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英文的新班底:照搬 “老臣”“老男人”

2016-05-30白崭

看天下 2016年14期
关键词:林全主委陈水扁

白崭

台湾经济长期低迷,蔡英文与林全急需用经济成绩来显示

“新人新气象”,但这不是“经验”能解决的

“只要我们相信,新时代就会来临,新时代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诞生……我会让大家看见改变。”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信誓旦旦的承诺声中,民进党开始了第三个四年执政期。

但刚上路,蔡英文和她团队身上的“胜选光环”,就已经消减甚多。

蔡英文在竞选期间曾经宣称,如果执政,她自己会是“团队中最老的”,当选后,她又一再宣称,将会打造一个有效能的、最会沟通的当局,“一定会比马‘内阁更好”。

然而,自从蔡英文宣布林全“组阁”到新“内阁”人事全部到位,其标榜的“协调性、超党派、年轻化”已经大打折扣,甚至相反。

“5·20后,蔡英文不会有蜜月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写道。

“老男人‘内阁”

八年前,马英九初上任,首任“阁揆”刘兆玄的“阁员”平均57.3岁,被民进党讥为“千岁内阁”,讽其“阁员”多是前朝老臣,年资与年纪都长。

而八年后,由蔡英文心腹林全领导的新任“内阁”,“阁员”平均年龄62岁,女“阁员”只有四位——其中“文化部长”郑丽君是唯一一位五十岁以下的女性。这样的年龄与性别结构,是陈水扁、马英九以来,最“资深”、“阳刚”的一届,更与蔡英文在四年前大选宣示的“女‘阁员比例达三分之一”相去甚远。

这一次,蔡英文以及民进党给出的说法是,“执政需经验,希望这个团队团结稳健,未来要处理很多危机管控及风险管理。”

“行政院院长”林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绿营中最具产业经验的人”。

今年65岁的林全,人称“男版蔡英文”,台湾知名财经学者、无党籍政治人物。出身深蓝家庭的他,却在陈水扁任台北市长时,就任台北市财政局局长——1998年陈水扁落选台北市长时,胜选的马英九两次找林全留任财政局长,但仍未留人成功。

2002年因为《财政收支划分法》,马英九以台北市长身份,率领蓝营县市首长对林全开炮,搬出陈水扁竞选的“政策白皮书”,质疑撰写白皮书的林全立场改变,“‘中央集权又集钱”。林全则反驳马英九“根本没看懂白皮书”。

此后二人还有诸多恩怨,以至于台湾媒体都写道:“交手20年,马英九对他又爱又恨。”

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林全出任“财政部部长”,主持“二次金改”。民进党前立委简锡阶一语概括:林全是“唯一成功加税而没下台的‘财政部长”。

2006年“财政部长”卸任后,林全除了曾担任世界先进积体电路董事长一职外,自2010年起,又陆续担任3家上市公司和硕、铠胜控股,及华亚科技的独董,及另外3家企业董事。以近1年多来揭露的财报数字来看,林全的董事薪酬逾2000万元(新台币,下同)。

事实上,林全的心力更多放在另两个职位:新境界基金会执行长、小英教育基金会董事。

从小英基金会到新境界智库,这些部门不仅仅是蔡英文政策的储备库,其下的17个小组,300位顾问更是庞大的人才库。如果说智库和基金会是蔡英文的影子内阁的话,林全已经操盘很久了。

林全多年来始终伴随蔡英文身旁提供各种建议、拟定包括两岸公共政策方针,彼此的信任程度无人能及,民进党“立委”罗致政形容,“蔡英文一眨眼,林全大概就能心领神会。”

2014年1月,林全以“小英教育基金会”执行长的身份奉派率团密访大陆,“和大陆官方进行非正式接触”,彰显了林全与蔡英文的关系密切。

林全“内阁”的技术官僚性很强。“经济部长”是具有科技背景的台湾大学教授李世光,熟悉科技产业的他,原本是蔡英文科技产业幕僚;“教育部次长”陈良基担任台大副校长时,致力于把学院研究成果转移到民间商业化;而负责科技政策的“政务委员”(类似大陆的国务委员)吴政忠,原本是蔡英文竞选团队能源政策幕僚。此外,至少有七位“阁员”当过独立董事,相对了解产业。

这些都表明,林全“内阁”的重要财经目标,就是要推动蔡英文竞选政见——“五大产业创新研发”:强调产业创新,“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在能源政策与产业政策上寻找创新出路。

但也有分析认为,“蔡英文核心产业政策中的能源和生物科技创新,听起来就不太靠谱。民进党反核立场不能动摇,未来能源短缺怎么解决?生技产业需要高投入,药品上市才能盈利,但漫长的制药过程却是个无底洞,更是非常精英的产业,分担不了任何劳动市场的压力,最后受益的依然是大企业。”——而曾经,民进党不断攻击马英九执政的其中一点即是:政策过于偏向大企业,人民无法获益。

台湾经济长期低迷,蔡英文与林全急需用经济成绩来显示“新人新气象”,但这不是“经验”能解决的。

只会新瓶装旧酒?

