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技术

2016-05-30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耳片豆角孢子

豆角丰产期两种病害不容忽视

近日,有大棚种植户反映,去年棚室种的豆角,长势较差,叶片、茎蔓和荚角上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病害,打过很多药,效果都不好。经过详细比对分析发现,是豆角锈病和豆角斑枯病两种病害联合侵染危害所致。

豆角锈病是豆角生产中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也可危害茎蔓、叶柄和荚角。叶、茎受害,初显边缘不明显的黄绿色稍凹陷后渐为褐色的圆形小病斑,直径0.5-4毫米,中问稍突起,病斑处有褐色至黑褐色小粒点,后逐渐扩大出现深黄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叶片背后有锈孢子密集,呈黄褐色绒状霉。荚角染病,出现突出表皮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发褐色孢子粉。

豆角斑枯病则又称豆角褐纹病,在多地都有较重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病斑呈多角形至不规则形,暗绿色,后渐变为紫红色,直径2-5毫米。往往是多个病斑融合在一起成为斑块,引起叶片早枯,病斑正反两而可见针尖状小黑点。

豆角锈病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萌发时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在病部产生病原进行再侵染,再致蔓延扩大。而斑枯病则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夏和越冬。借雨水澎溅传播蔓延,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暖高湿条件下均利于两病发生。

防治方法:结合两种病害的发病机理和原因,在防治过程中,可选用80%全络合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苯醚甲环唑乳油30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3000倍液以及多功能高钾水溶肥料800倍液混合进行喷雾防治,效果立竿见影。隔5天后喷施第二遍,病症彻底消失,长势恢复良好,不仅能够保证品质,而且能够达到壮苗增收的作用。

毛木耳出耳期管理技术简述

一、控制温度 耳片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6℃-35℃,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28℃,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耳片生长越快,温度低于18℃时耳片生长缓慢,温度超过35℃时,耳片生长受到抑制。当温度低于20℃,要减少通风,做好保温工作。温度超过33℃时要注意喷水降温,加强通风。

二、调节湿度耳片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可通过人工喷水来维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喷水时可用水管直接向耳片和空间喷淋,但主要向空间和地而上浇水。喷水要根据气候、耳片的生长状况而定,晴天、温度高、耳片大时,喷水量要大,每口喷水3-4次;阴天,耳片小时,少喷水或不喷水。当耳片边缘卷曲,变黑变硬时,表明环境中湿度不足,就要及时喷水。毛木耳耳片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即使耳片变黑变硬,干燥卷曲,喷水吸水复原后,又能恢复生长,因此在管理上应采取干湿交潜,使环境处于干干湿湿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耳片的质量和产量。

在高温期问,特别要做好干湿交替管理,如果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出现“流耳”.每次喷水后,结合通风换气,让耳片上过多的水散发掉。在连续阴雨天,必须加大通风换气,防止出现“流耳”。

三、增加光线 光线的强弱对耳片的质量影响较大,在强光下,长出的耳片肉厚,颜色深、柔软,绒毛粗而长,耳片干燥后,为黑色。在弱光或接近于黑暗的环境条件下,耳片颜色浅,为淡红色,耳片较薄,腹而绒毛细而短,不明显,干燥后耳片为红褐色,呈半透明状。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出耳环境的光照强度,来生产出不同质量的耳片,满足市场的需要。

四、保持通风在耳片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如果耳棚内通风不良,就会造成一个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耳片则不能正常分化形成,而长成“手指状”的子实体。在耳片生长后期,遇到温度高、湿度大时,就会造成“流耳”,因此在出耳期间,要保持耳棚内空气流畅,空气新鲜。由于通风与保温、保湿是相矛盾的,在通风时要根据温度和湿度来进行。温度低、湿度小,要减少通风;温度高、湿度大,要加大通风;在连续阴雨天时,要一直保持通风状态,降低湿度,防止出现“流耳”。

五、二茬耳的管理毛木耳正常情况下可连收3-4茬,1-2茬量多质优,3茬以后的耳质较差。采收第一茬后,为促使迅速转潮生长第二茬子实体,管理上要注意如下环节:

1.清理耳基。第一茬子实体采收后,如耳基没除净,遇气温高时,易出现霉烂,导致杂菌污染,无法再生。为此,采收时要沿袋而整朵割下,并用利刀铲除穴几上的残留耳基。

2.控湿养菌。采后的菌袋要停止喷水3-5天,同时加强通风,并把阴棚上的遮盖物拉稀,增加光照,使表面水分收缩。袋内菌丝继续吸收养分,由原来生殖生长转回营养生长,此时温度应掌握在24℃-26℃,促进菌体复壮,为第二茬出耳提供强壮的菌丝体条件。

3.加湿诱耳。毛木耳采收后,培养基水分己消耗部分。为了诱导原基形成,必须用雾化水少量喷淋料而,每天正常揭膜通风,更新棚内空气;同时采用温差刺激,干湿交替,促进迅速形成原基,并分化成耳芽,长成子实体。

每一茬子实体采收后,由于袋内水分、养分含量都相对减少,所以在喷水的次数与喷水量上,要相应依次逐增,也可以喷洒一些增产素,以增加营养,促使耳片肥厚,提高产量。

猜你喜欢

耳片豆角孢子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剥豆角
词语对对碰
氤氲豆角香
夏日豆角饭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含孔边套筒的厚截面复合材料接头耳片强度分析
制作孢子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