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歇后语语义结构的形成机制和动态特点*①

2016-05-31陈长书

关键词:引子歇后语双关

陈长书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歇后语语义结构的形成机制和动态特点*①

陈长书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歇后语语义结构问题一直是汉语研究中较少关注的内容。已有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歇后语语义类型的探讨中,一般的做法是借鉴辞格分析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于是划分出比喻型、双关型、谐音型等类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汉语常用歇后语表”中收入的1605条常用歇后语为研究对象,探讨歇后语内部词语的语义组合情况,通过分别对引子、注释和引注的语义组合进行分析,可揭示出引注结构内部蕴含的语义特点和规律,并从动态运用角度发现其变化规律和语用特点:注释由于同时联系引子和上下文,形成一种“异指结构”,因而有单层和双层之分;引子则通过注释和上下文发生多种语义关系;歇后语的动态运用过程,实际是通过相似点(注释)建立引子和上下文联系的过程。

歇后语;语义结构;引子;注释

一、引言

人们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歇后语时常常有这样的认识:歇后语形式上采用的是简单的两段式结构(本文称这两段为“引子+注释”)②温端政:《汉语语汇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271页。,如将两个句子联系起来,仔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意义,会觉得其语义不但连贯,而且构思巧妙,形象新奇,其复杂性要远远超过一般的两段式复句。这说明歇后语的语义是极富特点的,其内部同时存在着常规和非常规的语义成分或关系。语言运用时,引注之间往往有较长的停顿,也大多与此有关,主要旨在为搭建这种语义关联空出一定的时间。

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翻译成外语时,歇后语的语义也是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如“半天云里打灯笼——高明又高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让留学生理解“半天云里打灯笼→高空、明亮→见解技能高超”的语义结构,否则留学生是无法掌握这条歇后语的;在汉译英时,也必须要将整个语义结构翻译出来,否则其翻译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如有人将之翻译成“Hang lantern in the wind—high and bright”,就没有把“见解技能高超”的意义内容表达出来,因而是不完整的。可见,正确认识和掌握歇后语语义结构,是一项兼具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工作。

在过去的歇后语研究中,语义问题一直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许多学者都从各自角度对此有所论述,但极少专门地探讨语义结构问题,而是将其纳入语义类型的探讨中。其一般的认识是歇后语的语义结构接近比喻、双关等辞格,可以借鉴辞格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这一做法自20世纪前期就已出现(如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到20世纪末形成以下4种代表性观点:

一是分“喻意型”和“谐音型”,以张瓌一①张瓌一:《修辞概要》,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王勤②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马国凡和高歌东③马国凡、高歌东:《歇后语》,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倪宝元④倪宝元:《修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胡裕树⑤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等为代表。其中张氏使用的名称是“(打)比方”和“兼带谐音”⑥张瓌一:《修辞概要》,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第32页。,胡氏使用的是“喻意型”和“双关型”⑦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75页。(名称和下面第三种观点相同),其“双关型”仅指谐音双关。以上各家虽然名称可能略有不同,但所指基本相同。在各家看法中,这一观点的支持者是最多的,尤其是许多有影响的现代汉语教材大多采纳了这种观点。

二是分“喻式型”和“双关型”,以孙维张为代表。⑧孙维张:《汉语熟语学》,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其“喻式型”即前面所说的“喻意型”,“双关型”除谐音双关型外,还包括语义双关型。

三是分“喻意型”和“会意型”,这是谭永祥的观点。⑨谭永祥:《歇后语新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其中的“会意”是指歇后语后一部分的意义是前一部分的意义合成的。

四是分“直陈型”和“双关型”,这是温端政的看法。⑩温端政:《歇后语》,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他认为过去的分类存在标准不一或界定不清的问题,于是从语义特点和构成方式上划分出了这两种类型。

