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2010~2014年度流行性感冒流行态势分析*

2016-06-03刘琳琳叶国军李国明

关键词:病原学流行病学监测

刘琳琳, 方 斌, 李 翔, 叶国军, 李国明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武汉 430079



湖北省2010~2014年度流行性感冒流行态势分析*

刘琳琳,方斌,李翔,叶国军,李国明△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武汉430079

摘要:目的对2010~2014年度湖北省流感流行态势进行分析,为流行性感冒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数据支持。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监测、流感病毒分型监测和暴发疫情监测,对湖北省近年的流感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4年,湖北省共报告75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比例平均为2.71%;0~5岁年龄组人群在ILI中所占比例最大,为62.48%;6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所占比例最小,仅为2.91%。各年龄组流感样病例比例随时间呈现季节性差异。流感病毒检出型别分布呈现交替流行态势,2011及2013年度流感流行呈冬春季单峰,其余年度均呈现冬春季及夏季2个流行高峰。疫情报告的时间分布主要为每年春节前后及开学季。结论湖北省流感流行峰及优势型别呈现季节性及交替分布态势,长期而恒定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可以为流感疫情的预警、疫苗株的选择提供良好的实验室依据。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监测;流行病学;病原学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它的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可引起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死亡[2-3]。流感监测是控制流感流行的重要环节,能掌握每年的流行优势型别,了解其抗原性和基因型变异情况,及时发现变异株,为疫苗筛选提供依据[4-5]。我们根据湖北省流感网络监测数据,对2010~2014年湖北省流感流行态势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LI)报告、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以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监测情况。

1.2监测点

湖北省流感监测单位为14家网络实验室和19家哨点医院。

1.3监测对象

流感样病例,即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哨点医院工作人员每周登记流感样病例数及监测科室就诊总数,并在流感样病例中选取发病3 d以内的典型病例进行鼻咽拭子的采集。

1.4检测方法

哨点医院每周采集5~15份典型流感样病例标本,标本采集后在4℃条件下保存,48 h内送至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网络实验室接收标本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A型、B型通用以及H1N1 pdm、H3N2亚型核酸分型检测。引物探针序列由国家流感中心提供;实验质控阳性参考品选用国家流感中心下发标准抗原,且阳性参考品检测Ct值≤30、阴性参考品Ct值为阴性视为实验成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85-2008)。

1.5统计分析

本文数据库来源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利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流行病学曲线图及表格。

2结果

2.1流感样病例(ILI)监测

2.1.1ILI比例时间分布情况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的数据显示,湖北省2010~2014年ILI比例平均为2.71%,ILI比例依据时间的变化趋势见图1。如图所示,湖北省流感样病例在2010~2014年的流行趋势基本相同,除2014年初ILI比例较高外,其余年份均为在28~34周左右形成夏季流行峰,在52周至次年5周左右形成冬季高峰。但峰值均不明显。

图1 湖北省2010~2014年ILI比例变化趋势图Fig.1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proportion of ILI in Hubei province in 2010-2014

2.1.2ILI比例年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0~5岁年龄组人群在ILI中所占比重最大,平均为62.48%;随着年龄的增长,ILI比例逐渐递减,但25~59岁青壮年组ILI比例略有反弹,稍高于15~24岁青少年组;60以上年龄组人群所占比例最小,仅为2.91%。

2.1.3各年龄组ILI比例时间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2010~2014年各年龄组流感样病例比例随时间呈现季节性差异。0~5岁、5~15岁年龄组呈现夏季大高峰、冬季小高峰态势;15~25岁、25~60岁年龄组冬季高峰显著高于夏季高峰;60岁以上年龄组冬季高峰略高于夏季高峰。

2.2流感病原学监测

2010~2014年,湖北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64 796份,网络实验室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中的60 577份进行了流感病毒分型检测,阳性率为15.18%。核酸阳性标本时间及型别分布情况如图4、5所示。

图2 湖北省2010~2014年ILI病例年龄构成比分布图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age-specific constituent ratio of ILI cases in Hubei province in 2010-2014

由图可见,湖北省2010~2014年,流感病毒型别分布呈现交替流行态势,2010年冬季以B型流感为主导型别,夏季则转为H3N2型流感;2011年初的优势毒株为H1N1 pdm型,进入2012年则逐步过渡为B型流感,2012年夏季H3N2型流感又逐步占据优势。2013年单峰的优势型别为H1N1 pdm型,2014年初的流感流行峰为3种型别的混合流行,但2014年夏季以来则以H3N2型占绝对优势。2011年及2013年仅呈现冬春季流感流行高峰;其他3个年份均呈现冬、夏2个流感流行峰。并且因2011年及2013年夏季峰的缺失,使得随后2个监测年度冬春季高峰提前并有强度加大态势。

图3 湖北省2010~2014年各年龄别ILI病例周变化图Fig.3 The change of the ILI proportion in difference age groups on a weekly basis in Hubei province in 2010-2014

