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抒情自然、感人

2016-05-30罗廷敏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馒头初识迎春花

罗廷敏

在自然中生活

正如白日里惯于直立行走的人,到了夜晚却仍喜欢恢复到出生之前待在母体内的蜷缩状态一样。身体长久被束缚在铁笼般的建筑物内的人们,也渴求回到童年时在大自然中返璞归真的日子。

儿时的我是被母亲牵着手去触摸自然的悸动的,母亲将我温柔地推到这个陌生的世界面前,美丽的大自然将我一把揽入她热情的怀抱。

暑假,我是母亲忠实的小跟班。雨日清晨,我偎在母亲身旁,紧紧抱住她的臂膀,用近乎跑的速度跟着她的步伐去上班。虽然陪她上班对一个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吸引人的事情,但我喜欢这样黏着母亲,喜欢一路上问个不停,让她耐心地给我讲解。快到母亲工作的地点时,母亲却绕弯路走向草坪。细雨迷蒙中的草坪只是远远近近的一片绿,远远地,绿草坪上一颗颗白色小球让我不由得讶异:是哪个顽皮孩子将“旺仔小馒头”丢在草地上?妈妈笑着说:“这是小蘑菇。”我正欲大声争辩时,妈妈俯身摘下一朵,递给我说:“你看,这不是小馒头,这是小蘑菇呀!”啊!这可爱的小东西,让我心里欢喜极了。

这个小玩意儿在我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这怎么会是蘑菇呢?一颗颗的,多可爱呀!它一下雨就冒出来,一出太阳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神奇的特性更是让我对它生出好感。后来,我天天盼着下雨,好再跟可爱的小蘑菇见见面。那是一段离自然很近的日子:雨天有白蘑菇,蜻蜓低飞要下雨,秋天到了有浓重的桂花灿然枝头,香甜的气息弥漫开来……

有一次下班后,我与母亲在马路边等车。妈妈指着远处一片灿烂明黄,说那是迎春花。那一簇如瀑布般绽放的花刹那间震慑住我幼小的心灵,那样蓬勃的生命力让人为之感动,而迎春又是多么智慧形象的名字!啊!迎春花,迎春花!你让人想到金色的太阳,想到接下来一年里依次出现的美好事物。那一抹明黄至今仍亮在我心头。

那一段初识自然、在自然中欢快起舞的日子已然镌刻入我的生命。是母亲引导着我认识了这个新鲜的世界,她带给我的那些温柔瞬间,深深打动了我,我与母亲的感情愈益深厚的开始,大概也源于那段初识自然的日子。

【考场得分】42分

内容:本文抓住“在自然中生活”选材立意,撷取了儿时与小蘑菇、迎春花“相遇”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初识自然的孩子对自然的热爱,话题较为集中且扣住了文题。但作者行文中赞扬母爱的抒情话语较多,使得文中似乎还出现了“歌颂母爱”这一主题,“热爱自然”表达得不够明确和深刻。内容等级给18分。

表达:文章以议论引题,并以议论收束,以记叙填充文章主体部分,篇章布局得当,结构基本完整。但叙事过于粗疏,尤其是对记叙对象缺乏细节描写,议论缺乏深度和精准度。表达等级给18分。

发展:文章材料丰富,语言比较流畅,遣词用句生动。发展等级给6分。

【场外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抓住了孩子眼中的大自然新奇、美好、充满奥秘的特点来写,语言生动,有童真童趣,从一个初识自然的孩子的视角,表达了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文中值得商榷的有如下几点:1.题目是“在自然中生活”,而描写内容只是一个孩子对美好自然的“初识”,并不等于在其中“生活”,有文题不符之嫌;2.叙事过于粗糙,只有概述,甚至对“我”所观察的小蘑菇和迎春花也几乎没有细节描写,使情感表达缺乏寄托,显得不够真实;3.文章开头虽然有“渴求自然”之语,但中间部分“陪母亲上班”的描述,尤其是结尾部分,似乎更侧重于对母爱的赞颂,文章出现了“多主题”,立意表现得不鲜明。4.仅用“啊!”类语气词进行抒情,显得单调空洞,缺乏句式变化,且鲜有修辞手法运用,抒情效果不强。

邂逅自然的精灵

正如白日里惯于直立行走的人,到了夜晚却仍喜欢恢复到出生之前待在母体内的蜷缩状态一样。身体长久被束缚在铁笼般的建筑物内的人们,也渴求回到童年时在大自然中返璞归真的日子。