可见,歇后语语义类型的划分是个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前人已对此多有论述(对此论述较多的是温端政《歇后语》和谭永祥《歇后语新论》两部著作),其中语义结构问题始终是讨论的重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分类的数量和性质,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如第一和二类中“双关型”和“谐音型”是在“喻意型”基础上形成的,它们不是同一层面上的语义结构;第三类“会意型”并非语言学界通行的术语,而是作者个人界定的,并不能清楚地说明歇后语的语义结构;第四类“直陈型”中的“直陈”是语用功能方面的术语,其说明的并不是语义结构问题。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工作都对歇后语的语义结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我们目前掌握的材料范围内,仅有王吉辉对歇后语语义结构问题有过专门的探讨。⑪王吉辉:《固定语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85-187页。他主要对制约歇后语“俏”的因素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些因素有3个:一是“谜面”;二是“谜面”和“谜底”的关系;三是“谜底”和歇后语表达意义的关系(这里的“谜面”和“谜底”即我们所说的“引子”和“注释”)。该项研究在歇后语语义结构研究上有开创之功,但总的来说依然是举例式的分析模式,尤其缺乏大规模语料的论证,因而显得科学性不足。

本文着眼于此,拟在对大量歇后语语料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语义结构问题,以期为该问题的解决和完善提供一种可能。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现代汉语常用歇后语表”(以下简称“语表”)⑫该表由山西省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制,为国家语委“十一五”规划成果,主要根据“规范性、权威性、涵盖性”的指导原则,酌选了9部专业型辞书作为研究的语料来源,将9部辞书重复项的语目进行统计和比对,选取其中频度高、复现率高的歇后语,其中一级94条、二级605条、三级906条。山西省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吴建生、安志伟等先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该表及其相关研究材料,谨此致谢。中收入的1605条常用歇后语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静态中引注的语义结构进行描写分类,揭示其背后蕴含的特点和规律,最后再从动态运用角度来观察其变化规律和语用特点。下面详细述之。

二、歇后语内部词语的语义组合情况

从表层形式看,歇后语一般是由引子加注释构成;相应地,其深层的语义结构也应该从引子的意义、注释的意义和引注组合后形成的整体性的语义三方面进行考察。前面曾经提到,歇后语采用的是两段式复句的形式,但在语义上又不同于一般的复句形式,这种差异性将是我们对歇后语语义结构考察的重点。它主要通过将歇后语和一般复句语义结构的比较得来。

(一)引子的语义组合情况

通过对“语表”歇后语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引子句和一般的句子相比,比较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内部词语理性意义的搭配和形象色彩词的使用上。

先看词语理性意义的搭配情况。这可以分为常规搭配和超常搭配,根据我们的统计,“语表”中常规搭配和超常搭配分别有732和873条,它们在一、二和三级上的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语表”歇后语引子语义组合类型分级统计

可见,两类引子各自都占有相当的比重,超常搭配的数量要稍多于常规搭配。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常规”和“超常”是就一般的语用条件下引子和注释内部的词语在意义、色彩、声音或习惯等方面的搭配而言的,但就歇后语而言,其实又都是常规的,因为它们都是被人们习用已久、约定俗称的固定结构的一部分。如“猫哭老鼠”在一般语境中就是非常规的,但是在“猫哭老鼠——假慈悲”这一特殊语境中具有了结构的定型性。

1.引子的超常搭配

前面提到,造成言语中超常搭配的因素有很多。引子里一般出现的是理性意义的超常搭配,这时引子一般表示的是客观现实中从不或者极少出现的现象。它们如果脱离了歇后语,几乎不独立地出现在日常口语中。这种情况下,引子的语义呈现异常性。“语表”一级歇后语中共有47条这类歇后语,兹举10例(为突出引子部分,下例用圆括号将引子后的破折号和注释特别标出):

(1)a.挨揍打呼噜(——假装不知道)

b.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c.猫哭老鼠(——假慈悲)

d.蛇头上的苍蝇(——自来的衣食)

e.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己骗自己)

f.灯草栏杆(——靠不住)

g.瞎子点灯(——白费蜡)

h.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i.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j.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另外,还有些歇后语的引子虽然会在客观现实中出现,但是并不多见,我们也一并算作超常搭配。以“语表”一级歇后语为例,共有3条这类歇后语,分别是:

(2)a.瞎子坐上席(——目中无人)

b.吹喇叭的分家(——挨不上号)

c.敲着空米缸唱戏(——穷开心)

如果按语用学中“会话合作原则”理论来解释的话,引子的超常搭配义不符合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即违反了该原则中“质”的标准,因而一般会产生会话含义。紧随其后注释的意义也许最初隐身于会话含义之中,后来才逐渐显化并被约定俗成。

2.引子的常规搭配

引子中最常见的是日常口语中的常规搭配。这时,歇后语如果去掉后面注释的话,前面的引子基本上就是口语中一般的自由词组或句子,其在歇后语结构中的语义也和在口语中独立使用时基本相同,并无特殊之处。这种情况下,引子的语义是正常的。以“语表”一级歇后语为例,共有33条这类歇后语,兹举10例:

