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与悟

2016-05-30焦颖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意境情感

焦颖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古诗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小学古诗教学的方法, 并運用这些方法开展小学古诗的教学活动,对于做好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     意境    情感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感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那如夜明珠般的璀璨文明。而在浩瀚如烟的文学世界中,古诗就是那颗最亮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古诗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的瑰宝,是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了一定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

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教学方向是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还需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正如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古人以诗言志,以诗传情,诗的魅力在于诗魂的领悟。但是,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却一直沿用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解释题目——检查生字——翻译诗句——诉说感情——背诵默写”。按这一模式教授古诗的教师们,备课讲课按套路即可,轻松自在,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本来意蕴深厚的古诗却被设计成索然无味的课文教学,古诗教学被简化成解词、解文、背诵这一简单的教学过程。更有教师以“填鸭式”教学让学生背诗文、背诗意,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不出对古诗文的热爱,课下也没有对古诗文进行拓展和延伸,而学生往往只能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虽然教材中也编入了不少经典古诗,但是学生却无法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所以这些古诗对于他们而言毫无吸引力。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古诗教学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应体现在理念与方法的更新之上。而小学古诗教学的综合性训练结构,使得教学过程比较复杂。经历了数年的古诗教学尝试,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古诗教学应注重创设意境,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冯骥才在《创作的经验》中写道:“我想到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变成画面。”古诗文的意境之美,有时只是一片空白,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去填补它。而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空白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去感悟诗文中独特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感受。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补充、组合、想象,从而形成诗词的意象。例如,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讲解句意上:就像是一夜春风吹来,漫山遍野的梨花盛开了。这无疑是把鲜活的诗句滋死于苍白的解释之中了。其实这个比喻原本新颖贴切,形象描绘出了北国的雪景,给人带来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如何让学生感悟到这一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的妙处呢?在教学中,首先,启发学生想象:梨花一般几月开呀?那北国雪景中怎么会有梨花呢?满树的梨花是什么样子呢?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按照诗人的描绘,形象地将北国雪景呈现在眼前。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你看到此情此景,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大胆想象,说出感受,升华了课堂气氛。诗韵缓缓展开,让人回味无穷。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透过诗意展开想象,感受丰富多彩的形象画面。所以,读诗首先要“入境”,即诗情画意,只有“入境”才能品味到古诗词意境的艺术美。

古诗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创设意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入情入境,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用具。例如,让学生依据诗意作画,可以配合古典名曲,由教师进行深情范读,激发情感,营造气氛,还可以欣赏作曲家们演绎的古诗词乐曲及诗朗诵来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只有通过幻灯片、图画、乐曲、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进入角色,与古人共喜悲,与诗人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受到作品中思想和情感的感染。

二、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感悟诗文中的情感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在课堂上要营造教师、学生、诗人彼此心灵相通、情感相融、协调合拍的良好氛围,让学生通过诵读将自己的体会感悟并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古诗词虽然言简意赅,却内容丰富,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韵脚、节奏和合适的音调,为的是能够恰当地表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当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自然能够悟出情感。比如在教授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可以进行朗读指导:(一)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喜悦的事;(二)精读诗文,从读中感悟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三)研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诗人的愿望。

“读”的训练是古诗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训练,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只是讲解诗意,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悟。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感受诗中的思想感情靠的是读,要做到熟读成诵。

三、灵活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爱上古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古诗教学不能只教古诗,教师应该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地方。古诗离学生日常生活很遥远,有一部分古诗词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所以要靠学生在学习古诗之前做大量的功课,比如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内容,了解诗人的资料以及生活背景等,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诗中蕴含的感情。而在这一次次积累之中,学生们也可以锻炼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得自己的理解领悟能力渐渐厚重起来,让自己的语文功底更扎实。

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传统意义的课堂40分钟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了。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信息和自己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走进课堂,一堂课结束后,学生们又会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所以课后拓展延伸便极其重要。比如,在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后,可以问问学生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的诗;学完《望庐山瀑布》后问学生是否还知道李白其他的诗作,和李白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让学生课后搜集一些古诗自读自悟。这样既打开了课外阅读的新视界,又提高了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当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阅读之后,教师就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教学了。

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先辈们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广大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的教学,正确把握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们去发现古诗的美,欣赏古诗的美,享受古诗的美,继承并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教师们只有积极探索新课标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正确掌握古诗教学的特点,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古诗教学活动,而学生也必会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王海霞.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3(18).

[2]赵绍军.小学语文新课程古诗教学的基本策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3]张燕.新课程标准与小学古诗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9).

猜你喜欢

意境情感
情融意境韵含美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中國畫的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台上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