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旁路手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效果观察

2016-06-03蔡郁辉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4期

蔡郁辉

(濮阳市人民医院 普外一科 河南 濮阳 475000)



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旁路手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效果观察

蔡郁辉

(濮阳市人民医院 普外一科河南 濮阳475000)

【摘要】目的比较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PTA)及旁路手术(BPS)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濮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76例膝下动脉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记为PTA组,36例采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记为BPS组。结合随访结果观察两组手术效果、踝肱指数(ABI)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保肢率、畅通率、A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膝下动脉闭塞;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膝下动脉旁路术

膝下动脉闭塞(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引起,病因机制是血管壁上脂质斑块沉淀堆积,导致肢体血管变窄和僵硬,患者多表现为下肢疼痛、正常行走困难等[1]。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是一种继膝下动脉旁路术后较为新型的疗法[2],濮阳市人民医院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76例膝下动脉闭塞患者分别采取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和传统旁路手术治疗,旨在研究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旁路手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濮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76例膝下动脉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A组和BPS组。其中PTA组40例,共51条肢体,男27例,女13例,年龄37~78岁,平均(65.7±9.8)岁;BPS组36例,共46条肢体,男25例,女11例,年龄35~75岁,平均(64.1±7.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肢体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PAT组:患者取平卧位,局部麻醉后顺行穿刺侧股总动脉成功后,置入4~5 Fr导管鞘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膝下动脉患肢位置、足部供血等情况,根据造影观察结果,运用0.015~0.035英寸的超滑导丝将4F椎动脉导管越过狭窄闭塞段并在维持压力5~12 atm条件下扩张球囊,每次扩张时间约3 min,连续2次扩张后膝上动脉残余狭窄≤30%可停止扩张球囊,若残余狭窄>30%可行支架植入,避免反复扩张造成动脉痉挛。BPS组:患者取平卧位,局部麻醉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其中远端流出道胫后动脉16例,胫腓干7例,胫前动脉8例,足背动脉5例,吻合切口后继续造影观察。

1.3观察指标①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保肢率和畅通率。技术成功标准:膝下动脉至少1支血管经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后残余狭窄<30%;保肢率、畅通率:术后观察并有效随访1 a,以静息痛消失或免除截肢记为保肢,以患肢部位血管无狭窄或闭塞记为畅通。②两组ABI指数,由测量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以及肱动脉的收缩压计算比值,正常人比值范围为0.9~1.3。0.8分及以下,得分越低,表示血管狭窄闭塞越严重,1.3分以上表示血管失去正常收缩功能。③两组术后并发症。

2结果

2.1手术效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保肢率和畅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术后ABI指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BI指数比较

2.3并发症PTA组术后共出现3例并发症,其中急性冠脉综合症1例,穿刺点血肿2例,经治疗后有所好转;BPS组出现6例并发症,其中并发股动脉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穿刺点血肿2例,穿刺点皮下淤血1例。PT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P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膝下动脉闭塞作为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动脉血管疾病,常和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有某种联系,发病率较高,据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膝下动脉闭塞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临床证实膝下动脉旁路术能有效畅通患肢血管、改善足部供血,但也存在手术创伤面大、风险大和并发症多等弊端[4]。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目前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的新型疗法,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特殊球囊扩张患肢动脉,达到重建下肢远端组织供血、减轻疼痛和并发症的作用。临床研究证实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具有微创、操作重复性高等特点[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保肢率、畅通率、A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临床治疗效果和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大体相同,与虞希祥等[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观察中发现PTA组患者术后仅出现3例并发症,而BPS组出现了6例并发症,笔者认为这可能和两种手术创伤面大小和重建血流方式直接影响缺血性溃疡痊愈时间有关,需要临床进一步论证。

综上所述,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洪,栗力,魏成志,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后再闭塞的处理[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1):42-44.

[2]虞希祥,高秀仙,肖池金,等.球囊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性膝下动脉闭塞症的近中期疗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4):272-275.

[3]苏琴.球囊扩张治疗糖尿病足膝下动脉闭塞的护理[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8):949-950.

[4]宋阜鸿,李佳乐,刘丽,等.糖尿病膝下动脉闭塞行膝下动脉成形术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J].临床误诊误治,2015,12(3):59-61.

[5]席志强.高龄男性糖尿病足合并膝下动脉闭塞外科治疗1例[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5):377-380.

(收稿日期:2015-09-11)

【中图分类号】R 684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