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特征分析

2016-05-30张玉明

中华建设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设计风格美学特征多元化

张玉明

【摘要】现代社会多元的文化取向,多元的价值观,多元的选择使室内设计风格也呈现多元并存的局面,成为现代室内设计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阐述了室内设计的风格、表现手法及其美学特征。详细地指出室内设计多元化设计风格的设计手法,且各种风格应“多元共存,和而不同”。

【关键词】设计风格;审美趋向;多元化;美学特征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1-11-574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需要自由地表达自我意志,寻求个性发展,审美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由于大众对建筑空间的审美也同样受到社会发展潮流与当代美学思想的影响,学术界也开始关注人的审美取向,而人们的审美取向则具有鲜明的主观主义色彩,受到人群的文化素质、美学修养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审美是一个思维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升华过程,只有当人群的文化背景比较接近时,审美情趣才可能趋向一致。自古至今,人类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通过无数次的生产劳动总结出一些共同经验,在人的内心深处积淀成审美的原型标准,符合这种标准的建筑形态可以激发出人们潜在的心理本能,得到群体的审美共鸣。

1. 室内设计风格与美学观念的互动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深化和发展。室内设计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与建筑设计流派在美学观点上是-致的,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息息相通的。由于室内设计是反映建筑空间的文化品味,因此,更独具特点和内涵。现代室内设计作为现代建筑文化思潮的反映,其艺术形态多姿多彩,以不同的风格和空间氛围展现出来:例如传统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地域风格、现代简约风格等,它们都反映着各自的空间装饰美学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有了极大的改变,室内空间也随之变化。随着时代的改变,社会结构、审美情趣、建筑技术、经济意识等大环境也在改变,现代人的行为需求、价值标准及美学观念都有了相应的变化,因此人们的审美趋势也随之改变。

2. 现代室内环境艺术的美学特征

现代室内环境艺术的美学特征体现在不同的设计风格之中。每一种风格都透射出了设计师对于建筑空间内涵的理解,对室内环境形态美学的追求。

2.1传统风格。

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主要体现在室内布局、色调以及家具、陈设、装饰纹样等方面,汲取传统建筑装饰语言中的“形”与“神”的特征,体现着传统建筑空间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一直是以木质梁架结构传承下来,这种结构沿袭了上千年,室内的藻井天棚、斗栱、挂落、雀替等装饰构件以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成为室内艺术形象的一部分。室内设计风格受到木结构的限制形成了一种以木质装修和油漆彩画为主要特征,体现华丽、祥和、宁静的独特风格。室内除固定的隔断外,还使用可移动的屏风、博古架等与家具相结合,起到增加空间层次的作用。

欧洲的传统建筑风格,基本包括希腊古典主义风格、古罗马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等。古希腊建筑的和谐美、罗马建筑的华丽美、哥特建筑的升腾与神圣美、文艺复兴建筑的节奏与比例美、巴洛克建筑的动态美以及洛可可风格的精致繁琐美等各有不同。欧洲古典建筑内部空间较高大,往往以柱饰、柱头、山花、壁炉为装饰构件,室内装饰造型严谨,顶棚、墙面与绘画、雕塑等相结合。

2.2地域风格。

地域风格通常给人们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传承的感受,它使室内环境的设计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给人以怀旧的思绪和审美联想。

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构思中,借鉴了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新馆与苏州古城风貌和传统的苏州建筑相融合,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给人的印象如同苏州园林所体现的空间意境:空灵、轻淡、含蓄、简约、淡雅。

2.3现代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起源于20世纪初,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德国包豪斯学派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这场改革运动则开创现代建筑的先河。包豪斯学院成立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强调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重视功能和空间的组织,一切皆以实用为装饰出发点,注意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繁琐的装饰,构成了简约现代的美学特征。尊重工业材料的性能,研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自然效果,发展了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包豪斯的建筑设计风格在20世纪的建筑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并成为当代设计的代名词。现代主义风格有着包豪斯建筑的朴实、无华、简洁、明快的审美风格。

2.4高技派风格。

常常被称为“高技派”或称重技派,它以表现高科技成就与美学精神为依托,主张注重技术展示现代科技之美,建立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观。由此,形成了所谓的“高科技风格”的设计流派。其设计特点是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架、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如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北京鸟巢、国家大剧院等,这些作品都使用新型的高科技材料,表现出高度简洁化、结构化、现代科技化的设计特征,有强烈的时代风格,展示一种现代技术之美。

2.5自然主义风格。

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的自然主义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文学领域内的自然主义思潮的影响,它倡导文学“回归自然”,在美学上推崇自然,认为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回归自然,才能使人们能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受到这种思潮影响的室内设计,更多地采用植物绿化、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显示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通过室内绿化、循环水体、自然光照等构成生态化的空间意境,营造一种回归自然的田园氛围,体现文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审美追求。

2.6后现代主义风格。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是用来在文学上描述现代主义风格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是指一种否定现代主义心理,故被称之为后现代主义。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现代主义”文化衰落的情况下,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受到60年代兴起的波普艺术的影响,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主义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体现了对现代主义美学体系的怀疑。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设计应当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提倡探索创新装饰艺术。

在室内设计中,后现代主义作品常把古典主义建筑的构件以抽象形式的手法组合在一起,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美学特征,以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室内装饰艺术。后现代设计反对简单化与模式化,追求人情味,崇尚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室内设计的装饰特点趋向繁复,大胆使用新的手法组合室内装饰构件,大胆运用图案和色彩,构成了复杂的、具有象征意境的美学体系。

2.7解构主义风格。

解构主义风格形成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是构成主义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的沿袭;解构主义通常采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通过追求建筑形体之间的冲突、破碎、扭曲、斜置、散乱、动感的美学效果,而塑造出与讲究和谐统一的古典传统美学相对立的新型美学体系;注重建筑的个性追求,而创造出新颖的建筑空间形态。

3. 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多元化趋向

新世纪之初普遍的怀旧情绪,以及新的人文背景下产生的复杂情感,代替了纯粹的功能性的审美要求。所有对现代的进步、信仰、理智和人类意识能力都已失落;人们对于类似绝对真理的信仰表示了质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渺茫、暗淡,而徘徊、彷徨。人们渴求对人性的更大自由和彻底解放,而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使这种对自由的渴望降临人间,人们可以根据个性和爱好去选择属于自己的审美追求。

当现代建筑的审美标准发生变化以后,即使是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人群,也会对同一个建筑产生完全不同的审美感受,尤其是当代人强调个性发展,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建筑审美走向多元化,多种建筑设计风格共存已经构成当今社会的建筑审美特色,这也是近几年来对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鸟巢、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楼的争论激烈的原因之一。这种审美倾向的普遍差异,除了源于设计理念上的变化以外,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也促成了这种局面。室内环境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入和延续,室内设计的风格也和建筑设计风格遥相呼应,审美也呈多元特征。因此,当代“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室内设计美学就体现在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设计风格和大家的不同见解当中。

4. 结语

目前室内设计中审美的多元化趋向,反映了社会飞速发展的现实,迎合了现代社会不同层面的现实需求,这也为室内建筑设计师提供了展示设计才华的宽大舞台,不同的设计理念透过特定的空间意境展现在我们面前,满足不同的审美需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文脉所透射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印记,构成了当代建筑文化的人文特色——多元共存、和而不同。

参考文献

[1]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设计风格美学特征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扁平化风格的界面设计研究
承德避暑山庄园林建筑设计风格的研究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凉山彝族雕刻艺术的结构骨架之美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