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学生运动速度素质的培养

2016-05-31沈明磊

中文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动作速度反应速度素质

沈明磊

摘 要: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现代中职院校学生身体速度素质和十年前相比明显不足,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可结合实际提高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加强对学生速度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从而带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运动素质 速度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143-01

一、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快速应答的能力。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魔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个动作的能力。移动速度是指人體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以单位时间内机体移动的距离为评定指标。一位具有良好移动素质的运动员,不一定也具有良好的反应速度。

二、各项速度素质的训练应明确的问题

1.反应速度训练应明确的问题。首先,反应速度由神经反射通路的传导速度所决定,基本属于纯生理过程,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纯生理过程的提高是相当困难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通过训练可使学生运动员潜在的反应速度能力表现出来并稳定下来。其次,在训练中学生运动员注意力集中与不集中大不一样,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可使神经系统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使肌肉处于紧张待发状态,此时,肌肉的反应速度比处于松弛状态时可提高60%左右。这种状态有时间限制,一般适宜时间为1.5秒左右,最多8秒。因此,短跑运动员在预备起跑时,要紧紧的压住起跑器,把思想集中于准备迅速迈出第一步。第三,反应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在进行反应速度地训练时,还要经常改变刺激因素的强度和信号发出的时间。

2.动作速度训练应明确的问题。提高应与掌握和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相一致。在使用反复做某一个规定动作为手段发展动作速度时,应合理的变换练习的速度。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动作速度的训练强度较大,运动员的兴奋性要求高,一般讲不应超过20秒。练习与练习之间的间歇是由练习的强度所决定的,练习强度大,需要的间歇时间就应长些。但也不要忘记,间歇时间过长导致兴奋性下降,不利于用剩余兴奋去指挥后边的练习,如持续时间5秒、强度达到95%以上的练习,间歇时间以30~90秒为宜。

3.移动速度训练应明确的问题。首先,测定移动素质的手段常用短距离跑;距离不要过长,可用30~60米的距离;最好不从起跑计时,而测定其全速跑通过某段距离的能力;在运动员不疲劳、神经兴奋性高的状态下测验;可测定2~3次,取最佳成绩。其次,最大步频和快速跑中的支撑时间对运动员的快速移动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优秀运动员单脚撑地时间为0.08~0.13秒,普通人为0.14~0.15秒。第三,提高移动速度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力量训练,使运动员力量增长,进而提高速度;另一个是反复进行专项练习。无论通过哪个途径提高移动速度,训练中都必须重视确定适宜的训练负荷。第四,在训练实践中运动员力量得到提高,并不意味着移动速度马上可以提高,也有时当力量训练负荷减小以后,才有提高,这种现象叫“延迟性转化”。

三、提高各项速度素质的常用手段

1.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手段。信号刺激法,利用突然发出的信号提高其对简单信号的反应能力。运动感觉法,需要经过三阶段。一是让运动员快速的对某一信号做出应答反应,然后教练员把时间结果告知,二是先让运动员估计时间,通过测定进行比较,提高运动员对时间的准确感觉。三是要求运动员按事先所规定的时间去完成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对时间的判断能力,促进反应速度提高。选择性练习。具体做法是,随着各信号复杂程度的变化,让运动员做出相反的应答动作。

2.提高动作速度常用的方法手段。利用外界助力控制运动员的动作速度,在使用时必须掌握好助力的时机及用力的大下,同时还应让运动员很好地感觉助力的时间及大下,以便使他们能独立及早地达到动作速度的要求。减少外界自然条件的阻力,如顺风跑等。利用动作加速或利用器械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发展动作速度。借助信号刺激提高动作速度。缩小完成练习的空间和时间界限,如球类利用小场地练习。

3.提高移动速度常用的手段。首先,发展最高移动速度每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不能过长,应以使每次练习均以高能磷酸原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一般地讲,应保持在20秒以内。多采用85%~95%负荷强度,练习的重复次数不应过多,以免训练强度下降。确定确定间歇时间的长短,应能使运动员机体得到相对充分的恢复,以保证下一次练习的进行。休息时,可采用放松慢跑,做伸展练习。其次,是各种爆发力的练习和高频率的专门性练习,如田径短跑做高抬腿跑、小步跑、后蹬跑、车轮跑等。也可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加速练习,如斜坡跑和骑固定自行车等。

四、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

1.速度素质训练应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进行,如在短跑项目中应着重提高他们听觉的反应能力,在球类运动中应着重提高视觉反应能力。

2.速度素质训练应在学生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

3.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称为“速度障碍”。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予以克服。

4.掌握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科学地安排速度训练。由于移动速度具有多素质综合利用的特点,移动素质的发展与力量、耐力等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学生进行速度训练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2]《田径》2004年01期,影响速度素质的因素分析。

[3]姚家兴主编《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年。

猜你喜欢

动作速度反应速度素质
百踢百中
数值修约在防坠器试验台上的应用
为什么鸟群飞行时不会彼此碰撞?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河北省优秀跳远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效果初探
试谈中学生投掷项目比赛中的速度节奏问题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