儿时的我是由母亲手把手地带着去触摸自然的悸动的,当我第一次邂逅自然中那些美丽的精灵时,就一头扎进了大自然棉花糖一样温柔甜蜜的怀抱中。

一个雨日清晨,我紧紧拉着住母亲的手,用近乎跑的速度黏着她的步伐去上班。一路的新鲜空气和鸟语花香让我脚下生风,直看得眼花缭乱,好奇地问个不停。雨雾迷蒙中,广场上毛茸茸的草坪像毯子一样铺到眼前,这清新嫩绿的眼色让我看得失了神。咦?这是哪个孩子将“旺仔小馒头”扔在草坪上?真是太调皮了!妈妈笑着,俯身采下一朵,递到我眼前说:“你瞧,这是小蘑菇呀!摸摸看!”我小心地摸了摸,这肥鼓鼓的小东西,浑身小小的绒毛,圆圆嫩嫩的头顶轻轻一捏就散开了,像一包清水,又像是脆弱娇气的小精灵,正是它,装成小馒头的样子,骗过了我的眼睛。

我从妈妈手里捧过“小馒头”,目不转睛地说:“妈妈看,这小蘑菇像一个个肥嘟嘟的小孩,它们在绿毛毯上满地乱打滚呢!”手里的小蘑菇似乎也挥舞着白藕节儿似的小胳膊朝我狡黠地笑着,眨巴着眼睛。我突然对它们生出十分的好感,在这个属于大人的陌生世界里,他们有和我同样的年幼、稚嫩和童真。

这个小玩意儿在小小的我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自然世界里的东西一个个像精灵一样神奇,我每天都出门去探寻新的朋友。那是一段离自然很近的日子:雨后有白蘑菇乱打滚,夜晚萤火虫打着小灯笼在找寻着什么,桂花树像是待出嫁的大姑娘,花了整整一个秋天为自己戴上满头的小花,风儿一调笑,她就一咧嘴,连空气都甜了,还有金黄的骄傲的迎春花,就像挺着胸脯,站得笔直的士兵,庄严等待春姑娘的城堡如花朵般复苏的时刻……

光阴在一年复一年的迎春花里,长了脚,把我甩在了身后。长大的我,在拥挤嘈杂的生活中,在渴望回到自然的怀抱时,还会忆起儿时那满地的小馒头,那暖遍了整个春天的迎春花。它们是自然的精灵,是镌刻入我生命里的记忆,是大自然赐予我的最好礼物。在自然赋予的这份真纯的虔诚与感动中,我们怎能不时时感念生活的美好?

【跳级要点】

升格后的文章与原作相比,有这样几点提升。

1.修改后的题目角度更小,紧扣“热爱自然”的主题,更契合文章内容,更精巧有致。2.作者在描写小蘑菇和其它动植物时,加上了细节描写,比原文更真实可感。3.文章后半部分补充了一段对自然中各类小植物、小昆虫的描写,多种修辞手法并用,将“我”对自然的赞美融入在这些充满爱意的笔触里。4.结尾顺承前段,将原作中对母爱的赞颂,修改为对珍惜自然、回归自然的呼吁,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效果。5.改文行文更自然流畅,情感自然浓郁,没有造作刻板之感。特别是最后一部分,体现出长大了的“我”对自然的深深依恋,隐隐表现出渴望美好环境得以回归的呼吁与思考,增强了文章的深刻性。

【应考攻略】

一、情真意切,方能触动人心。抒情文字首先在一个“情”上,它既是整篇文章的基石,又是文章的血肉与灵魂。因此,写作散文时,一定要写真事,抒真情,要为情作文,而非为文抒情。

二、情有所托,方能有的放矢。抒情文字常常和记叙或议论结合在一起,抒情时常常与赞扬或贬斥某种精神、评价某个事件或人物相关联;有时也借景抒情或者托物抒情,总之,抒情切忌空泛。我们在选取寄托的事、物时,除了要有“真情”之外,还要能“实感”,写出真味,事、物不必宏大,切入角度越小、对象越贴近自己的生活越好。

三、灵活运用句式、修辞,增强气势。好文章除了深刻的立意、精巧的选材之外,还要有优美的语言增强表达效果。如何让语言优美?不就是句式灵活、修辞多变、用语典雅这些基本方法吗?

猜你喜欢

小馒头初识迎春花
初识地球
迎春花开( 连载一)
初识“一线三直角”
迎春花
小馒头
小馒头
小馒头
初识海湾女神
小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