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支撑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研究

2016-05-30杜婵

2016年14期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科技

杜婵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首要力量,也应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支撑和引领作用。本文从科技支撑视角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科技支撑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为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借鉴。

关键词:科技;城乡统筹;统筹城乡;城乡一体化

一、战略统揽:围绕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

成都市在今后一个时期确定了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定位,提出了要成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目标,实施“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这“五大兴市战略”。成都市未来一段时期将坚定不移走“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路径,将“四化同步”的理念和思路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综合考虑,立足于“全域成都”发展,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结合起来,结合区域发展优势和要素禀赋,打破城乡界限、行政区界限,进行统筹规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路径。因此,成都市科技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只有紧紧围绕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部署,才能找到着力点和根本实现路径。

二、根本着力点:在统筹城乡科技资源配置中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

一般而言,科技资源和科技创新活动具有空间集聚的特点,较为密集地分布在大中城市,同时,第二、三产业比第一产业在空间上更为集聚、在产业效益上更为显著,因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科技资源更容易流向城市的第二、三产业,而广大农村由于农业的脆弱性和空间分布的分散性,使科技资源不容易在农业和农村集聚,导致城乡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特别突出。但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又确实需要强大的科技作支撑才能改变其弱质地位,提高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更多的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通过采用统筹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推进科技服务平台服务下沉,通过科技特派员团队、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技园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等加强科技渠道建设,引导科技资源更多的配置到农业和农村领域。因此,科技支撑统筹城乡科技发展,其根本着力点是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

三、基本原则:改革创新、重点突破、产业优先、联动推进

“改革创新”就是要突破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部门所有、单位所有、学科分割的限制,构建有利于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整合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就是要打破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构建新型农技推广模式,增强农村科技的供给能力;就是要改革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利于资源有效整合利用的弊端,建立科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

“重点突破”就是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力争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上率先突破。科技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平台,促进城市丰富的科技要素向农村流动,以解决城乡科技鸿沟问题。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机制完善、运行高效、功能强大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来承担这一任务。但是,在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一般农户加快向专业农户、农民由分散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的条件下,传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必须构建不同于传统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这种新型体系就是以生产和生活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产业链为核心、以系统化和集成化为关键,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具有主体多元、多层次、全方位、产学研融合的体系。

“产业优先”就是要针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支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成都市围绕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按照“攻关一批核心技术、转化一批成熟技术、推广一批科技成果、建设一批科技载体”的思路,筛选了农业攻关、转化、推广和载体建设重点项目实施,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总体而言,成都市科技发展与产业脱节的现象仍然突出存在,许多科技成果与都市现代农业的新需求并不相符合,今后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必须更加突出坚持产业优先的原则,强化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以支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联动推进”就是要以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整合为纽带,强化部门协作、区(市)县联动,形成合作推进改革试验的机制。目前,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仍在相当程度上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之中,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必须把不同环节的各类技术有机集成起来形成技术链,才能有效形成生产力,促进产业的整体发展,这就要求强化产学研、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和纵向协作机制,发挥部门对科技资源的提供者、组织者、整合者、参与者的作用。

四、关键环节: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和产业园区流动

基于城乡之间科技资源分布的极端不平衡和科技发展的巨大鸿沟,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并不是把城市的科研机构移植到农村去实现城乡科技资源的均衡,关键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渠道和机制促进城市科技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包括技术源、流动的主体、客体、载体、渠道、方式、流动的接受体等要素。技术源是高等院校、研发企业、研发基地以及其他技术源头,流动的主体是科技人才,流动的客体是知识和技术,流动的载体是农业产业园区、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平台,流动的接受体是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流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流动的机制是政府主导、多种机制和多元模式发挥作用。从农村科技创新要素特征与扩散规律两方面考虑,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具有政府的介入与引导作用更强、接受主体分散、多元化模式并存的特征,因此,政府需要在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中起到主导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主导性作用、在“政府失灵”的领域发挥主导性作用、在创新“系统失灵”的领域发挥主导作用。虽然政府需要发挥较强的主导作用,但市场机制、社会机制以及多种机制结合对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多种机制的作用对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也是未来很长时期都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径。针对农业科技接受主体的分散性特点,需要在城市科技创新源头(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等)与农户之间搭建有效载体,才能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的流动与扩散。

科技创新要素只有与产业实现“无缝对接”,把科技的触角向产业注入和延伸,才能找到科技发挥作用的空间和方向。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势下,成都市的产业发展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的态势十分明显,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因此,在产业已经向园区不断集中的情况下,通现科技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把科技资源流向各种类型的产业园区,才能发挥科技要素的最大价值,大幅度提高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效益。应当看到,目前成都市大多数产业园区(集聚区)还是主要依靠要素和成本驱动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足,必须推进以要素和成本驱动为主的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科技要素充分向产业集中区集聚。

五、主要手段:整合资源、集成推进、示范带动

由于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科院院所和大学,因此,大力实施科技资源的整合战略就成为科技支撑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手段。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骨干作用,整合全市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农业科技资源,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要围绕城乡科技要素自由流转和均衡配置等问题,加强上下级科技部门之间的协作,强化科技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动发展,定期就科技引领城乡统筹方面的问题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科技部门领唱、其他部门协同”的科技工作新格局。

在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基础上,针对统筹城乡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产业链科技支撑存在的突出问题,把产业链各环节所需求的各项科技进行集成示范与转化推广,实现科技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的快速高效链接。为做到这一点,应针对成都市的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作为重要平台,通过市县联动、产学研结合,围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综合利用、机械运用、节水农业等价值链环节进行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链示范,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链。要抓住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有利机遇,将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清洁社区环境、农村防灾减灾程等农村实用科技创新集成推广到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多种新农村建设模式,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在整合科技资源、集成推进科技成果过程中,要抓好示范带动作用。由于全域成都的范围很广,情况不一,经营主体类型多样,在人力、物力、财力还比较有限的条件下,科技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在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够在全域范围内、在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只能立足市情、民情和区域特色,针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科技需求,采取突出重点、分类试点示范的方式,以此带动区域、辐射全局。

六、平台纽带:县域经济

科技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其关键平台和纽带在于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对接城市与农村科技创新要素、促进城乡各种要素流动的交汇点,只要把握好县域经济的发展,构建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就会形成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格局。因此,抓好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和新型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就找到了科技统筹城乡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随着成都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中心城区产业的不断外移,县域成为了成都市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和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县域已经是成都市产业园区的主要承载区域。为提升县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应围绕县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按照“立足产业、市场运作、以县为主、各级联动”的建设模式,大力建设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和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科技创新要素广泛聚集、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让科技更加紧密服务经济发展。(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成都市统筹城乡科技推进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2013-2017年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方案》

[3]张克俊,林冬生,丁延武,付娆. 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的成效、经验及建议[J]. 农村经济,2012,10:49-53.

[4]王国敏,周庆元. 县域经济:一个不能忽视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01:26-30.

[5]郭艳华. 加大广州科技创新要素集成整合的思路与对策建议[J]. 科技管理研究,2010,05:19-21.

[6]张鸿,何希德,郑林用,龚万卓,蔡红,郭红. 依靠科技创新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四川省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04:447-450.

[7]芜湖市科技局局长 张光世. 发挥科技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支撑作用[N]. 科技日报,2005/04/09.

[8]涂堃,王晓羚. 统筹城乡背景下四川省科技支撑体系建议[J]. 科技成果纵横,2011,02:50-52.

猜你喜欢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浅谈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