(3)a.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

b.唱戏的吹胡子(——假生气)

c.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d.大象的屁股(——推不动)

e.芝麻开花(——节节高)

f.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g.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h.水仙不开花(——装蒜)

i.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j.铁匠出身(——光会打)

另一类是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常规搭配。这类歇后语如果去掉注释后,前面的引子很少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但却是历史文化语境中常见的词组或句子形式。由于沿用久远,其中许多词组或句子发展到今天甚至具有了成语、惯用语等固定结构的性质。根据我们对“语表”的分析,这一类型的引子也有一定的数量,但要远远少于“日常口语中的常规搭配”引子的数量。“语表”一级歇后语中共有11条这类歇后语,它们是:

(4)a.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b.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c.观音菩萨(——年年十八)

d.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e.范进中举(——喜疯了)

f.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g.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h.严嵩做寿(——照单全收)

i.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j.哪吒下凡(——一身火)

k.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再看形象色彩词的使用情况。我们观察到几乎所有的引子都至少有1个,大多数有2个或2个以上的带较强形象色彩意义的词,这使得整个引子也大多具有比较强烈的形象色彩意义。以第(1)组例子为例,“挨揍打呼噜、黄鼠狼给鸡拜年、猫哭老鼠、蛇头上的苍蝇、捂着耳朵偷铃铛、灯草栏杆、瞎子点灯、张飞穿针、猪八戒照镜子、擀面杖吹火”中下面加点或横线的词都是形象色彩词。形象色彩词在引子句的分布非常广泛,不管是常规搭配,还是超常搭配的引子句,内部一般都具有形象色彩词,这也使得引子句一般都带有了很强的形象色彩意义。

总之,和一般的句子相比,引子句语义上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超常搭配所占比重大;二是强烈的形象色彩。另外,受到紧随其后的注释的影响,引子的语义中还蕴含着对注释的预期性的语义内容,这些都为歇后语整体性语义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和可能。

(二)注释的语义组合情况

注释的语义特点首先体现在语义层次方面,有单层和双层之分。根据我们对“语表”的统计,注释是单层意义的歇后语有363条,注释是双层意义的则有1242条,分别占“语表”歇后语的22. 6%和77. 4%(这两类歇后语以下分别简称“单层注释歇后语”和“双层注释歇后语”)。其在“语表”各级中的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语表”歇后语注释语义组合类型分级统计

可见,无论是就整体而言,还是在各个级别上,双层注释歇后语在数量上都要远远超过单层注释歇后语。

先讨论单层注释歇后语。与引子比,这类歇后语的注释基本上都是常规搭配,因而语义也一般是正常的。兹举10例:

(5)a.(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b.(狗咬尿泡——)空欢喜

b.(过了霜降割豆子——)误了三秋

c.(喝凉水栽跟头——)装晕

d.(和尚打架扯断辫子——)没有的事

e.(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

f.(桀犬吠尧——)各为其主

g.(九九八十二——)算错账了

h.(拉着和尚叫姐夫——)乱攀亲

i.(两个肩膀扛着一张嘴——)净等吃

双层注释歇后语有1242条,约占“语表”全部歇后语的77. 4%,可见,绝大多数歇后语注释都具有双层语义结构。双层结构是一般的句子所不具有的,因而其语义是异常的。根据表层和深层间的语义关系,这类歇后语的注释又可以分为三类:

1.谐音双关型:这类歇后语注释通过词或语素间的谐音关系构成表里两层意义。如:

(6)a.(河边洗黄连——)河(何)苦

b.(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c.(马蹄上钉铁——)蹄(题)外有蹄(题)

d.(月亮底下打灯笼——)空挂明(名)

e.(半天云里挂口袋——)装风(疯)

f.(绑腿带上绣山水——)画(话)长

g.(苍蝇飞进牛眼里——)找泪(累)吃

h.(吃冰拉冰——)没化(话)

i.(灯盏不加油——)枉费芯(心)

j.(公鸡戴帽子——)冠(官)上加冠(官)

2.意义双关型:这类歇后语注释通过词或词素间的多义关系构成表里两层意义。这包括两种类型:

