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05-31张玉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胺碘酮婴幼儿

冯 玲,张玉梅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北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胺碘酮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分析

冯玲,张玉梅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新疆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北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药物胺碘酮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PSVT患儿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各27例,比较2组复律时间、复律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率后稳定性。结果胺碘酮组复律时间明显长于普罗帕酮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律成功率及复率后稳定性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婴幼儿PSVT的临床疗效与普罗帕酮基本相同,虽所需复率时间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复率方式,但其复率后稳定性仍需临床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胺碘酮;普罗帕酮;婴幼儿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指由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性早搏连续出现大于3次所构成的一种异常性心律,其最大的特征即为症状突发突止,该病在婴幼儿(尤其1周岁以内的婴幼儿)中发病率极高,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婴幼儿心内科急症之一,如治疗不及时常迅速加重而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婴幼儿由于各个器官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的生理特点(如血管壁薄),一些临床检查、药物及治疗方法因对其风险大而未广泛应用,故目前针对婴幼儿PSVT的急性发作仍首选药物治疗。迄今为止临床应用于治疗婴幼儿PSVT的药物主要有普罗帕酮、ATP、胺碘酮等,由于这些药物在应用治疗婴幼儿PSVT过程中各有利弊,故目前临床上对治疗婴幼儿PSVT的药物选择仍存在争议。但近年来,胺碘酮应用于治疗婴幼儿PSVT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临床医生的青睐[1-3]。本研究对2012年6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4例PSVT婴幼儿病例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旨在研究比较胺碘酮与传统复率药物普罗帕酮治疗婴幼儿PSVT的临床疗效,以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以上述时期我院收治的54例PSVT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小于3岁且已经心电图等临床辅助检查确诊为婴幼儿PSVT患儿;②经镇静、吸氧、迷走神经等治疗无效;③合并心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患儿在纠正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等症状后PSVT未自行恢复或未完全恢复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率组。胺碘酮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1.3个月~3岁,平均11.7个月;心率217~320次/min,平均264次/min;有6例经检查有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前发作时间(根据母亲发现时推算)2 h~13 d,平均5.3 h;有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功不全症状。普罗帕酮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3周~2.7岁,平均10.8个月;心率200~311次/min,平均254次/min;有4例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症状;2例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但已经积极治疗。2组性别、年龄、心率、合并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无明显心力衰竭、休克等心功不全、血流动力学异常患儿可直接在镇静、吸氧、心电监护下应用相应复率药物进行复率;有心功不全、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患儿,在镇静、吸氧、心电监护下先予以地高辛、多巴胺、硝普钠等药物纠正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再行药物复率。胺碘酮组:先缓慢推注胺碘酮进行复率,剂量为3~5 mg/kg,首次剂量小于150 mg,30 min注入,转复成功后给予3~5 μg/(kg·min)持续注入2 h,如复律不成功于20 min后同剂量重复给药1次,并以1.0~1.5 mg/kg静滴6 h。普罗帕酮组:以1.0~1.5 mg/kg普罗帕酮加入10%葡萄糖盐水中小于10 min静脉推注;如转复失败,可于20 min后再次推注1次,经上述治疗仍有反复发作者,可给予4~7 μg/(kg·min)持续注入。推注复率药物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立刻停止推注或者点滴并进行抢救。

1.3观察项目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尤其对有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患儿,静脉注射用药时要时刻观察患儿的状态,确保安全的同时观察2组用药后患儿转复情况和心电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和有效的转复时间、转复成功率等。判断转复成功的标准为恢复窦性心率,未恢复为窦性心律者则为转复失败。所有患儿在复率成功后需视情况留院观察至少48 h,期间由父母严密观察患儿状态,并定时行心电监护观察。所有患儿出院后继续随访1周。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结局2组分别经不同复率药物复率后,胺碘酮组有3例患儿复率不成功,其中1例合并有房间隔缺损,后经普罗帕酮+胺碘酮或普罗帕酮+胺碘酮+ATP治疗方案复率成功;普罗帕酮组有6例患儿复率不满意,后有2例改用胺碘酮复率成功,其余4例经普罗帕酮+胺碘酮或普罗帕酮+胺碘酮+ATP等复率方案治疗复率成功。

2.22组复率时间及成功率比较胺碘酮组复律时间明显长于普罗帕酮组(t=3.26,P<0.01);2组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复率时间及成功率比较

