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书法创作中的笔性与悟性

2016-05-31梁英峻

中文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悟性书法

摘 要: “笔性”和“悟性”是书法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代表着书法创作家的个人才情、气质,也代表着书法创作家的思维。关于“笔性”和“悟性”的重要性和先后性,书法界经常有所探讨。本文在综合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就书法创作中的“笔性”和“悟性”分别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书法 “笔性” “悟性”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381-0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电子技术进行文学创作,传统的书法技艺逐渐被人们空置。然而,书法创作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加强对书法创作的研究是我国传承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1]。“笔性”和“悟性”是书法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书法创作中体现出“笔性”和“悟性”是目前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书法创作简介

书法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然而却并不是单纯的一门艺术。在铅笔、钢笔等得到发展的过去几千年例,书法是人们书写的基本文体。当然,在当时,书法并未被称之为书法,它只是一种文字往来的基本技能[2]。就写字的基本技能而言,书法并不需要如同其他艺术一般需要严谨性。相反的,书法创作应该由执笔人随意挥洒、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书法一般是由繁体字构成,书法的创作需要由毛笔的顿挫、空间布局、线条的流畅以及文字的粗细等组合,其能够体现创作人的性格和涵养。

抛开书法的基本技能一说,书法创作代表着创作人的思想和气质,甚至是创作人的情绪。与古代音律相同,书写也强调艺术性,我们称之为“焦浓重淡清”。墨笔,也就是毛笔是书法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3]。创作者利用浓重的墨笔和白色的背景带来的视觉冲击,利用不同的字体表现出自己的不同性格和思绪。正是因为如此,我国书法界出现了“行书”、“草书”、“篆体字”等分类,分别代表着创作人或含蓄、或粗犷、或严谨的性格。

二、书法创作中的“笔性”和“悟性”

1.笔性

“笔性”,从字面意思看,需要以“笔”为依靠方能体现其中的性格和特质。现代许多书法专家指出,“笔性”的突出关键需要依靠笔法。所谓笔法指的是创作人拿毛笔的姿势、握笔的力度以及笔锋的选择等。执笔有分“手腕用力”和“手肘用力”的两种说法,笔锋则需要注意何时顿挫、如何顿挫以及如何散开等问题。在“笔性”的讨论上,不同的专家学者秉持不同的建议。然而,综合所有观点来看,书法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必然是具有研究性的,但是“笔性”却并一定依赖于笔法,因为笔法多种多样,而“笔性”却是创作人的情感流露。因此可以说,“笔性”的关键在于人的心性。陆维钊曾在他的《书法述要》中指出,书法的成就最主要的条件是心灵,其次才是肌肉。肌肉自然指的是我们所说的笔法,而心灵指的则是人的心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心性影响的是人的气质、思想和才情,只有当书法创作家能够将自己的气质、思想和才情融入书法中,他们的书法创作才能够富含想象力和感染力,人们也才能够通过他们的书法创作感受到其独特的风格和性格。相反的,想象力较差的、心性较差的人则无法使书法富有灵魂[4]。当然,心性差的人是可以具有较好的笔法的。因此笔法只需要注重对肌肉的控制即可,一般人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最后也必然能够写出较好的书法。但这样的书法却没有灵魂。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而言需要的更多的是书法家的情感流露,宋曹的《书法约言》、项穆的《书法雅言》、郝经的《陵川集》等均对这一点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笔性”中“心性”的重要性。

2.“悟性”

“悟性”中强调的自然是“悟”,然而这“悟”也分“顿悟”和“渐悟”。“悟性”在書法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5]。所谓“悟”指的是创作人的领会和理解。“顿悟”依靠的是创作家的气质和修养,“渐悟”需要依靠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与人的自然发展以及人际交往是类似的。“顿悟”指的是茅塞顿开。许多书法艺术家在学习书法时喜欢采用模仿的形式练习,经过反复的钻研和研究,艺术家会突然获得自己独特的领悟,是为“顿悟”;而“渐悟”则指的是思想守旧的艺术家以慢工出细活的方式,缓慢的获得思想的感悟。因此我们说“悟性”有多种,但是均是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的艺术史中,有通过“顿悟”悟出书法真谛的,也有通过“渐悟”悟出书法精髓的。虽然“顿悟”和“渐悟”所代表的艺术风格或许不同,但是他们的本质并无不同。然而,“悟性”与“笔性”却有一定的关联。许多书法艺术家在“顿悟”和“渐悟”的过程中,悟出了笔法、悟出了字体的结构、也有人悟出而来书法的精髓。可见,无论是“笔性”还是“悟性”,书法创作家的才情、思想和情绪等均是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悟性”以“笔性”为基础,而“笔性”以“悟性”为依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性”和“悟性”是书法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性”中由“心性”和“笔法”两部分组成,其中“心性”是关键;而“悟性”分为“顿悟”和“渐悟”两个部分。“顿悟”和“渐悟”虽然风格不同,但是其代表的书法创作本质却是一致的。在书法创作中,书法家必须要通过对“顿悟”和“渐悟”的发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气质和才情等,而只有将“顿悟”和“渐悟”切实发挥出来的书法才能被称之为书法艺术。

参考文献

[1]倪文东,傅如明. 论书法创作中的笔性与悟性”[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177-180.

[2]贾浅浅.生命的言说与意义——试论贾平凹的书法创作[J]. 东吴学术,2014,03:62-72.

[3]王文贤. 书法风格本质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4.

[4]柳华林. 浅谈山水画的“笔性”表达[D].首都师范大学,2014.

[5]宋元明. 论笔法与笔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4.

作者简介:梁英峻,男,汉族,(1961.2-),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美术书法,创作,欣赏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悟性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悟性
书法欣赏
书法类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
记性与悟性
孙科长解人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