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雏鹰的理想 雄鹰的志向

2016-05-30张生泉

上海戏剧 2016年1期
关键词:顿珠鞭策雏鹰

张生泉

2015年12月6、7日两个晚上,为庆贺上海戏剧学院70年华诞,由西藏话剧团创排的大型多媒体史诗剧《共同家园》在上海戏剧学院公演。

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沿海一带,战火肆虐。中华好儿女,有难必同担——朝廷一声令下,两千名藏族士兵长途跋涉,血染宁波,使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第一次以艺术的形象在观众心中荡气回肠。

演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只鹰——在巨大的天幕中,神鹰上下飞翔,来回俯瞰。戏还没进高潮,鹰就以它敏锐的眼神巡望大地,以它矫健的身影翱翔蓝天,并与我们分享人间的悲欢离合。

雏鹰,在西藏班学员成长中,是一种理想的召唤。

从1959年起,上戏曾为西藏培养了五届表演班、三届舞美班、一届导演班。其中,首届表演班的《文成公主》进京受到周恩来、陈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等领导接见;第三届的《柔蜜欧与幽丽叶》进京受到胡耀邦、万里等领导接见;第四、五届的《公用厨房》《喜马拉雅王子》在沪公演也深受领导和观众喜爱。2007年,话剧百年诞辰之际,戴平教授出版了一部专门记录少数民族学员在上戏进步的专著《雏鹰的记忆》——“雏鹰”一词,成了母校对包括西藏学员在内的少数民族学子迅速成长的一种期待。

雏鹰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栽培。演出前,先由导演白皓天邀请当年曾经在西藏班任教的老师上台接受同学们献上的哈达。当冯冰、王昆、卢若萍等众多老师满怀深情发表致辞时,观众就会觉察到,接下来的演出与其说是一个艺术展现,还不如说是一次学习汇报。

雏鹰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刻苦。多布杰(第三届学员)曾经演过柔蜜欧并还拍摄过《可可西里》等影视剧,是一位深受观众喜欢的藏族艺术家。从经常演英俊少年,转型为演该剧中一个酒囊饭袋、无所作为的清政府大臣,角色反差很大,但他从容应对。大普布次仁(第四届学员)当年在《公用厨房》演出中,把一个热心助人、却受人误解的形象演得惟妙惟肖,以至让回民中学的西藏中学生怀疑他不是西藏人;这次扮演的松杰彭措,对朋友侠义正直,对国家义无反顾,彰显了他的表演张力。索朗卓嘎(第五届学员)在《喜马拉雅王子》中与蒲巴甲扮演的王子演对手戏,情深意长;这次在戏中扮演一个平常悄悄暗恋、在关键时刻却大胆表达的姑娘,与仁青顿珠扮演的索朗旺青临行结婚。扮演的都是姑娘,抒发的都是爱情,但索朗在处理这两个角色时却用了不同的基调:前者优美,后者壮美——爱人的离去,仇人的挽留,让她手持利剑作出了惊人的抉择!

雏鹰的成长离不开饮水思源。除了演员之外,包括舞美、导演在内的学员们都是发奋学习,学有所为。马学工从一个草原牧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著名舞美设计师并担任西藏舞美学会会长。两年前他英年早逝时留下遗愿,关照妻子一定带儿子在自己的母校——上海戏剧学院举行成人仪式,因为这是父亲梦启程的地方,希望儿子也有自己雏鹰时怀有的理想,希望新一代艺术工作者也有用理想召唤观众的使命担当。

雄鹰,在这部戏的演出中,是一种志向的鞭策。

雄鹰展翅,志向鞭策是导航。大幕拉开,天高云淡的气象,欢乐祥和的气场,让观众惊奇西藏自然美妙的同时,也为后面急转直下的情节埋下伏笔。是啊!牛羊成群,歌舞升平,本是一派幸福的景象,却因战事告急、背井离乡,藏民将与之永远告别!值得称道的是,编导在设计接受朝廷圣旨一场戏中,安排了本该接旨者拖沓、不该接旨者起劲的情节。这看似玩笑的仪式,既表现了朝廷无能连孩子也敢嘲弄的事实,更揭示了汉藏一家亲、救急是常事的不可推卸性。鹰可以低飞、近飞,但雄鹰一定要高飞、远飞。两千名藏兵和这些藏兵扮演者就是雄鹰,因为他们无论是剧中的角色还是生活的角色,都有志向的导航。

