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谈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之“活”

2016-05-30杨均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支点语文课堂传统

杨均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52-03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深居“村野”的大大小小的学校都能感受到“春风”的吹拂,近十五年来,我们正在不断的接受新理念的洗涤,自我施压,去与传统对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线教师,特别是一边坚持传统,“跟着感觉走”,一边伸手“摘下”飘飞而至的思想,本想将他人的思想“为我所带”,大踏步向前,开创自己的理想天地,可是,当他们走上讲台,面向不时而变的学生和周围环境的时候,对于先前的跃动想法总表现为唯唯诺诺、畏手畏脚。每当在教研组教研学习时,每位老师都不会迟疑地表达:要向40分钟要质量。然而,一个40分钟过去,两个40分钟过去,我们仍不敢提及:刚刚过去的40分钟效果如何?质量如何?为此,我就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陋见,以达“引玉”之意。

一、活——从传统中解放

我是一个曾接受过地地道道的传统教育的人,如今已“亲自上阵”,在教学实践中,不免在一定程度上受着先师的影响——“传统”似乎已深入骨髓,比如说就在短短的40分钟里,我的嘴好像没有多少闲着的时候,平时就都知道“一言堂”是否定意义的多,自知有这样的嫌疑。不过,我在很多反思中都肯定了自己的出发点:为着能多给予,就算我落个婆婆妈妈也值得,还每每为了自己的执著而暗暗窃喜。当然,坚持了自己的“正义”,却让随堂听课的同行“随便”就抓着了“把柄”——在好长一段时间,我内心充满了矛盾——我怎样才能从传统中走出来,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在深入的思索中,我发现,长期以来,我们在看待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受到形而上学观点的影响,把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对立起来,误认为如果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势必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反之,如果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必然会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实,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的从传统中解放出来,不要因为我们有“一桶水”,就使劲的“倒”给学生。我们要变教师的“倒”为“导”,即引导、主导,其主要表现是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二、活——从表象中升华

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渠道,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因此,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已成为了研究者们的主要课题之一,这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线教师自然就把目光投向了课堂的40分钟,在“课堂探究”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部分教师“见风就是雨”,无不有过激之处。在课堂上,有的语文教师把阅读课上成唱唱、跳跳、演演的语文“活动”课,特别是在公开课上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迎合新课程理念,他们“精心设计”,可谓冥思苦想,也要把课堂“活跃”起来,似乎越热闹越好,感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理念的要求。我曾听过多位老师的公开课,他们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都与平时“大相径庭”,真所谓别具一格,可仔细回想,却总感觉有些千人一面。由于在仅有的40分钟里,学生自主探究话动时间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教师讲授分析“退居二线”,引导也总是蜻蜓点水,唯恐过之,招人嫌疑。对此,我认为,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教师就要善于能从浅层活动表象中升华开来,使“活动”成为服务教学的载体,达到教学效果的手段,而不能是目的。

三、活——从思维处创新

从以上文可看出,活动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也因这种形式、手段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的桥梁,简单的“桥梁”框架是不足以“承载”如此的“负重”的。因此,我认为,要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活”起来,身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向知识纵深推进,从思维深处创新,这样,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才不会漂浮其上、浅尝辄止,而是出乎自然,信手拈来,这不仅是教者智慧的流溢,更是教学艺术的真谛所在。

四、活——从课堂教学的“点金术”着手

对于如何“活化”语文课堂教学这一问题,历来是见仁见智,常言道“教无定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归纳出“活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六个“点金术”。

1.设计好“起点”

语文课堂教学起点就是指“导入新课”。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石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选择好“支点”

选择支点,然后以它为突破口。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支点是什么呢?支点因文体、内容的不同而有异,多种多样,但它们一般或表现为内容上的重点、关键,或表现为形式方面,如构思、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常见课文教学的“支点”,有从题目突破、从结构突破、从线索突破、从人物突破、从重点语段突破等类型。

3.控制好“沸点”

成功的课堂必定有高潮,或一次或几次,或中间或末尾,这里的高潮,我称之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沸点”。一堂课处处是高潮,难免有无视教学规律之嫌。是教学失控,没有高潮,效果可想而知。

4.捕捉好“生成点”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师能把握教材,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点”,适时展开教学,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必将是扎实、有效的课堂。“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适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处理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语文课堂涌动着生成的激情,充满勃勃的生命活力!

5.留好“空白点”

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于,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让学生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在课堂上,可以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选择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6.调整好“焦点”

物理学告诉我们焦点就是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光点。这里借用物理学中的这一概念,它的意思是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点。众所周知,只有调整好课堂教学中的焦点,才能确保学生不分散注意力,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中的焦点在哪里呢?焦点有两个:黑板(投影)和老师。要使同学注意这两个焦点,除了老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水平外,还有一些方法。如:设计简明扼要、科学的板书;借助语音和语调,或重音强调,或抑扬顿挫;手势语言;必要的在教室里走动等等。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把学生吸引住,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之“活”不能只停留在“声势浩大”上,而应该传统与现代兼济,用新课程理念把我们推向学习的深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保留传统的执著与热情,兼收现代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理念,真正用好40分钟,在40分钟里要质量、求发展。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支点语文课堂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