第一,表层意义是词或固定结构的字面意义,深层意义是其实际意义。这时表层意义其实是短语义,如下例中的“装蒜”字面义是“假装蒜”的意义,深层意义是词或固定结构的意义,如“装蒜”的实际意义是“装糊涂、装腔作势”的意思。例如:

(7)a.(水仙不开花——)装蒜

b.(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c.(旗杆上的灯笼——)高明

d.(三年不漱口——)一张臭嘴

e.(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f.(瞎子坐上席——)目中无人

g.(铁公鸡——)一毛不拔

h.(脚后跟拴绳子——)拉倒

j.(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

k.(程咬金上阵——)三板斧

l.(搭在弦上的箭——)一触即发

m.(大白菜倒了秧——)打根上坏

第二,由构成注释的某个词或短语的多义性引起的语义双关。其中表层意义是该词的一个意义参与构成的,深层意义是其另一个意义参与构成的,这时表层和深层意义一般都是松散的自由词组的意义,如“脸”有“头的前部”和“面子”两个意义,分别构成了“(一张纸画个鼻子——)好大的脸”的双层语义。例如(其中引起双关的多义词下用波浪线表示):

(8)a.(吹喇叭的分家——)挨不上号

b.(嘴皮子抹白糖——)说得甜

c.(吹糖人儿的出身——)口气怪大

d.(二月间的桃子——)不熟

e.(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

f.(苍蝇嘴巴狗鼻子——)真灵

g.(拿着草帽当锅盖——)乱扣帽子

h.(白水冲酱油——)越来越淡

i.(唱戏的跑圈儿——)走过场

j.(出了茶馆又进澡堂——)里外挨涮

3.意义转指型:这类歇后语深层意义是在表层意义基础上整体引申发展形成的,如“(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本指卤水能使豆腐凝结,后转指某人、某物专门制服另一人、另一物。例如:

(9)a.(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b.(冬天的大葱——)叶黄根枯心不死

c.(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d.(小卒过河——)一步一步往前拱

e.(煨在火里的毛栗子——)见风就要炸开

f.(乌龟撞石板——)硬碰硬

g.(乌鸦趴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身上

h.(绣花针对铁梁——)大小各自有用场

i.(阴沟里的篾片——)总有翻身的一天

j.(小鬼面前告阎王——)投错衙门

和引子相比,无论是单层还是双层结构的注释,内部词语间的搭配一般都是常规的,因而前者和后者的表层语义也一般都是正常的,只不过后者在表层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谐音、双关、转指等方式又产生出了新的深层意义。和一般的句子相比,以双层结构为主是注释句最突出的特点。

以上分别分析了引子和注释内部的语义组合情况。我们看到,与普通的句子相比,引子句和注释句的语义结构有时同普通句子一般无二,有时又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正常结构和异常结构并存。其中正常结构主要包括引子的常规搭配和注释的双层结构,异常结构则有引子的超常搭配和注释的单层结构。而且根据前面的统计,引子中超常搭配要多于常规搭配,注释中双层结构要多于单层结构,这两种异常结构在数量上都是占一定优势的。当引注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引子中的超常搭配和常规搭配都有可能和注释中的单层结构和双层结构进行组合并发生语义关联,从而构成更高一级的更为复杂的语义结构——引注组合的语义结构。

(三)引子和注释的语义组合情况

不管引子和注释采用的句子形式是常规的,还是非常规的,二者组合起来形成的语义结构,并非由引子的意义和注释的意义简单相加而成,其中还凝固了特定的意义内容和关系。如“吃烧饼掉芝麻——免不了”,其引子和注释都和普通的单句完全一致,其语义中除了引子和注释各自具有的意义外,还凝固了“某些事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意义。

为此,我们将引子和注释的语义联系起来,根据“语表”对引子的两种搭配类型和注释的单双层类型的对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共得到4种组合类型(以下分别用“C”和“F”表示引子的“常规搭配”和“超常搭配”,用“D”和“S”表示注释的“单层结构”和“双层结构”,后者的表层和深层又可以分别标为S1和S2):

1.“F-S1-S2”结构(FS)

该结构即“超常搭配+双层结构”的引注组合,其语义结构是:(引)超常搭配义F→(注)表层意义S1→(注)深层意义S2,简称“F -S1-S2”。根据我们的观察,其中F到S1是假设性的推理关系,其中的引子表示的是假设,注释的表层意义是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这时可以用“如果……那么……”来验证这种假设关系;S1到S2则是通过语义双关、谐音双关或转指关系来发生关联。例如:

