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共识,如何突破多方博弈困局

2016-05-30朱悦进

环境 2016年1期
关键词:普宁市垃圾焚烧难题

朱悦进

倥偬岁月,转瞬已是2016年的新年。

去年岁末降临的“十面霾伏”,令“雾霾”再度成为舆论的焦点,也将环境治理的紧迫与沉重呈现无余: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紧接着天津“红了”,河北省的廊坊、邢台等地也纷纷亮起红色预警。“逃出雾都”、“戏说雾霾”的网络吐槽更是不断花样翻新......

在全民围观雾霾的嘈杂声中,广东省普宁市的一桩群体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对环境治理艰巨性与复杂性的思考。

报载,2015年12月24日,普宁市云落镇部分民众因反对当地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而聚集游行,其中百余人强行冲击学校、党政机关,有的人还围攻警察、打砸警车。后经当地政府多方努力,事态在短期内得到平息。

其实,普宁市生活垃圾环保处理中心遭当地居民反对已非首次,自该项目于数年前立项及环评公示,围绕其选址的抗议便未停歇过。而这也是我国环境治理中的普遍现象。面对“垃圾围城”困境,许多地方都拟兴建垃圾填埋及焚烧处理设施,但何处觅址却成为绕不开的大难题。

随着民众环保理念和权益意识的觉醒,反对在家门口和社区“后院”修建环保设施几乎成为一种潮流,江苏、北京和深圳等地都发生过反对垃圾焚烧厂的群众聚集事件,广州的番禺、白云两区的垃圾焚烧厂更因居民的强烈抗议而易地再建。

这边厢“垃圾围城”,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那边厢居民强烈反对、舆情汹涌,政府与主管部门也只得妥协退让,息事宁人。这不仅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与成本,更可怕的后果在于,当人们都抱持闭门自保、以邻为壑的立场,最终环境污染治理必将走进无处选址、无地可建的死胡同。

这是当下环境保护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则社会各界人人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遏止污染加快治理已成各方的强烈诉求;另则环境治理本身会触及相关方的利益,若谁都不愿“退一步”,都只想自身利益最大化,多方博弈的困局就变为死局,甚至可能愈陷愈深,而留给未来的则是更为沉重的治理难题。

诚然,在环保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中,政府应科学规划,做到信息公开、依法依规施工,同时处理好相关的利益协调,悉心安抚和疏导民意。但值得警惕的是,目前在环保建设中确实存在一些民粹思想倾向,有的人抱着“把事闹大”的态度,“越闹越有理”,以致演变成恶意的打砸抢事件。对此,既要强化对违法闹事者的法律追究,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对环保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难题,尤其是法律缺位等也须及时补救。

保护环境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当环保步入实操层面尤其是触及自身利益时,“共识”就变得十分稀缺,因此,如何让环境保护化为现实、让项目落地,并在此进程中获得公共理性,让多方博弈形成“最大公约数”,这是摆在政府和环保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猜你喜欢

普宁市垃圾焚烧难题
普宁市关工委同市委组织部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现状
垃圾焚烧锅炉长周期运行受热面设计优化
狗之难题
普宁市志愿者前往山区扶贫帮困
难题大作战
普宁市志愿者为听障儿童送关爱
环境保护部将推动垃圾焚烧企业做好“三件事”
巧解难题
普宁市志愿者开展关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