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2016-05-30肖丽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分组老师

肖丽娜

一、高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分析

(一)高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基本理念,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高效课堂模式实施的重要环节,并逐渐成为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许多高中一线教师试图通过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来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但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出现“伪活动”“泛活动”现象,课堂看似热闹,实质偏离教学目标。大量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形式化小组活动,耗费了有效的教与学的时间,结果导致学习效能低下。

(二)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原因。

(1)理解错误,过度放手。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环节无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甚至对于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异端邪说”,老师也不敢轻易否定,怕有害积极性,以至于“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时间一长,老师对学生失望,为了赶进度,在具体操作中虎头蛇尾,常常不自觉地又重回教师“一言堂”的老路。

(2)教学策略简单,模式僵化。教学方法笔手段的恰当选择和运用,是老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的体现。手段越多样,课堂气氛越活跃,教学效果也越显著。但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老师对合作学习理论缺乏深刻理解,一味机械照搬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缺乏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过程,从而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和质量。

2.学生方面原因。

(1)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内在需求。在高中课堂常常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善于表现的优秀生“以我为中心”独霸话语权,或不知尊重他人只关注自己展示;或不倾听,不配合,甚至出言伤人,引发矛盾;或不顾小组存在只表现自己的见解,不顾全大局,不顾同学感受。学习表现差的学生消极退缩,不管讨论如何激烈,呆坐观望甘当旁观者。

(2)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主要表现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七嘴八舌,热闹非常,但离题万丈;有的不能耐心等别人把话说完便大声插嘴、抢话;有的不能相互帮助、纠错、补充;有的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仍坚持自己意见,讨论变“骂仗”,甚至于人身攻击,不仅难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还影响班级和谐。

二、高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探讨

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自新课改以来,某种程度上,老师的主导性在教改中常被忽略掉,常出现老师“不在场”现象,似乎再在课改中强调老师的作用是不合时宜的。要解决目前“伪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需要从老师方面着手,重新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一)有效分组

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所以,一个和谐互助的团队是有效合作的前提。以往,有些老师不太关注分组,让学生自由组合,以为这样可以减少矛盾,殊不知自由组合的团队因为缺少宏观调控,队员能力参差不齐,不利于开展学习。

笔者认为,有效的合作来自于有效的分组,而有效的分组关键在于老师的调控。首先,在合作学习之初,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调控全局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及已有基础进行初次分组。当然,在分组的过程中老师最好能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尊重学生的想法。其次,老师不能图方便,要敢于打破以往固定形式的小组,根据学段考评重新调配小组成员,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能力水平基本平衡。

(二)设计有效的问题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对问题的研讨是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头戏。而有效的问题设计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笔者认为,有效的问题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高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心理都趋向成熟,适合完成比较复杂、能够独立思考的学习任务。对于高中学生要设置内容相对复杂、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逐步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需要考虑高中阶段的学科学习目标和内容。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高中阶段的学科学习目标和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问题既可以设计成小组训练问题,也可以设计成面向学生个体的训练问题,还可以设计成情境化的生成性问题。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

虽然高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但他们同样具备一定的好奇心。因此,在设计小组合作活动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因时因人因教材而改变活动形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很多,但较广为使用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1.由著名教育学者莱曼及其同事们创造的“思考-组队-共享”。基本方法是:提出一个教学主题让学生分别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团队中阐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一起分享和反思不同观点的合作学习策略。

2.由教育学者奥格非创造的一种广为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策略,这种形式要求学生在一个表格中,明确的陈列出对于某一问题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并思考自己希望进一步了解的问题,然后通过个人思考、小组活动等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得出共同学习后学会的知识。

3.在语言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专门的合作学习方法文学圈。文学圈有着丰富的组织形式,其实质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进行文学阅读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当然,能够运用于高中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还有很多,可根据教师的不同个性和面临的不同教学内容等进行改变,老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和研究情境,运用不同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分组老师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六·一放假么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