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追问,演绎精彩课堂

2016-05-30蔡文凤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意外事件珠子个位

蔡文凤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22-02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它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是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问。我认为“追问”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数学本原的手段。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追问呢?下面谈谈教学中的一些领悟。

一、出现错误之处追问——巧妙纠正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是不足为奇的。这时不应以一个“错”字堵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而应正确解读学生的错误,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使之更为有效地为教学平添一些美丽。很多时候可将拒绝隐藏在巧妙的追问中,通过追问的语气、追问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偏颇的解读,让学生自己认识并纠正失误。

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

师问:2a=a2正确吗?生判断有对有错。

师追问1:举个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

生1:是错的,如当a=3时,2a=6、a2=9,所以2a≠a2。

生2:是对的,如当a=2时,2a=4、a2=4,所以2a=a2。

师追问生2:谁说的对?

生3:生2的观点是错的,因为当a=2时,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不能代表全部。所以生2说的是不对的。

师追问3:你能再举一个例子吗?

生3:如当a=6时,2a=12、a2=36,所以2a≠a2。

师追问4:谁能从意义上说一说为什么2a不等于a2。

生4:2a表示2个a相加;a2表示2个a相乘。它们的意义不同,所以结果也不相等。

追问不是一般的对话,对话是平铺直叙地交流,而追问是对事物的深刻挖掘,是逼近事物本质的探究,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催化剂。在辨误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判断对或错是不够的,要通过教师的有效追问,让学生明白对或错的成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利于从本质上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二、在产生岐义之处追问——去伪存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数学的学科优势,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甚至鼓励他们“异想天开”。要培养这种品质,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意见,并巧妙地利用追问引导他们“真理越辩越明”,在争论中求真知。

如“100的认识”教学,在计数器上画珠表示100。有的学生在计数器的百位画了1颗珠子,有的在十位画了10颗珠子,也有的在十位画了9颗珠子,个位画了10颗珠子。这时我就追问:“哪种方法正确?”“你喜欢哪种方法?”学生的意见很不一致,有的认为“第一种对的,其余是错的!书本上是第一种的,而且100的写法是1后面2个0,与第一种相符合,与其它都不符。”有的认为“我在十位上画10个珠,表示10个十,也是100!”也有的认为“我画的9个十,10个一,也是100。”还有的认为“个位画100个珠,就是100个一,也是100。”于是我再次追问:“数学家也想到了这些方法表示一百,为什么只选第一种呢?”学生的讨论更加激烈了……

三、在发生意外之处追问——生成精彩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生意外事件,很多教师将这些意外事件视为课堂的最大干扰。所以一旦出现,或一句话搪塞:“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或不予理睬、避而不谈,甚至加以批评。其实这些意外事件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教师不仅要保护这类意外事件,而且还要在此处紧迫不放,让学生的智慧得以激发。

如教学《万以内退位减法》,在“质疑问难环节”,一个学生突然举手问:“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可是教师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全班学生也齐刷刷地向这位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接下来就出现了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谁能说一说,你在从高位减起时遇到了什么麻烦?

生1:从高位减起,后面遇到需要退位时不好办。

师追问1:你是怎样改的?

生2:差比原来少写1。

师追问生2:那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在经过退位以后,使差不做改动呢?

生3:老师,可以这样做,在从高位算起时,可以一次同时看两位,如果下一位需要退位,在写差时就先留下一个1。

(这位学生边说边以黑板上的题目为例进行说明,其他学生点头表示认同这位同学的观点)

师:你真了不起!还别说,这个方法真能行得通。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老师,既然这种方法可以,那为什么书上说‘从个位减起呢?”

师追问:这个问题提得好!你们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生1:老师,我认为按照书中介绍的计算方法算起来简便。

生2:我也认为从个位减起要比从高位减起简便。

师: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计算时要尽可能地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不过,今天我们要特别感谢xx同学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由于他的这个问题使我们对多位数的减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提议,让我们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全班同学鼓掌)

教师这样处理,不是把“从高位减起”作为一种知识来教,而是把探究的过程作为一个方法在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成。面对学生如此精彩的发言,我也不由得庆幸自己课堂上的成功。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意外事件珠子个位
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
与树一样大的珠子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摆珠子
学习100以内的数三要点
猜珠子
论意外事件在侵权法上的抗辩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