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的几个“小名”

2016-05-30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叠词小名本义

对联“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之所以广为流传,除了联句真实揭示了解放前人民颠沛流离、痛苦艰辛的生活现实外,还在于其语言精粹,形式上巧置叠词,不仅排沓回环跌宕,而且音韵和谐优美。仅仅14个字,竟然连用了四个“年”字,并很好地突出了联语中的“时间”的意义,这实在是匠心独运。

其实,能表示四季轮回、12个月、365天的时间名词远非一个“年”字,它除了“年”这个“大号”以外,还有在古诗文中经常见到的“岁”、“载”、“祀”、“春”、“秋”、“稔”、“霜”等多个“小名”。下面试举例简述之。

岁——本指岁星(即木星)。因为岁星由西向东运行,每行经一个星次需要12个月,所以就把12个月叫“一岁”,于是,“岁”便有了“年”的意义。例如《荆轲刺秦王》:“五岁而卒灭燕国。”

载——本义为负载,也常借用为开始义。例如《诗经·七月》:“春日载阳。”“载阳”,即阳气始转。一年周期过后,万物便重新萌发、生长,又开始了新的一年。所以“年”又称为“载”。例如《史记·文帝本记》:“汉兴至孝文四十余载。”

祀——原为祭祀。殷人崇尚鬼神,祭祀活动特别多,而且每年年末都要大祭一次,因此,祭祀一遍成为一年的重要标志。于是,“祀”就成为“年”“岁”的同义词了。例如《尚书·洪范》:“惟十有三祀。”“三祀”即三年。

春——本义为四季之首,引申为一年。例如唐代诗人高适《人日寄杜十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

秋——原为谷物成熟、收成。因为古代黄河流域谷物一年一熟,便以“秋”代“年”了。例如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诗:“四十余帝三百秋。”

稔——本义指谷物成熟。而古代谷物是一年一熟的,因而“稔”也就有了“年”意义。例如《左传》:“已侈所谓,不及五稔者,夫子之谓矣。”

霜——因为每年的秋冬之际都要降霜,所以“霜”也就具有了“年”的意义。例如贾岛《渡桑干》诗:“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猜你喜欢

叠词小名本义
那一片红
奶奶的生意经
无言的英雄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的”字叠词招聘会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让叠词走进句子
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