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生猪产业的未来发展

2016-06-0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立贤研究员

兽医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养猪业养猪专业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王立贤研究员



中国生猪产业的未来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王立贤研究员

养猪业的发展变化趋势

大家清楚行业规模化和专业化是一个趋势,我们统计美国、欧洲大部分数据,结果显示6~7年一个周期,猪场会减少50%,也就是说经过六年左右时间猪场数量会降低50%。在北美、欧洲,这个趋势还在发展。所以我们看美国大规模的农场兴起,但是规模化依然在发展。丹麦2003年有11 110个猪场,到2013年只剩下3 861个,单个场的饲养规模增加。从这个数据看也是6~7年猪场数量会降低一半。加拿大1994年的时候有1.25万个猪场,2014年剩下7 000个。

规模化是国际化发展的趋势,第二是专业化,随着养猪规模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规模也扩大了。现在国外合同制生产是非常普遍的形式,因为这个形式也使得很多生产比较稳定,但是这也带来一些问题。我们去美国的时候他们也在反思,以前他们的猪销售的时候是去交易市场,大家可以竞争,可以对猪的价格排位去卖,现在90%以上是合同制,也就是上游有更大的决定权,不像以前一车猪拉到交易市场,大家说这个价格卖给谁,也是有一点上游垄断,对于下游活猪价格也形成了一致。对于专业化我们再来看丹麦,我们统计丹麦数据显示2013年专业化母猪场饲养31%的母猪,2013年增加到了45%。2012年到2013年一体化的猪场由1 394个降到1 216个,短短一年时间他们猪场转型改造,一体化猪场降低一百多个,不像以前从母猪到最后育肥一条龙生产,也开始逐步走向专业化。

国外的养殖场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很高。同时不断改善饲养工艺,精细饲养,这些大家都很清楚。他们在体系上非常完善,法律体系、组织体系、完善的服务体系、技术培训体系。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国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现在我们国家养猪的生产成本比起国外普遍高70%~80%,甚至有的超过百分之百。

中国养猪业的问题

我国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从散养发展到规模养殖以后,一直没有解决好如何在规模条件下养猪。我们犯了太多错误,有些错误现在还在犯。前几年全国各地搞种猪拍卖,这对我们国家起到一点作用,但是给了错误导向。去任何一个拍卖会上看,大白猪,长白猪,大白猪99%作为母系猪,把一个母系猪按照父系猪标准去看,给了我们很多错误。这方面我们吃的亏太多了。另外我感觉我们从“养”的根本解决问题,忘记了饲料、水、空气是猪生长发育最基本的营养,其实空气是猪最大的影响。我们很多猪场把水净化,我们生产水平低,资源浪费很严重。2015年每头母猪提供的商品猪为16.52头,如果2015年要出栏,90%的母猪是在2014年已经配种的,2015年再增加的母猪很大一部分对当年的出栏量是没有贡献的。按照这个数据算,我们是16.5头。现在我们行业协会,其他方面的报告是14头多一点,不到15头。可能是由于计算方式引起的。但是我认为不至于这么低。但是和国际比起来,我们仍然非常低。我们都知道在国外21头以上是很平常的数据,丹麦已经超过了28头。2014年国外的水平,加拿大的成绩不太好,达到21头,美国在22头多,提供的商品猪数量还是远远高于我们。死亡率也比我们低很多。

我们国家有个最大的问题,规模化养殖程度低。2014年统计,500头以下猪场占到58.2%,50头以上的占42.8%,2015年占45%左右,我们和自己比进步很多了,但是中国和美国比、和丹麦比都差距非常大。丹麦我们统计年出栏500头以下的猪场很少,1%都不会有。现在我们还有58%。中国500头以下的散养户数量是逐步降低的,这些年我们国家增加比较多的是1 000~3 000头的猪场。500头以下的养猪户,2007年国家统计有8 000多万户,到2014年4 689万户,估计2015年就剩下4 000万户左右,看出来我们散养户减少了一半。有的人讲2015年减少了500万户,这个数字差不多,这不仅是因为行情的问题,随着发展每年散养户减少在几百万户以上。今后比较多的是3 000头到一万头左右的猪场。

我们国家还有个问题,专业化程度低。我们喜欢什么都自己做,饲料自己做,人员自己培养,设备自己加工,二元母猪自己选留。大部分有几十头种猪,二元母猪喜欢自己培养。其实我认为表面上省了几个钱,可能给自己造成更大损失。为什么丹麦生产率这么高的地方也在逐渐走专业化?我们国家很多小规模猪场,从后备培育,配种、妊娠、分娩、保育、育肥、销售长链条中解放出来,这么长的链条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这个猪场就会发生很大问题。我一直比较欣赏这句话,做自己最专业的,其他的交给更专业的,不要什么都自己干,把猪养好就可以了。

对我们国家来说,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也是我们面临的很大问题。对养猪也来讲,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效率,提高人员素质。现在我们在谈转型升级,其实养猪业不太好转,只能养猪,但是需要升级。如何提升生猪产业竞争力?改变观念,正确养猪。我一直认为我们国家养猪业开始错了,没有在养猪业下工夫,只有把猪养好才能好。所以学会在养上下工夫。举两个例子,如果养好猪,提供合适的、高品质的饲料,而不是不控制原料质量,给饲料加大量的脱霉剂,防霉剂,我一看我们国家防霉剂脱霉剂卖得那么好,人吃那么好,为什么给猪吃的不控制好呢。养好猪,要给猪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做好生物安全,维持猪群的保健。

