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

2016-06-01丁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丁杰

[摘要]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历史和人民的命运,其内容也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68-0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创立之初,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众多马克思主义者就对其定义做了阐释,但改革开放后,许多专家学者又重新审视了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做了一些新的论述,例如:高放教授、吴江教授都对其含义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其目的就是解放全人类,因此,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简单的描述为:马克思主义是致力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并实现全人类自由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曾一直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现成的教条,各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应与各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就是在马恩这一思想的前提下首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但对其具体概念,大多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颇有争议,难成一家之言。笔者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角度来说,可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单描述为: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一些中国的特性,最终达到社会和人民自由发展的目标。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大理论成果

自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六届六中全会上被提出后,党的一些领导人和理论工作者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宣传,如刘少奇、张闻天等在自己的讲话中深入地阐释了这一理论,党的核心领导毛泽东同志也更加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用它来解决和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还写出了一些重要著作,论述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对象、动力等问题,努力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这些内容实质上也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一些学者和党的重要领导人开始用毛泽东思想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随之诞生,中国历史发展的众多事实已充分证明这一提法的正确性。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民主革命的胜利,为我国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对我国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节点,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实践的推动下,以这一思想为中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我们把它称之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达到成熟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上、成长道路上达到成熟的标志,是党和人民在实践过程中得出的最宝贵的经验。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社会发展的新世纪新阶段下,在深刻总结党在推动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成败经验后指出:如果党要带领人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就必须坚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理论思考和对现实的分析才提出来的。在理论上渗透着邓小平理论的执政党理论,在实践上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

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都有所改变,国际方面,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国内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拓宽内部市场的新任务,在这种局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呈现在党和人民的面前,而科学发展观正是对此问题最好解答。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提法并不是说我国以往的发展不科学,而是说新阶段自然会面临新的发展问题,主要矛盾也会变化,所以,在应对策略上也会做出相应调整。

科学发展观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几代中国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得出的结论,是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各个理论成果是相互贯通、一脉相承的。

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当然,成功的经验是主流,前者是由于没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时的国情也不是彻底了解,革命受挫后,党的领导人开始正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得到一系列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帮助的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重大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紧密相关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后,结合中国现实的国情运用它来指导革命实践,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使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由此而诞生的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其普遍真理的指导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开辟的一条特殊的道路,是毛泽东同志及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邓小平在新世纪新阶段高瞻远瞩,既吸收又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解决了毛泽东同志没有解决或有待于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而科学发展观又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几大理论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共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条件。众多的历史事实也佐证了这一结论的重要性,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发展的国家,都是科学的对待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没有把它当作现成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一直围绕着实践不断发展,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会面临不同的历史任务,在完成历史任务的实践过程中,我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衍生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回顾历史,党的几代中央领导人都是立足于中国现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俄国十月革命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的普遍经验的前提下,毛泽东同志立足于中国实际,把革命的突破口放在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先取得农村革命的胜利,在整合力量集中攻打城市,逐步取得革命的全国胜利。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也立足于中国国情,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死”的东西,而是随着时间、地点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活的”东西,而使它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闪耀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光辉,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也一定会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得到极大丰富。

结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个国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发挥它巨大的作用,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邓小平政治教育理论探析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军事历史研究的发展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一个重大举措——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科研中的指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