六成以上“部会首长”曾在扁“政府”任职,是蔡英文和林全为岛内诟病的另一点。陈水扁之子陈致中也适时在网络上秀存在感:称“新内阁”人事为阿扁8年“执政”作了很好的平反,“用过的都说赞”。

林全的解释是,民进党过去执政经验也只有陈水扁在任时,而民进党执政时,确实培养很多不错的政务官,“不需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某种意义上讲,林全手中能选择的,着实有限,而造成这个现象的部分原因是制度。

2004年,台湾“立法院”修订通过《政务人员退职抚恤条例》,把政务官与事务官年资分开计算(编者按:按西方体系的公务员分类,政务官有固定任期职,事务官任期不受选举或政党转换影响)。事务官如转任政务官,其事务官年资即会中断,于政务官任上离职后,回任与之前相关职务的可能性极低。这就影响到了官员退休待遇,进而阻碍了有经验的事务官转任政务官。

当年,国民党掌控的“立法院”通过此法,目的之一就是要阻止绿营从现有事务官中吸纳人才任政务官——其后,政党轮替,马英九也只能再找八年前的官员回任——如今,民进党不得不再次中招。

蔡英文在“国安”相关的外事与大陆事务部门,起用蓝营人马,与其说是她“用人唯才、不分党派”,不如说是民进党内缺乏足够分量与完整历练,更没有能够让外界充分信任的人才所致。

当然,更重要的是,由资深外事官员张小月出任“陆委会主委”,可以延续其前任主委夏立言也是外事官员转任的传统,发挥外事官员交涉能力较强的优势。此外,蔡英文与张小月颇有渊源:2011年,蔡英文访问欧洲,时任“驻英代表”张小月几乎全程陪同,据说她当时就给蔡英文留下相当好的印象。

台湾政治评论员郑又平称,张小月为人谨小慎微,非常朴实,只要长官有交代,她都全力以赴,这样的个性,刚好适合做一个忠实的执行者。而对本就自诩深谙谈判之道,并且又做过“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来说,她要亲自抓两岸关系、两岸政策,当然不需要一个意见太多的人。

名单中最令外界意外的,其实是“国发会主委”,陈添枝不仅是马英九当局首任“经建会主委”,更是推动与大陆签订服贸协议的重要角色。这位蔡英文竞选期间要声讨打击的对象,刚刚对外表示,“脑袋坏掉才会入阁”,现在却被委以建设规划大任,让岛内眼镜跌碎一地。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这也恰恰说明,蔡英文在下一盘人事大棋。鉴于新“政府”上台初期会被“放大镜观察”,当前推出的“部会首长”只是蔡英文推出的“炮灰”,真正的重点在“次长”。

可以佐证的是,如“劳动部次长”廖蕙芳、郭国文,以及“农委会副主委”翁章梁,他们共同特点是:50岁左右,来自基层、有地方执政经验;出身社运,与民间运动团体有长期交情;是民进党长期积极栽培、扶植的中生代精英。再如“国发会副主委”龚明鑫,更是蔡英文选举时产业政策小组的召集人。

在民进党失去政权的8年期间,这些“根正苗绿”的小将,长期在产业、地方蹲点耕耘,待“执政”后,再一一拉回台当局历练。

由他们担任副首长,即可争取时间历练实务,也可随时补位。而且“绿卫兵”担任“监军”,让居主位的国民党老臣不致偏离民进党路线,掌实权又免于承担一线责任。

智囊团照搬进“总统府”

在两岸议题上,一如之前,在自己的就职演说中,蔡英文将两岸关系以及未来的两岸政策进行了模糊处理。据新华社5月20日电,国台办称,“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

而就在5月23日,新“内阁”在第一个正式上班日,做出的第一个政治决策,就引发了岛内争议——“行政院”发言人童振源表示,“行政院长”林全20日已批出公文,对“太阳花学运”中的126名被告撤回刑事起诉。对于新当局的做法,中国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王鸿薇称,“行政院”将司法案件以政治考量撤告,未经法律层面的广泛讨论就草率决定,国民党深感遗憾。

