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和谐班级的建设

2016-05-30徐鲲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班集体师生中职

徐鲲

为了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防止其阻碍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当我们重新审视学生管理工作时,必须要认识到班主任建设和谐的班级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人类最主要的关系就是人际关系。在学校,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群体的一员,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与学习活动,都是通过学校群体,并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进行的。中职学生还处在思想品格和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因而,中职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人际关系心理的成熟,深受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的影响。中职学生人际关系的优劣,成了影响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因素。因此,构建和谐班级成了学校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导致中职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一)当前中职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目前中职生的生源状况有这么几个特征:1) 几乎都是独生子女;2) 单亲、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居多;3) 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的子女增加; 4)农村生源居多。由于家庭构成、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有着强烈的优越感而导致他们自以为是,经受不了挫折,而优越感带来的是脆弱;强烈的孤独感而产生的排他性格,敏感、孤独,而孤独感带来的是难以融入身边的环境。

(二)错位的家庭教育

简单地说中职学生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那是不正确的。应该说我们的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是重视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有效的家庭教育。他们对子女过高的期望会使学生更加自卑;他们对子女过多的爱又往往变成溺爱;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他们外出打工(农村),孩子成了留守者,在无人管束的情况下更容易放纵;他们很少和孩子沟通交流,孩子更加孤独、封闭。长期这样,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自然会产生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三)基础教育中不当的教育方法

我们的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围绕着成绩、分数这样的字眼,班主任也都非常辛苦地工作着,每天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班主任、任课老师就会对这些学生失去耐心进而经常训斥,久而久之,学生们不再对学校生活充满希望,开始厌学,开始讨厌某个老师或者班主任。为了避免和老师产生冲突,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冷漠,把自己封闭起来。

由于学校、家庭的期望值与学习、生活竞争激烈的现实,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偏向于功利主义,即能够在实际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以赢得学校、家庭及他人的尊重与赞赏。这样,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常陷入误区,“成绩”似乎成了人际关系的纽带,其他方面的关系则被忽视甚至抹掉了。

二、营造良好的学生人际关系环境,构建和谐班级

(一)班主任要清楚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班级

在学校,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在班级中形成并发展的。因此,班主任要清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在松散的班级中,学生没有共同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学生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狭隘的个性;在合作的班级中,学生共同的活动目的和任务只具有个人意义或个别意识,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一定的合作性。而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最高阶段,在班集体中,学生的活动不仅具有个人意义,而且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更广泛的社会性。

(二)班主任要明确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及责任

班主任通过班级管理与学生发生更密切的联系。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在师生人际关系中的作用,认识到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多重意义,即教师与学生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之间的角色关系,还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不成熟者、长辈与后生、有知者与无知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其关系具有纯洁性,规范性,又具有稳定性和平等性。

教师明确了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努力去改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学生人际关系环境的首要任务。为此,班主任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首先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要注意摈弃以“成绩”取人的看法,克服“晕轮效应”产生的负面影响,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外部环境。其次,班主任还要拓宽教育的途径,既通过校规、校纪等规范学生人际关系,又特别要注重感情投入,使师生之间保持充分的信息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根据心理学研究,在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理成分是情感,因而班主任在营造班级集体人际关系时,要真正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心发现心。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善于用针对性的方式去引导,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从而促进学生人际关系健康发展,形成和谐的班集体。

(三)班主任要注意“环境”的营造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促成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发展与和谐班级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班主任除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相应措施外,还要注意分析学生的从众心理,利用模仿与暗示,引导学生用共同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用集体主义教育学生,形成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和谐的外部环境。所谓“近朱者赤”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1.班主任與学生家长之间“环境”的营造

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电话联系,这种联系应该常态化,不要总是等到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才打电话;可以开家长会,了解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情况,与家长分析学生的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切忌把家长会开成告状会、批评会;可以进行宿舍访问,由于中职学生居住地分散及家长外出打工等原因,家访有一定困难,大部分学生都是住宿的,可以经常到宿舍区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状况,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来发现他们的问题。

2.班主任自身的 “环境”营造

必须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人际关系受其影响最深。班主任要全面平等地对待学生,不能以成绩的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班主任要引导班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摈弃报“忧”不报喜的弊端,特别注意关心、爱护那些因外部因素而产生心理落差的同学;针对学生的“面子”问题,确定学习成绩秘密制,不公布成绩名次,对学习较差的同学个别交谈、帮助,不当面难为他,等等。以上措施,增强了班级的民主合作气氛,加强了人际交往与沟通,开展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加强了班级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也使学生的心理在这一环境中得到和谐发展。班主任要通过自身的行为规范,为学生树立榜样。

3.师师之间“环境”的营造

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要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相互尊重,精诚合作,勤奋工作,无私奉献, 要向学生宣传社会主流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奉献精神。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教育学生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对于社会不良现象,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明辨是非,创建和谐校园环境。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把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尤其是和谐的班集体建设作为主要内容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心理、思想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健康积极的培养和发展,才能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芳芳,汤生玲.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创新教育[J].职教通讯,2010(02).

[2]甘霖.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赵文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状况及思考[J].科技资讯,2006(05).

[4]杜佐丹.浅谈扩招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1).

猜你喜欢

班集体师生中职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我爱我的班集体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麻辣师生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