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2016-05-30柳玉忠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个子应用题分数

柳玉忠

优美的乐曲总要有前奏或序曲……演奏才会和谐、悦耳、浑然一体.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新课导入的优劣,对上好整节课至关重要,因为导入部分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一堂课中联结新旧知识的重要环节;并且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兴趣、注意力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乃是成功的一半. ”这些俗语也有力地证明了导入部分的重要性.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如何在教学中导入新课呢?现谈一下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就是教师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程序的一种导入方法. 它的优点就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教师用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的兴趣.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的教学.

例如:“圆的认识”可以这样导入:我们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都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它们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则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这样的导入方法主要用于独立性比较强的知识的教学.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角、垂线和平行线”、“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等都可以运用直接导入法. 当然其他知识有时因新课内容比较多,为了节省时间,也可以用此种方法.

二、设置悬念,问题导入

我们知道,思维是從问题开始的. 所谓问题导入,就是指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诱发性问题而引起悬念,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导入新课.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导入:有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多少?(学生回答:每人分一半)此时,老师及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在数学中用数字表示“一半”的话,那么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听到这个问题,学生无法用原有的知识来解答,于是学生进入了“欲求不能”、“自我需求”的愤悱状态. 然后,老师板书: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使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最好的要求.

三、联系实际,实例导入

此种方法是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 这样做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环境.

如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可以这样设计:

上课开始后,找一位中等个子的学生站到讲台前,然后提问:你们看他的个子是高还是矮?这时,会有这样几种答案:(一)个子矮(比他高的学生这样回答);(二)个子高(比他矮的学生回答);(三)不高也不矮 (和他一样高的学生这样回答);(四)说不准(有一部分人这样回答,因为老师没说和谁比). 最后老师要肯定并表扬第四种正确的回答方法,并强调比高矮时,一定要有比的标准,不能单独说谁高谁矮. 然后,老师转折话题:在生活中,人们不仅要比高矮,还要比大小、比长短、比多少、比轻重等,也就是经常要“比较”. 这节课,我们就用大家刚才发现的“比较”的知识,来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四、温故探新,旧知识导入

利用旧知识导入是以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引出新的教学课题. 它是用复习、提问,以及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来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这样导入从旧到新过渡得连贯自然,并且这样导入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作了铺垫,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 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如“繁分数”的教学.

出示如下复习题:2 ÷ 3,6 ÷ 11,7 ÷ 9,4 ÷ 23.

提问:1. 整数除法算式如何用分数表示?

2.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线,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商相当于分数值)

既然如此,那么1 ÷ 4/7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 板书课题:“繁分数”. 这样导入,如同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桥梁,使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激起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既调整学生思维指向,又为讲授新课创设良好的情境.

五、激发兴趣,趣味导入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兴趣也是学生成材的基础和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 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应该创设强烈的求知情境,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思维. 比如: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时,可以用这样一道题目引入新课:“哥哥今年20岁,比弟弟大2岁,比爸爸小26岁,求爸爸和弟弟的年龄各是多少岁?”学生们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由于受到以往“遇多就加,遇少就减”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会有一部分同学得到这样的结果:弟弟22岁,爸爸6岁. 然后老师反问:“哥哥20岁,弟弟22岁,爸爸只有6岁吗?”当同学们意识到这样的结果根本不可能的时候,他们哄堂大笑,接着老师提问:“为什么‘比多 不能用加法,‘比少不能用减法呢?”这样就使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又比如我们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小红今年十岁了,但她却只过了两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样的导语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解开奥秘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兴趣.

在这种情境下进入新课学习,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实,导入新课的技巧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多. 由于每节课的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同,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个子应用题分数
长颈鹿个子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难怪个子长不高
个子不是一样高
算分数
机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