雄鹰展翅,志向鞭策是破冰。破冰,是在艺术中和自己的亲人诀别,也是在生活中为自己的行动添砖。达瓦片多是表演班学员学习时的带队老师,她一直为自己未能在上戏本部学习而纠结。但看了她在戏中饰演的老阿妈,特别是看了她在与孩子告别时所体现的一根连贯的人物行动线,我们就发现:无论在家中为孩子缝衣、整装,还是在田野为远征部队跪地磕头行大礼,她的演技和在上戏本部学习过的学员没有差异了。破冰,是在困难中不屈服的勇气,是在死亡时无所惧的气概。顶着水土不服的挑战和生死未卜的命运,饰演代本军官巴萨·索朗旺青的仁青顿珠把这种勇气和这种气概一览无遗地表现出来了——这是该剧表演中的最大亮点。早在30年前就为《柔蜜欧与幽丽叶》中西藏班同学精彩的剑术折服,《共同家园》演出前与演员交谈时知道,戏里也有不少用剑的场面,心里暗自思忖:“仁青顿珠们的剑术比得上多布杰他们吗?”事实证明:青出于蓝胜于蓝!如果说,仁青顿珠在《公用厨房》演的还是一个憨厚朴实的角色,那么这次演的就是一个沉着冷静和果敢坚定的角色。对敌人的藐视、对亲人的眷恋,促使他把一个爱国英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演绎出来了,而剑术成为他表现这种精神的最好载体,剑术成为雄鹰实现志向的有力翅膀。破冰,是主角正面的拼杀,也是配角侧面的前行。该剧的发展有两条线索:一是藏军的主线,一是清军与英军交替出现的辅线。前者高扬着一往无前的主旋律,后者放送着正义战胜卑鄙的回响。即使是清军内部,围绕着抵抗还是反抗、爱国还是卖国,人物的各自走向也是错综复杂。高兴的是,在藏军作为主角形神兼备表达自己激情的同时,清军、英军乃至民众作为配角也在或优良、或拙劣地表现自己的心态,从而使每一个人物——不论是钦差大臣还是侵略者,不论是农家民女还是无耻汉奸,在观众眼前都栩栩如生,过目不忘。这就使得这样一部宏大叙事的史诗作品,绝没有因为结构的巨大、坚硬而在细节上,特别是人性刻画上产生僵硬和别扭。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志向的鞭策,这些成熟的艺术家,这些勇敢的雄鹰,是难以达到这一境界的。

雄鹰展翅,志向鞭策能抵达胜利的彼岸。雄鹰既有强悍的利爪,也有情深的柔肠。“迎接决战”是全场的重头戏,索朗旺青与德东·梅朵兰泽,他们对敌人的仇恨之火与对恋人的爱情之火几乎同时喷发。大战之前的婚礼格外隆重,载歌载舞的欢庆格外妖娆——如果说,出发时的歌舞是冲向彼岸的前奏,进军途中的歌舞是冲向彼岸的象征,那么,决战之前的歌舞,既是情人结为夫妻的欢乐之情,更是英雄同赴疆场的诀别之美!当美丽可爱的家乡变为硝烟弥漫的战场,当平坦辽阔的草原变为逆势而上的船台,索朗旺青们知道,胜利的彼岸是那么的遥远,又是那么的可近。而无论远还是近,只要坚守“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不可以被打败”的信念,那么他们此生的价值和来世的寄托,也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归宿。

记住两千束康巴汉子头发上盘着的“红丝穗”,记住“我们是松赞干布的后代,也是文成公主的后代”的呐喊——因为,它是艺术的“审美之旅”,更是生活的“共同家园”!

猜你喜欢

顿珠鞭策雏鹰
扎西顿珠
国家一级编剧尼玛顿珠:坚实的书写造就“情满草原”
雏鹰的逆袭
激励鞭策暖人心 砥砺奋进常创新
——纪念《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杂志创刊20周年
Reading and Optional Choices 阅读七选五
普布顿珠的当代译师梦
皮匠次仁顿珠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高质量推进”雏鹰行动“
雏鹰26日起被ST面临退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