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专用语言”:奇谈怪论还是学术生长点?

2016-05-30高新民

语言战略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媒介计算机思维

高新民

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上,有这样一个似乎是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观点,即人的思维离不开各自所掌握的自然语言,并以之为加工的直接对象和媒介。近三十年来,随着认知科学、心灵哲学的迅猛发展与长足进步,以及伴随而来的对心灵尤其是思维的认识向精确化和具体化方向的迈进,上述观点受到了一些西方哲学家的尖锐挑战。具有音或形特征的自然语言怎么可能进入人脑并为之储存、提取和加工呢?有些人还根据计算机的计算以机器语言为媒介做推论,大胆地提出了“思维语言”(language of thought)或“心灵语言”(mentalese)、“大脑语言”的假说。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认知心理学家J.福多(Fodor)在1975年出版的《思维语言》一书中最先明确提出上述概念,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理论。肯定并论证过这一假说的人非常多,其中主要有:H.普特南、W.塞拉斯、W.利康和D.代菲特等。

所谓思维语言就是指人在思维过程中所专用的一种不同于自然语言而近似于计算机的机器语言的、内在的、专门的符号系统,是储存、载荷信息并可为思维提取出来、直接呈现在思维面前为其加工的语言媒介。简言之,它是思维的专用语言。从它自身的组成单元与结构等方面看,它有如下一些规定性和特征:(1)作为一种语言,它有近似于自然语言的地方,如有特定形式的词汇、标记、惯用语、公式。这些单元也可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句子。所不同的是,它没有自然语言词语的一词多义性和歧义性,就像计算机的机器语言只有一种意义一样。(2)思维语言的词语也有指称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其原子部分指称世界上的个别事物与属性。(3)思维语言是天赋的、普遍的,对于操不同自然语言的民族来说是共通的。这正是不同民族语言能相互转译的前提和基础。(4)思维语言可能不止一种,也就是说,每个正常人可能使用一种以上的思维语言,就像计算机有多种机器语言一样。(5)思维语言的个别单元的标记乃至整个符号系统都是物理的,或者说是神经系统的客体,因此是有因果作用的那类事物。

从思维语言与自然语言的关系看,尽管两者都是语言,有类似性,但两者在词汇、句法、起源等方面有明显不同。首先,前者比后者简单明了,没有歧义性,具有更大的准确性,其表征式的意义由某种抽象的程序来表征,在适当的环境下能决定命题的真值和行为的成败;其次,同一思维语言的句子可由不同的自然语言句子表达;最后,从起源上说,前者是天赋的,而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就思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而言,前者是后者的直接的、名副其实的媒介。据此,说“人类用语言进行思维”就应这样理解:第一,思维就是有机体处在与一定思维语言句子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中;第二,心理过程(如推理、信念的形成等)是对这种内部语言的符号的一系列计算操作。

思维语言假说的论证多而复杂。其中主要有:操不同自然语言的人之所以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的信念,就在于信念与思维语言句子有某种关系,即都有共同的思维语言。这也正是不同民族语言可以相互转译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否认思维语言的存在,将不可能合理地解释差别那么大的民族语言为什么能够相互转译。另外,它还是我们习得、掌握母语的基础。只有承认有这种语言,才能更合理地解释儿童为什么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学会自己的母语。

思维语言假说充其量是推论的产物,尚未得到充分、可靠的科学和实验根据的支持,但可以肯定,它向传统的语言观尤其是思维与语言关系的理论提出了值得探讨的新问题。很显然,自然语言作为一种特定的符号系统,音或形是其固有的特征,而以音或形表现出来的符号(如字、词、句)表面上能进入人脑为思维接受、理解和加工,但事实并非如此。神经科学的有关理论也告诉我们:大脑内并没有形象的表象、图画以及以声音和特定形状表现出来的自然语言的字、词、句,只有神经元及其各连接方式或构型。思维语言假说诞生和发展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标志着对思维中的语言活动和过程的认识朝着由肤浅向纵深、由抽象向具体、由模糊笼统向精确化方向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促进和推动了思维与语言关系研究的方法论变革,不仅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而且也为认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它能帮助我们比较具体、精确地描述和说明人的思维的结构、过程以及借以进行的媒介,较好地说明这种媒介的构成因素、结构和实质以及与思维的关系。如果我们肯定思维有其直接的作用对象,离不开一定的媒介,而自然语言的字、词、句又不能是这种对象和媒介,那么以计算机为依据,从对思维运作的解释的角度,提出思维语言的假说,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必然的。至少可以说,思维语言假说为语言及其与思维关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而将其从想象转化为科学的唯一出路只能是,把计算机模拟与神经科学的实验观察、把主观内省与客观观察结合起来,在人用“思维语言”思维时,借助脑电图、微电极技术、分子生物学、脑化学的技术与手段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更先进的技术,辅之以认知心理学的实验和观察材料,研究神经元是如何连接的,例如当我们想到某个词时,借助有关的技术揭示神经元是如何连接的。在此基础上,再综合哲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进化论等有关学科的成果,加以高层次的概括、整合和抽象,发展和建构关于思维语言及其与思维的关系、思维语言与自然语言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理论。

猜你喜欢

媒介计算机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