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2016-05-30赵晓红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意虚词文言

赵晓红

【摘 要】文言文一直以为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弱项,在历年中考中也是得分最低的,如何使用学生学好文言文是语文教师的最大课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针对这一要求,对应的中考文言文考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积累运用,即文言文的背诵默写;一是阅读一篇课外文言文,即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运用,以此来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综观历年中考,这一部分的得分率比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低。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问题就是应如何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初一的第一篇文言文开始,教师就应该从提高兴趣人手,让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在这点上,我的做法有三点:

(1)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穿插适当的背景音乐、图片、flash动画等。如在《童趣》一文的教学中,我把夏蚊成鹤、观虫斗驱蛤蟆等制成动画,让学生在愉悦中深入理解课文。

(2)一些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可让学生根据情节改编成剧本,用文言对白表演出来,既提高学生兴趣,又对课文是一个理解和巩固。如我在讲述《唐雎不辱使命》、《杨修之死》时即采用这种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要让学生有兴趣学,让他们明白學习文言文的目的和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学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古代圣人先贤的智慧结晶,也是语文课堂义不容辞的责任。如在讲述《岳阳楼记》时,既让学生了解岳阳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历史价值及人文价值,又让学生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积累文言知识,加深理解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三、重视朗读训练,体会文意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朗读是学习虚词化繁为简的方法,能让学生从感性上来辨析虚词的作用。教师宜先指导学生读法,只跟句子语气有关的虚词都可以轻读,不仅跟语气有关而且跟句意有关的虚词才需要重读。例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一句中,“也”要轻读,“而”则要重读。其中“而”字的轻读与重读又要视其连接作用而定,表转折或递进意味重读,凡连接词语只有调节作用的可轻读。文言文的朗读和疏通文意是密不可分的。有的文章在掌握内容大意、理解难字句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积累文言词汇,而且还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四、学会连词成句,学会翻译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含义,连词成句,学会翻译,读懂文章内容。翻译的具体方法是:①对:一般指把原名中的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或多音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③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④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⑤补:即补上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⑥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前四种方法是用于解词,后两种方法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的现象。

五、结语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一项基本功的训练,教师只有在阅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在文言词汇训练中教会学生理解词义,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读书卡积累语言的习惯、质疑探究学会思辨的习惯,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猜你喜欢

文意虚词文言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