(10)a.狗坐轿子——不识抬举:(F)如果狗坐轿子,(S1)那么狗也不知道被抬和举;借助“抬举”的多义性,又引申为(S2)责骂人不知道好歹,不懂得接受别人的好意。

b.火烧芭蕉——心不死:(F)如果火烧芭蕉,(S1)那么芭蕉的外层被烧了,心却不死;借助“心”的多义性,引申为(S2)人有心志、思想、年头等始终不放弃。

c.脚后跟拴绳子——拉倒:(F)如果脚后跟栓绳子,(S1)那么一拉就到;借助“拉倒”字面义和实际义的关系,引申为(S2)算了,作罢。

d.墨水吃到肚子里——一身透黑:(F)如果墨水吃到肚子里,(S1)那么吃的人会一身的黑色;借助“黑”的多义性,引申为(S2)人很坏。

e.半天云里挂口袋——装风(疯):(F)如果半天云里挂口袋,(S1)那么口袋就会装进风;借助“风”和“疯”谐音,引申为(S2)装疯卖傻。

2.“C-S1-S2”结构(CS)

该结构即“常规搭配+双层结构”的引注组合类型,其语义结构是:(引)常规搭配C→(注)表层意义S1→(注)深层意义S2,简称“C -S1-S2”。其中的引子语义是正常的,注释则在语义上具有异常性,这时C到S1的语义具有多样性,如原因-结果、事物-性质(或状态)等,由于不像前两类引子具有非常规性,加之缺乏形式的标志,因此有时很难判断到底是哪一类语义关系,但总起来说是常规的逻辑推理关系;S1到S2则是通过语义双关、谐音双关或转指关系来发生关联。例如:

(11)a.太阳离了地皮——亮啦:(F)因为太阳离了地皮,(S1)所以天亮了;借助“亮”的多义性,引申为(S2)思想认识豁然开朗。

b.大姑娘吃饭——细嚼慢咽:(F)因为大姑娘吃饭,(S1)所以需要细嚼慢咽;借助“细嚼慢咽”的多义性,引申为(S2)过分小心谨慎,行动缓慢。

c.羊群过草坡——各顾各的嘴:(F)因为羊群过草坡,(S1)所以各顾各的嘴;借用“各顾各的嘴”比喻为(S2)各人只顾各人的利益。

d.一杆没星的秤——不知斤两:(F)事物——一杆没星的秤,(S1)性质——不知斤两;借用“不知斤两”的多义性,引申为(S2)不知情,或说话没分寸。

e.冬天的大葱——叶黄根枯心不死:(F)事物——冬天的大葱,(S1)性质——叶黄根枯心不死;借用“叶黄根枯心不死”比喻为(S2)表面上虽已经衰败,但不死心,仍有复活的念头。

f.大牯牛的口水——太长:(F)事物——大牯牛的口水,(S1)性质——口水会很长;借助“长”的多义性,引申为(S2)说话或文章等冗长。

3.“F-D”结构(FD)

该结构即“超常搭配+单层结构”的引注组合类型,其中的注释是一般的常规搭配,因此其语义结构是:超常搭配义F+常规搭配义D,简称“FD”。其中的引子语义上具有异常性,注释则在语义上是正常的,二者的语义关系也因此体现出一定的异常性。这里F到D的语义关系和第1类“FS”中“F-S1”的关系相同,是假设性的推理关系。例如:

(12)a.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F)如果泥菩萨过河,(D)那么自身难保。

b.瞎狗端星星——死活看不出个样儿来:(F)如果瞎狗端星星,(D)那么死活看不出个样儿来。

c.下雪天吃冰糕——图的这个凉快劲儿:(F)如果下雪天吃冰糕,(D)那么图的这个凉快劲儿。

d.小鬼骂城隍——不知死活:(F)如果小鬼骂城隍,(D)那么不知死活。

e.小兔遇到头场雪——蒙了:(F)如果小兔遇到头场雪,(D)那么蒙了。

f.鸭子上架——全靠逼:(F)如果鸭子上架,(D)那么全靠逼。

4.“C-D”结构(CD)

