《珍珠塔》的情节安排也是根据现实生活逻辑来展开的。方卿第二次到襄阳姑丈陈琏家里,会见姑母陈方氏。对于方卿来说,此番来是为了报复姑母对自己三年前来时的刻薄势利。当初姑母看不起我这个穷侄子,现在做了官,七省代天巡安,扬眉吐气,似乎可以趾高气昂回来。可方卿却比前次来还要“低调”、“落拓”,“穷”得只能穿一袭道袍,手捧渔筒简板口唱道情来糊口。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通过试探来进一步看清姑母的真实面目。如果姑母三年前确实因为姑丈五十大寿多喝了几杯酒,脑子糊涂了,所以对嫡亲的侄子也会势利起来。此番来,自己依然“穷相”打扮,姑母头脑也清醒了,看她待自己怎样?若以亲情相待,不以衣衫取人,就原谅她上次对自己的“势利”,不再戏弄她,反而会和盘托出三年行踪,给足姑母面子。若还是一味势利,以原来嘴脸来对待自己,那么,就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吐三年前的怨气。到头来吃苦的必然是姑母,等襄阳全体文武大人来参见自己,姑母将无颜以对。

这段书情以现实主义的手法,遵循生活逻辑来铺排情节,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要看方卿如何峰回路转,真是合情合理。

二、入情入理

世界上许多奇事、怪事,不可思议的事,看似匪夷所思,莫名其妙,其实,仔细品品,大都在情理之中。情是真情、友情、亲情、人伦之情,理是道理、公理、学理、真理。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懂情理的人。懂情理,就是懂得情的价值,善于把握用情的分寸,就是知恩图恩、体恤孤寡而怜惜贫困、尊老爱幼、不欺辱弱者。

来看《描金凤》这部书,徐蕙兰借贷无门,企图投井自尽既合情合理,又入情入理,说明这小伙子虽然穷困潦倒,志气却没有丧失。“士可杀不可辱,受到侮辱毋宁死!”这一开头,看似简单,却刻画了徐蕙兰正人君子的性格,为他在后面书情的发展中,“富贵不能淫”,“乐于助人”,“糟糠之妻不下堂”和“拒绝色诱”种了根,张了本。由此可知,一部优秀书目,一位有才干的艺人和编书者,千万要未雨绸缪,具有全局观念,以人物的人格美来打动听众。

评弹中提到的“理”,不是那种道学先生灌输的道理,也不是通过书中人物来直接宣传思想道德观念的枯燥说教。评弹中贯彻的“理”,往往是暗喻式的手法,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在传统书目中,虽然大部分宣传的是忠君爱国等“三纲五常”的思想,可艺人不当学究去照本宣读,而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性格的体现来演化。我们再拿《描金凤》中徐蕙兰来略述一番。

徐蕙兰告别未婚妻钱玉翠去河南投亲安乐藩王马刚。马王爷何许人也?战功赫赫而世袭王爷,年纪一把而无一子半女,所以写信命前内侄徐蕙兰承接衣钵,继承爵位。徐蕙兰是马刚已经过世的妻子侄儿,现在的马夫人王氏,也有一个侄子,王氏屡次劝丈夫马王爷将她的侄儿王廷兰过继膝下,但王爷不同意。因为王爷看他终日游手好闲且腹中空空,自己的前内侄则是腹有诗书,学富五车,长的一表人才又忠厚老实,所以坚持要蕙兰来承袭爵位。徐蕙兰在路途上行到亳州,正值忠良之后山西英雄董武昌落难,老母身亡无钱买棺盛殓,徐蕙兰慷慨解囊资助纹银三十两,使之办成后事。后来又在招商客寓中周济患病书生金继春,为其请医调药,并且殷勤伺候,为此耽搁多日,只待金继春病体渐渐康复,才去河南投亲。

这两件事看起来稀松平常,实质刻画了徐蕙兰豪爽善良的性格。他救了董、金二位,反过头来徐蕙兰在河南遭人陷害,“犯下命案”,等到“京详到转”(最高法院下达的死亡判决书到达),马上绑缚刑场执行。似乎徐蕙兰是死定了,哪知救星来了。谁呢?金继春,董武昌。一个换监救兄,即金继春代兄吃官司,把徐慧兰换出监牢,让徐去边关见正在前线作战的姑丈王爷,讨得金鈚御灵,“赦免”徐慧兰 ;一个是劫法场,即到“徐慧兰”(已经是金继春了)绑缚法场受刑时,董武昌带领众义士来法场劫人,救下“徐慧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了一个道理:中国人心目中颠扑不破的真理——“善到头时终有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好人得救,恶人遭到应有惩罚:凶手马寿夫妻不得好死,贪官亦身首分离。好人呢,个个扬眉吐气。

因为有了前因,才有了后果。徐慧兰帮助他人于先,被人相救于后,这就让听众认识到做人还是要多行善,少做恶。如此安排,既入情,又入理。而这个“理”,是通过活生生的事实,无意中得到启发、教育的。

三、有情有理

评弹中的“理”,不但要合情合理,入情入理,还要有情有理。一是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深深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感受现象。

弹词的内容大体也是这样,只是题材较小,往往讲的是一家一户的事情,离不开风花雪月,大多数是“落难公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奉旨完婚大团圆”。尽管种种书目情节不一,朝代不同,浪漫与现实的手法所占的比重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劝人为善。为人首先要有正气,要爱国爱民。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中国人的脊梁,也是评弹所提倡宣扬的核心!环绕这所展开的情节,必然是有情有理的演绎。

总之,评弹的“理”,是贯通,晓畅,清晰,明了;是以现实生活为原型,合情合理,入情入理,有情有理地讲述演绎,以故事情节的曲折,人物形象的鲜明,正义总是压倒邪恶,好人总会得到好报,来让人们潜移默化地得到知识,受到教育,培养气节,提高素质。这就是普通通过“理”来达到的“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宗锡.评弹文化词典[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6.

2.刘大巍.论苏州评弹表演技艺的艺术传承[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郝思震,甘晓凤.新形势下苏州评弹艺术的传承与保护[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蕙兰姑母有情
“浙”里有情,“宁”有大爱
疫情无情人有情
红色警报——煤炭
愿你2020有情有钱没病没灾不后悔
马桑树
最后的快乐时光
血浓于水的亲情(中篇小说连载八)
因果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我的四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