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救治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效果与护理

2016-05-31涂丽春程锦珍林彩虹黄海茵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绿色通道护理

涂丽春 程锦珍 林彩虹 黄海茵

518109 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救治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效果与护理

涂丽春程锦珍林彩虹黄海茵

518109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

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救治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效果与护理。方法:随机抽样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救治的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路径正压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存人数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及时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救治,再辅以精心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绿色通道;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5.025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也随之不断改变,而随之发生的意外创伤率却急剧上升[1-2]。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病症危急、进展迅速、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危急病症之一。因此,鉴于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危急性、特殊性,医院的抢救治疗及护理措施必须快速简便、科学有效、安全可靠,为此我院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治疗与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救治的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20~58岁,平均(35.26±5.75)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8~60岁,平均(36.46±5.6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一般处理对于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救治原则是“先救命、再治病”,因此应按照“国际创伤急救复苏原则”迅速进行对症处理,包括评估伤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监测、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输注平衡盐液和胶体液等,酌情给予输血等特殊补给处理。同时,给予所有患者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其中血压监测采用监护仪并设定每5 min 1次,予以测定[3-4]。

1.2.2液体复苏(1)对照组按传统路径正压液体复苏原则行充分液体复苏:按2~3∶1输入晶体液乳酸林格液和胶体液羟乙基淀粉,快速恢复有效循环量,从而使患者平均动脉压>80 mmHg。(2)试验组采用“羟乙基淀粉+乳酸林格液”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林格液1 L,在患者止血前需要维持其平均动脉压在40~60 mmHg,中心静脉压需要维持在2.3 mmHg以上,收缩压维持在40~70 mmHg,随后缓慢降低输液的速率,并限制复苏液的用量,使患者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0~70 mmHg之间。

1.2.3护理干预(1)入院准备。医院及时开放绿色通道,医师、护士各就各位,药品器械准备就绪,减少繁琐的入院手续。(2)对症处理。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创伤程度、休克指数等),及时启动救治程序,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建立静脉通道,对症处理。(3)病情监控。动态监控患者意识、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指标,通过相关指标确定限制性液体的复苏时间。(4)输液护理。按照休克指数公式计算输液速度及量,合理维持血压值,避免已形成的血栓被破坏。(5)护理支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护理,注意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消除负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护理治疗。

1.3效果观察观察两组患者输液量、平均动脉压、凝血酶原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生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注:1)为t值,2)为t′值

2.2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例(%)

3讨论

失血性休克救治的关键在于血容量的补充,但是对于是限制性补充,还是全量补充,尚存诸多争议。然而研究显示[5-7],活动性出血控制前,全量液体补充会导致血液稀释,从而加重酸中毒,减少组织器官氧供给,致使已经形成的凝血块脱落,最终加重出血,使患者病情恶化,提高死亡率。鉴于此,有学者提出了“限制性液体复苏”,通过限制液体的输入速度(控制输入量),使患者血压维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保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有效避免了因血液过度稀释而引发的酸中毒,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杨祖清等[8]、程友林等[9]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结果证实,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有着确切的治疗效果。对此,本研究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基础上再联合“绿色通道”,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进行救治。由于绿色通道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术前入院时间,能为患者的成功救治争取到有利的时间优势,同时辅以精心护理干预,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降低病死率,维持各器官功能稳定,减轻休克造成的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是:(1)适量补液可增加外周循环血量,并有利于早期血细胞应激动员,增加血液携氧能力,避免器官的进一步缺氧。(2)适量的补液可以让机体通过自身代偿缓慢的恢复循环,减轻酸中毒,维持机体内环境及细胞代谢的稳定。(3)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大剂量液体复苏提升血压会使保护性血管痉挛解除,导致血管扩张;稀释凝血因子;使脉压增高,机械性破坏已形成的血凝块,从而导致进一步的出血。本研究显示,试验组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从而提高了救治成功率。表2显示,试验组生存人数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要及时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救治,再辅以精心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周萍.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57例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7):2396-2397.

[2]姚元章,孙士锦,谭浩,等.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策略探讨(附284例报告)[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2):1404-1406.

[3]王阿凤,陆关珍.胸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3):45-47.

[4]莫殿全.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1,24(5):629-630.

[5]王梅.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1):31-33.

[6]冯洋.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6):542-545.

[7]杨鹤鸣.模拟野战腹部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及其肠淋巴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

[8]杨祖清,杨敬宁,杜娟,等.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1):1032-1034.

[9]程友林,张爱云,冯恩民,等.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腹部外加压在腹部损伤未控制出血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156-157.

(本文编辑陈景景)

(收稿日期:2015-06-04)

凃丽春:女,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绿色通道护理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甘草人参白芨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临床观察
孕产妇生产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护理要点分析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
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
请为医疗创新开通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