该结构即“常规搭配+单层结构”的引注组合类型,其中的注释是一般的常规搭配,因此其语义结构是:常规搭配义C+常规搭配义D,简称“CD”。其中的引子和注释在语义上都是正常的,二者的语义关系则体现出一定的异常性。根据我们的观察,这时C到D的语义关系,和第2类“C-S1-S2”结构中的“C-S1”基本相同,是常规的逻辑推理关系。例如:

(13)a.大姑娘相亲——忸忸怩怩:(C)因为大姑娘相亲,(D)所以忸忸怩怩。

b.火烧眉毛尖——急上加急:(C)因为火烧眉毛尖,(D)所以急上加急。

c.火烧眉毛——且顾眼前:(C)因为火烧眉毛,(D)所以且顾眼前。

d.老和尚念经——过一天算一天:(C)因为老和尚念经,(D)所以过一天算一天。

e.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C)因为老太太过年,(D)所以一年不如一年。

f.卖肉的切豆腐——不在话下:(C)因为卖肉的切豆腐,(D)所以不在话下。

我们还对以上4类组合类型在“语表”中各级的分布和数量统计情况进行了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引注语义组合类型在“语表”各级分布和数量统计

它们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FS>CS>FD>CD。可见,引注都为异常结构的情况(即FS)最常见,引注其中一方是正常结构,另一方是异常结构的情况(即F-D和C-S)次之,引注都为正常结构的情况(即C-D)数量最少。这4类歇后语各自具有不同语义特点的引子或注释,同时其语义结构都蕴含了特殊的意义关系,人们对歇后语语义“连贯+新奇”的感受(这是在本文开头提到的)也直接与此有关。

三、歇后语语义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和特点

在进入动态使用时,歇后语的语义结构也会随之融入到更高一级的单句、复句乃至更大的语篇中。这时,注释首先与这些上下文发生直接语义关系。它一方面向内通过上文所分析的引注间的语义结构联系引子,另一方面又向外和上下文中的言语成分建立语义关系,从而形成一种“异指结构”。引子只能通过注释进而与上下文发生间接的语义关系。根据注释的分层情况,注释可以分为两类:

1.单层异指。指单层注释同时联系引子和上下文的情况。例如(以下例句分别用下加着重号和下划线的形式标注引子和注释):

(14)哈哈,还想让刘海涛保你过关吗?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郑荣臣《海礁石》)

例(14)注释“自身难保”只有单层意义,同时联系引子“泥菩萨过江”和前文中的“他(刘海涛)”。

2.双层异指。指双层注释中的表层和引子发生意义关系,深层和上下文发生意义关系。例如:

(15)只要上头不催,我们乐得老狗砍掉了尾巴,装装羊(样)再说。挨得一天,就挨一天。(吴组缃《山洪》)

(16)林秀梅微笑着对于浩说:“你们可真好,一个急性子,一个好脾气,荞麦地里种萝卜,搭配得当啊!”(孟千等《决战》)

例(15)注释“装羊(样)”有双层意义,其中表层“装羊”联系引子“老狗砍掉了尾巴”,深层“装样”联系前文中的“我们”。例(16)注释“搭配得当”有双层意义,其中表层“荞麦和萝卜套种”联系引子“荞麦地里种萝卜”,深层“配合、配搭”联系前文中的“你们”。

由上可见,注释的动态语义功能主要有二:一是概念功能,即表达自身具体的意义,传递交际中的新信息;二是连贯功能,即建立引子和上下文的关联。①郑继娥、明亮:《论歇后语的系统功能》,《语文研究》2008年第2期。与概念功能比,连贯功能是注释区别于一般的句子的功能,因而我们将在下面重点讨论。

引子通过注释可以和上下文中的多种成分发生语义关系,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1.指向句内成分。这里的句内是指歇后语参与构造的单句或复句。最常见的就是歇后语构造的“像”字句和“是”字句,其基本的结构是“主语+像(是)+引子+注释”,其中的引子和主语通过注释发生意义关联。例如:

(17)你们这门亲事,是老何家的姑娘嫁给老郑家——正合适(郑何氏)!(王梓夫《蜜月日记》)

(18)一百多名轻装战士,袭击一百多人的运输队,还不像老鹰叼小鸡,十拿九稳。(李束为《第一仗》)

当然,也可以构造其他结构的句子。例如:

(19)翌日早晨,邓耀辉、汪小风吃过几个菠萝面包,走下楼去,看见三个英国兵“门框脱坯——大模大样”地坐在柜台上喝酒。(陈残云《热带惊涛录》)

