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2016-05-30曾杨财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创设

曾杨财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人们获取信息,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通过阅读得来的,而新课标也要求小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得到重视。那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水平,增强课内课外阅读能力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颇有所得。

一、创设良好的课内课外阅读环境与氛围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创设良好的相应的阅读环境与氛围,往往可以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内重现课文情境

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与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我们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军需处长,使人物的姿态、形象渐渐地鲜活起来,让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镇定”,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2.课外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

一个巧妙的问题,是一支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我在教学《太阳》一课前,教师先讲了一个学生的小故事:小时候从报纸上得知苏联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立志长大了要登上太阳。这时,学生哄堂大笑,教师趁机问学生为什么笑,再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入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加深对太阳的认识。这样不但提高了预习效果,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内课外都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学生能够读准了字句,掌握了音节,熟练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神气”后,如何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即由文字、文章上升到对文学对文化的品味、鉴赏的层次呢?农村学生的生活面窄,所以不可能一下子体会那么多的文字中包含的生活场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带领他们去读呢?我认为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要由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山”便会有山之巍峨雄壮,读“海”便会有海之博大深邃。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让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闭眼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榕树下,感受鸟的叫声,拍打声,嬉戏声,体会鸟的多,榕树的茂盛;教学《月光曲》时,让学生闭眼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海浪的起伏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这样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对文章最佳最深的理解,增强对文学文化的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内课外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良好的习惯对阅读常重要。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反复读不厌读的习惯,边读边思边悟的习惯等等。

磨刀不误砍柴功,掌握良好的技巧必不可少。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

四、拓展课内课外阅读渠道,扩大阅读面,丰富阅读量

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和阅读资源,利用多种渠道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我向学生推荐《小星星》、《小学生之友》、《小学语文报》《江西日报》、《赣州晚报》《故事会》、《读者》、《知音》、《演讲与口才》等报刊杂志;也推荐新课标中的中外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等;也提倡网上海量阅读,当然要正确甄别;生活中的广告语、流行语、标语等也值得一番阅读及体会。

五、开展阅读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积极性

学生通过课内课外阅读就会积累一定量的信息和资源,许多学生都有把信息资源表达出来的愿望,借机会开展各种阅读展示会和交流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背诵比赛、演讲会、辩论会及仿写、续写等活动。这样展示学生阅读的信息的同时又巩固了学生所阅读的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夯实了基础。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惯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