2.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率后稳定性比较胺碘酮组27例患儿中有2例(7%)在复率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及恶心呕吐症状,经停止推注药物,给予镇静、止吐等对症治疗后好转。普罗帕酮组除有6例出现血压降低及呕吐症状,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眩晕,出现不良反应后对患者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普罗帕酮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复率后均在院或随访观察1周余,其中胺碘酮组有4例患儿在复率后72 h内再次复发,1例在复率后第5天再次出现症状,其中2例再次经胺碘酮复率后再未复发,其余3例均经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联合复率成功随访期间并未再复发;普罗帕酮组中有3例在复率后4 d内复发,后经联合用药复率成功,随访期间未再发。经统计学分析2组在复率后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PSVT是临床最常见的婴幼儿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高发于小于1岁的婴幼儿中。当婴幼儿发生PSVT时由于多无明显诱因及特征性临床表现,再加之患儿年龄尚小,言语表达不清,给临床确治带来极大的难度,而婴幼儿PSVT如不及时诊治则可能迅速加重病情,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婴幼儿PSVT的症状轻重与其心率相关,当患儿年龄小于1岁心率大于250次/min,大于1岁心率大于220次/min,持续超过8 h则会明显增加心力衰竭的危险。临床对婴幼儿PVST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发绀、拒奶等),确诊还需行心电图。婴幼儿PVST的临床治疗由于受限于其特殊生理特点,目前首选药物治疗[1-2,4-7]。

胺碘酮是最常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还具有部分Ⅰ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其主要电生理机制为抑制K+通道通透性,从而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有效不应期。该药同时还对α及β肾上腺受体有轻度阻断作用,所以能有效减轻外周血管阻力及扩张冠状动脉。与其他药物相比胺碘酮无负性肌力作用,并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有文献证实小剂量的胺碘酮能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目前国外许多研究者证实该药为治疗婴幼儿PVST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普罗帕酮为传统应用治疗婴幼儿PVST的药物,其具有复率时间短、转复率高、疗效稳定等特点;该药为抑制快钠通道,使钠通道再激活的时间延长,可延长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而达到快速复律的效果。普罗帕酮常用作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但由于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具有负性肌力作用,故临床禁忌用于有心功不全的患者[8-9]。

近年来,国内外有研究者对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PVST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较大样本的统计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有效治疗PVST,相比之下,胺碘酮复率成功率更高、不良反应少,但其复率所需时间更长、复率后稳定性差[9-11]。本次研究对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婴幼儿PVST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并不理想,在复律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虽胺碘酮的临床数据均优于普罗帕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复率后稳定性方面亦无统计学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本次参与比较的样本量小,临床随访时间短的缘故,笔者今后也将进一步积攒病例进行更准确的统计比较。通过本次研究,结合在临床应用不同复率药物治疗婴幼儿PVST的感受,笔者认为:胺碘酮治疗婴幼儿PSVT的临床疗效与普罗帕酮基本相同,虽所需复率时间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复率方式,不过其复率后稳定性仍需临床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彭万胜,陈信. 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二线药物的选择:胺碘酮[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5):520-523

[2]朱生东,张伟,王卫凯. 胺碘酮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10):659-661

[3]Hu P,Hou S,Du PF,et al.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an infant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J]. Ann Dermatol,2012,24(2):200-202

[4]Tavera MC,Bassareo PP,Neroni P,et 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neonates: antiarrhythmic drug choice dilemma[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0,23(Suppl 3):30-33

[5]Tavera MC,Bassareo PP,Neroni P,et 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neonates: antiarrhythmic drug choice dilemma[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1,24(3):541-544

[6]李晓萍,蒲友敏. 三磷酸腺苷、维拉帕米及胺碘酮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观察[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9):2119-2120

[7]霍秋玉.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照研究[J]. 实用临床药杂志,2012,16(19):105-106

[8]Etheridge SP,Craig JE,Compton SJ. Amiodarone is safe and highly effective therapy for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infants[J]. Am Heart J,2001,141(1):105-110

[9]侯子雨.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2015,23(6):108-109

[10] Burri S,Hug MI,Bauersfeld U.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amiodarone for incessant tachycardias in infant[J]. Eur J Pediatr,2003,162(8):880-884

[11] 王少波,梁锦军,黄从新.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的Meta分析[J]. 疑难病杂志,2013,12(1):2-4

[收稿日期]2015-08-20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08-0870-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8.025

猜你喜欢

胺碘酮婴幼儿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