小规模一条龙生产是我国许多猪场疫病控制困难、生产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我们的猪健康水平这么差,我认为实行更专业化的饲养,比如母猪保育严格分开,在生物安全管理上更进一步,更好一点。现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在转型,我建议小规模猪场、一体化猪场逐步改为专业的母猪场或者育肥场,改为按批生产管理,让猪群免疫状态很多处于统一水平,而不是这个猪场里各种阶段猪都有,生产组织起来很麻烦。

基础设施革命,之所以把它提升到革命的高度,我感到我们国家很多猪养不好,为什么?基础设施没有到能养好猪的地步,想把猪养好太难,没有给猪提供一个基本的生存条件,让猪有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太可能。为什么引进以后出现同化,育种专家育不出来好种呢?病养、散养,各种病开始有了,猪的生产性能在退化。过几年不得不重新引种。所以需要反思一下。大家可能深入体会是,我们国家大的气温波动,比如突然降温了,降湿度,大家去看好多猪场出问题,气温大的波动导致很多猪场出问题。所以我想基础设施应该有,大家重视得不够。

我也建议大家在行业里可以呼吁我们国家应该把重要的设施纳入农机补贴。这个正在做,行业也在呼吁。种植业机械化,其实畜牧业机械化应更高一些,为什么养殖业设施不能纳入农机补贴呢?

在疫病防控上,我一直非常不理解。人比猪金贵多了,小孩一出生不提倡吃抗生素,为什么猪这样?为什么这么多的抗生素?这个观念根深蒂固。很多东西是我们人为的错误造成。猪群周转要保健,季节变化要保健,定期要做保健,我认为我们做错了。比如母猪产前产后保健,产后很多猪场输液,给母猪料里加各种各样的添加剂,我认为我们都错了。如果我们把保健用药的钱用在改善环境上,可能猪反而好养。如果给猪群保健的药钱拿来改善猪场环境,成本反而不会太高。此外,通风饮水,把水的质量做好。多少猪场给猪加净水装置,让猪喝干净的水?

抗生素的用量,中国确实很惊人,不知道这个数据准确不准确,估计差不太多。中国2013年总用量16.2万吨,人用7万吨,兽用8万吨,我们用的抗生素量太多了。这个将来会对环境,会对整个畜牧业造成非常大的损害。我们并不能说不用抗生素养不好猪,真正的从养猪上面出发,一定能把猪养好,而不是用的抗生素越多越好。

生物有完善的防御体系,也有很强的适应性,我们应该发挥这种潜力,而不是去破坏,就是我们应该发挥猪自己的免疫、抗病能力,而不是去破坏这个能力。我一直建议想说,我们国家对抗生素应该严格限制,这不仅是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这么乱用下去的话,我们的生产水平可能一直不能提高。

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如果想提高猪场的水平,合作很重要。未来的养猪业专业化进程加快,农牧结合进程加快,产业融合加快,食品安全、环境友好、成本竞争是发展的根本。养殖企业大家一定有一个合作的理念。这也是中国人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差的,我们喜欢什么东西都自己做,喜欢把钱自己全部赚掉,我认为合作才能共赢,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与比你高水平的人合作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比如饲料,我一直不建议中小企业自己做饲料,你没有技术水平,没有技术能力,也没有能力把质量把控很好,也没有能力根据原料、气侯调整配方,为什么不与高手合作呢?

对我们国家来讲,未来发展农牧结合是最大的出路,我也比较看好“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我们想把猪养好,需要有动物福利理念来改造我们的养猪生产。病从口入同样适用于猪,如果你的饲料、饮水很干净,很安全,猪也会很健康。如果你做得很好,一定能把猪养好,养猪没有那么神秘,也没有那么高深,不要犯最基本的简单错误,一定能把猪养好。饲料管理是核心,就病论病永远论不清。

我们的生猪价格和国外价格差距太大,就是我们的效率太低。价值来讲,大家可能怀疑进口,我认为进口对我们国家暂时造成不了太大的冲击,因为每年贸易量就那么一点,国外的养猪业不是无限的扩大,所以今后对我们会有些冲击,但是不会太大。关键进口在哪儿?在行业内部。中国的养猪业规模仍然会不断发展,养殖户不断减少。现在我们的每头母猪提供的肥猪是16.5头,如果按出栏期算,我认为7亿头猪能够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如果每头母猪提供肥猪18头,需要3 880万头母猪,如果到20头,只需要3 500万头。

为什么猪是暴利?3月底农业部推算出母猪存栏是3 760万,按照现有的生产水平,我们需要4 000万头种猪,现在只有3 760万头,造成缺口了,所以现在是暴利。假如未来三年左右,我们国家提高到18头、19头、20头,到那个时候母猪还是3 760万,再过一两年猪价还得降。现在看母猪数量少了,造成猪肉价格暴涨,再过两年看3 760万仍然过多,到那个时候价格再次波动的话,还会有猪场退出。母猪年提供猪20头需要3 500万头母猪,22头只需要不到3 200万头母猪。我认为未来五年以后我们生产水平不能总是16头,一定会提高。

最近几年国内也注重生产效率,所以我想不是国际竞争,我们养猪行业是内部竞争压力更大。大家觉得现在3 760万头母猪少,其实生产水平稍微提高一点点,提高一头就能多出3 000多万头商品猪。未来属于重视技术、坚持实干的企业。那些忽悠的企业、讲故事的企业在未来竞争里不会长远走下去。

猜你喜欢

养猪业养猪专业化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2020年养猪业盘点
养猪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养猪业的应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