另外,虽然属蓝营的张小月做了“陆委会主委”,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关乎岛内文化意识形态的“文化部长”和“教育部长”,由“台独”意识浓厚的郑丽君与潘文忠执掌。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直指,“文化台独”将是未来蔡英文、林全“内阁”的主旋律。蔡英文当局的文化教育政策必然将以“去中国化”为主轴。这样的政策走向,必然将更进一步造成两岸的认同断裂。

或者说,蔡英文会放手让林全主导经济政策,但在其他领域,蔡英文则会发挥她的影响力。

“总统府”秘书长,她选择了林碧照。学者出身的林碧照,曾在李登辉执政时任“总统府”与“国安会”副秘书长,更重要的是,“两国论”是他与蔡英文共拟。

正是共同研拟“两国论”的“默契”,蔡英文2004年辞去“陆委会主委”后,在陈水扁征询下,她曾推荐林碧照接任。当年林碧照没有得到扁任命,相隔十二年,却成了蔡英文“总统府”内的“幕僚长”。

而当年被陈水扁选做蔡英文继任者的吴钊燮,这一次被蔡英文征召为“国安会”秘书长。

今年2月,台政权交接小组成立时,蔡英文任命吴钊燮、林全、林锡耀三人为政权交接小组共同召集人。当时即有分析称,此三人将是蔡执政团队核心人物。果不其然,双林执掌“行政院”,而吴更成了蔡英文左右手。

在台湾,“国安会”是“总统”的最高幕僚机构,除了预算须通过立法院审查外,实际上并不受立法院监督,因此在外界有“太上行政院”的称号。熟悉蔡英文的人认为,能够胜任“国安会”秘书长的人选,条件必定是熟悉“国安”体系运作,又能够得到她充分信任的人。

吴钊燮正是这样的角色。吴钊燮的爷爷是反日殖民斗士;他的叔叔吴澧培与“独派”关系密切,但二叔吴澍培却是著名的统派人物。这样的家庭塑造了其鲜明的从政风格,“能言敢冲、能文能武,堪称政坛异数”。

这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政治学博士,在陈水扁时代曾任“总统府”副秘书长、“陆委会主委”及“驻美代表”,熟悉美国与两岸事务。同时,他长期担任民进党秘书长——此职相当于民进党大管家——颇得蔡英文信任。

蔡英文去年赴美“面试”,吴钊燮准备颇为积极,却也出现了不少状况。

根据香港中评社报道,去年3月,准备去美国打前站的吴钊燮与美国学者发生了争执,蔡英文只好出面重申自己的友好立场。

而在华盛顿的侨宴上,他一开始就高喊此行“成功”,可是不想给外界得意忘形印象的蔡英文一上台就说,她要澄清一下秘书长的发言,此行只能说是“顺利”。

即便如此,蔡英文宣布吴钊燮任“国安会”秘书长时,给出的评价是“专业沉稳”,信任度可见一斑。

而多年来她信任、倚重的爱将,陈俊麟、姚人多、傅栋成、刘建忻等人,也都被蔡英文任命为“国安会”副秘书长——也就是说,她过去8年的智囊团,直接从北平东路党部(民进党党部所在地),原封不动搬入了凯达格兰大道(台湾“总统府”所在地)。

从陈水扁和马英九过去的经验来看,新领导人如若不能在“百日维新”中让民众耳目一新,就可能难树威望。

蔡英文一再以最会沟通自诩,又多次抨击马英九行政部门之间的沟通流于形式。可是还没正式就职,内定“阁员”的表现,不只媒体挞伐不断,就连民进党内部都看不下去,认为当前“内阁”只是“阶段性任务、短期功能”:

“政务委员”张景森要求电价暂缓调降,要将人字拖、短裤定为正式服装,对核废料的处理以及对文林苑事件的发言,都曾引起轩然大波;“农委会主委”曹启鸿有关开放美国猪肉进口的言论,使得民进党被骂得满头包;“交通部长”贺陈旦“不该做的建设不要做”,被解读为北宜直铁停建,激起地方强烈反弹;甚至林全都在就职典礼前半个月预告称,今年台湾的GDP成长率将不到1%,还没有上台就先告诉人民执政成绩不行……

而在卸任前宴请国民党籍“立法委员”时,马英九略带酒意地表示,人民会拿蔡英文政绩来对照他的施政,“民众将来会开始怀念我”。

猜你喜欢

林全主委陈水扁
大乱斗
履行职责当好“四员”
陈水扁入狱满一年
陈水扁可能被释放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