(20)想到此,来了个老岳母死了哭娘——干嚎,可暗中看着灵棚的一切动静。(赵元修等《秦琼打擂》)

例(19)“门框脱坯——大模大样”的引子“门框脱坯”通过注释“大模大样”和前面的“三个英国兵”发生语义关联;例(20)“老岳母死了哭娘——干嚎”的引子“老岳母死了哭娘”通过注释“干嚎”和前面的“秦琼”发生语义关联。

2.指向句外成分。这种情况,引子通过注释和句外的某个词语或语篇结构发生关联。例如:

(21)北水的回答倒爽快:“我吗?唉呀呀,未过门的黄花女——没髻(记)!”

(22)这矮贼人儿虽小,嘴其实尖。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我如今先把你这个贼鬼嘴割将下来,且看你怎么?(《三宝太监西洋记》)

(23)他敢耍咱们,咱们还不敢发兵揍他!打算趁机会发笔财呀!天上绣花,想得可怪美的!(王汪《孤城残夜》)

例(21)引子“未过门的黄花女”通过注释“没髻(记)”指向上文中的“我”。例(22)引子“蚊虫遭扇打”通过注释“只为嘴伤人”指向下文中的“我如今先把你这个贼鬼嘴割将下来”。例(23)引子“天上绣花”通过注释“想得可怪美”指向上文的一整段语篇。

有时引子的语义通过注释既指向句内,又指向句外。例如:

(24)你真是半空中放炮仗——响(想)得高哇!僧格林沁是朝廷顶梁柱,第一名大将,又是个王爷,你怎么能砍着他的头?(凌力《星星草》)

例(24)引子“半空中放炮仗”通过注释“响(想)得高”,同时指向句内的“你”和下文中的“砍僧格林沁的头”。

前面提到,歇后语的引子都具有强烈的形象色彩意义,因此这些引子指向的动态成分,也由此被赋予了形象色彩意义。这种歇后语动态中的语义结构是歇后语的静态性质和动态语境相互作用和制约下形成的,与静态相比,它获得了更为具体的内容,其程度上也得到了加深。

可见,歇后语的动态运用过程,实际上通过相似点(注释),建立引子和上下文联系的过程。从其实现方式来看,单层意义注释和转指型注释构成的歇后语,其引子和上下文中的映射对象是性质不同且有一定相似性的两类事物,因此其语义关系实际上是比喻关系;谐音和语义双关型注释构成的歇后语,其引子和上下文中映射对象并没有意义上的相似性,而是靠着注释双层间语音或结构形式上的联系,来建立映射关系。

四、结论

现代汉语歇后语的语义结构既有其静态形式,又有其动态形式。静态中,它与引子、注释以及它们间的语义关系都有密切关系;进入动态运用后,这些静态因素与上下文语境相结合,通过注释的异指功能,建立了引子和上下文的映射关系,从而使得语义结构获得了具体内容和现实价值。

责任编辑:孙昕光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ynamic Features of the Semantic Structure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Chen Changshu
(School of Liberal Arts,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250014)

The semantic structure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has always been an issue less concerned about in Chinese linguistics. Previous researche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discussion of semantic types of the sayings. The general treatment for the semantic structure is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divides them into metaphor type,pun type,homophonic type,etc. with analysis methods of figures of speech. On the basis of others’researches,the 1605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in the"Thesaurus of Common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in Modern Chinese“are as our research objects. First,their internal words’semantic combination is discussed from the three angles:introduction,interpretation and I-I (introduction-interpretation)structure. It is aimed at revealing the semantic features and laws inside I -I structure. Second,from the angle of dynamic state the variety laws and pragmatic features are observed,where the interpretation connects the introduction with the context and forms a"different-signified structure”,and is thus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single-layered and double-layered;the introduction has various relations with the context by means of the interpretation;By way of similar points(interpretation),their dynamic application actually establishes a link between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text.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semantic structure;introduction;interpretation

H033

A

1001-5973(2016)02-0148-09

2016-02-01

陈长书(1977— ),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本文为作者主持研究的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汉语外来词本土化的历史研究”(YB125-121)的阶段性成果。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10. 16456/ j. cnki. 1001-5973. 2016. 02. 015

猜你喜欢

引子歇后语双关
语音隐喻视角下的韩国语谐音双关句研究
感悟“双关”修辞 提高习作能力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歇后语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