图4 湖北省2010~2014年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时间分布趋势图Fig.4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sitive rate of influenza virus against time in Hubei province in 2010-2014

图5 湖北省2010~2014年流感病毒亚型分布趋势图Fig.5 The distribution of influenza virus subtypes in Hubei province in 2010-2014

2.3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

2010~2014年,湖北省共报告75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疫情报告的时间分布主要为每年春节前后及开学季,疫情的性质也与每年流行优势株相匹配。见表1。

表1 暴发疫情时间分布一览表

3讨论

根据上述2010~2014年流感样病例、流感病原学及疫情监测结果,湖北省流感呈现较典型的中国南方片区流感活动态势[6],有较为明显的冬春季、夏季高峰季节分布;ILI监测可以看到随着年龄增大,流感样病例比例逐步下降,可能与人群的就诊习惯有关,幼儿组及青少年组以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等作为初始就诊目的的比例较高,较易筛查出流感样病例;而中老年人则可能以其他主诉症状作为就诊目的。低年龄组主要以夏季高峰为主,青壮年及老年组以冬季峰比较明显,这个结果可为疫苗接种宣传时机选择提供依据。病原学监测结果发现,流感病毒活动与ILI比例呈大致正相关,即ILI活动加强时,病毒检测阳性率也升高,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8]。但本研究结果中,ILI的波动不如病原学监测明显,说明ILI病例监测的质量尚有待提高。疫情监测的数据反映出流感病毒的传播特性,即在人群流动性大及聚集性强的季节(如春节前后和开学季)流感疫情暴发增多。

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流感病毒流行型别呈现年度波动,这与一种流感病毒流行过后人群获得短暂的免疫能力相关,它为下个年度疫苗组分的预测提供实验室依据,而流感疫苗接种为预防流感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9],因此通过病原学监测,可确定流感流行株、推荐疫苗组分、及早发现变异株、进行流感疫情预测和预警[10]。通过湖北省流感监测网络,我们可以敏锐而及时地捕捉到流感病毒的变异信息,以便对流感疫情的防控进行预警。

参考文献

[1]舒跃龙.流感监测的发展历史及思考[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4):334-336.

[2]曾祥兴,李康生.流感百年:新世纪流感大流行的特点与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11):7-8,11.

[3]Cox N J,Subbarao K.Global epidemiology of influenza:past and present[J].Annu Rev Med,2000,51:407-421.

[4]王革非,李康生.新世纪流感大流行的思考[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36(8):945-949.

[5]葛爱华,鲍倡俊,祁贤,等.江苏省2009-2012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2):123-126.

[6]高燕,方立群,张勇,等.中国大陆季节性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1):1097-1101.

[7]杨晋川,童晶,张传玲,等.2005-2011年徐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2,26(6):412-414.

[8]沈福杰,张焕珠,陈军,等.上海市黄浦区流感疫情流行特征及预测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9):781-784.

[9]冯录召,杨鹏,张涛,等.中国季节性流感疫苗应用技术指南(2014-2015)[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2):1295-1319.

[10]Shu Y L,Fang L Q,Vlas S J.Dual seasonal patterns for influenza,China[J].Emerg Infect Dis,2010,16(4):725-726.

(2015-03-24收稿)

Analysis of the Prevalent Status of Influenza in Hubei Province in 2010-2014

Liu Linlin,Fang Bin,Li Xiangetal

CenterofPathogenicMicroorganismDetection,HubeiProvincial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t patterns of influenza in Hubei province during 2010-2014.MethodsThe epidemic status of influenza in Hube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was analyzed by using epidemiological,etiologic,viral genotyping and outbreak monitoring data.ResultsIn 2010-2014,a total of 75 influenza outbreaks were reported in Hubei.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ILI)was 2.71%.Patients with ILI were mainly children aged 0-5 years(62.48%).ILI patients at age of 60 years and older were among the lowest proportion of patients(2.91%).The ILI proportion in each age group showed a seasonal variation.Influenza virus subtypes occurred alternatively by year.In 2011 and 2013,there was only a winter/spring peak.In other years,there were two epidemic peaks with one peak in winter/spring and another in summer.Outbreaks were mainly reported around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the beginning of each semester.ConclusionThe epidemic peak of influenza is of seasonal nature and the preponderant strains of influenza viruses occur alternatively by year.Long-term epidemic and etiological surveillance can provide early warning of influenza outbreaks and guide the selection of strains for the annual influenza vaccine.

Key wordsinfluenza;surveillance;epidemiology;etiology

中图分类号:R511.7

DOI:10.3870/j.issn.1672-0741.2016.02.022

*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刘琳琳,女,1979年生,主管医师,硕士研究生,E-mail:mice0809@163.com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343042482@qq.com

猜你喜欢

病原学流行病学监测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2013~2014年深圳市腹泻疾病的病原学分析研究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