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共享交流中推进幼儿游戏

2016-05-30孙龙霞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交流游戏内容

孙龙霞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我们的孩子喜欢游戏,而在游戏中,孩子的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也在不断的发展。那么,作为幼儿游戏的一部分——共享交流,其重要性也是众所周知的。共享交流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帮助老师即时了解儿童在游戏时的真实想法及存在问题。

一、心中有目标,内容有选择——共享交流成功的基础

我们尊重幼儿游戏,但在这基础上还应追求通过游戏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及思维发展。在共享交流中教师对目标的把握应做到“隐性而适度”,因为老师的目的性太强,就会把游戏变成“老师的游戏”,而目的性太弱,老师推进幼儿游戏的有效性就会减弱。所以,在把交流权赋予幼儿的同时,交流内容的选择就变的至关重要了。

如何体现交流内容隐含教师目标呢?

放大、宣扬:提取幼儿交流内容中最精华的部分,通过师幼共同补充和总结,将之提升为集体的共体经验,促进幼儿的发展。

比如娃娃家的活动情况共享交流时,我把孩子交流的“事件”加上了感情的色彩,并且与开展的主题“我有多爱你”进行了整合。这天,娃娃家的爸爸说:我今天把凉了的饭菜重新热了以后才给妈妈吃。我补充放大说:“热了的饭菜不伤胃,妈妈,我有多爱你!”夸大体现关爱的事件,激发幼儿对周围人的爱,这就是我心中隐含的目标。

淡化、纠正:幼儿交流中会出现一些无意义的、消极的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则应碌中择优、机智化解,使之瞬眼即逝。确保儿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事物、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如:一过清明节,一些孩子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便开始出现烧香拜佛的情况,并在共享交流时津津乐道。烧香拜佛有两面性:作为一种民间的传统有其一定的意义,同时佛教信仰也是国家认可的行为,但如果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它又变成了一种迷信,是要坚决摈弃的,那么如此模棱两可的问题,我们大可一笔带过,孩子会在日后的游戏中渐渐淡忘的。

如:有一次,我看到班里的四个孩子围坐在一起,桌子上堆了些积木,他们不停的抚弄着,嘴里还争着说,我赢了,快给钱,原来他们在:赌钱玩麻将。作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我还是决定把它拿出来和孩子们交流一下。目的有二,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赌博是不正确的行为,知道赌博的坏处,其次,让孩子知道:麻将作为一种娱乐项目,有其保健的作用:穴道按摩、愉悦身心。我们在游戏中要学好的地方,摈弃不好的地方。

二、身份常变化,定位要准确——共享交流成功的关键

⒈分享者——站在幼儿的身边。老师参与幼儿共享交流的话题,时而以“孩子”的身份回应同伴,时而以“老师”的身份肯定与补充。

⒉引导者——推着幼儿朝前走。老师引出交流事件,抛出交流问题,引起幼儿关注,引发幼儿思考与回应,总结交流内容中的“精华”。

⒊学习者——站在幼儿的后面。老师不要急于介入幼儿交流的话题,等待及学习的心态也许会让我们从幼儿那里收获更多。

三、交流有形式,互动多元化——共享交流成功的重要方法

在互动交流中可采取的形式有:

(一)发现游戏作品,激发幼儿间互相分享,学习经验的热情。

例如:这是我们班几个孩子合作建构的成果,当代表扬扬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时,美丽的建筑吸引了其他孩子的眼球,所以其他的孩子听的很认真,共享着扬扬的快乐,学习扬扬的方法:根据颜色排序很漂亮。

(二)搭建幼儿情景扮演的舞台,再现活动情景,引发同伴间的共享交流。

例如:今天医院真热闹,医生和病人都想分享自己的游戏过程,他们今天游戏内容是新生成的,可以丰富给其他的孩子。可是孩子的语言无法把整个游戏的过程精彩的概述下来,而他们的游戏又可能是其他孩子没有经历的,势必他们的共享对其他的孩子没有吸引力。那么怎么让他们的经验成为其他人的经验呢?于是,我让他们演示了其中一个情景——咳嗽、发烧的治疗,那么对于交流者和共享者来说都更为有趣。

(三)鼓励幼儿间的相互置疑、解惑、挑战、辩论,推进了生生间的共享交流。

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所以,让他们在游戏结束后的共享交流中多问别人几个“为什么”?多说几个“我认为”是一件好事。

例如:这天娃娃家的爸爸告诉大家:今天我喝醉了。结果马上有孩子回应说:喝酒是不对的,对身体不好的。于是这个话题马上引起了争论:到底喝酒好不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喝酒呢?我成了争论的主持者,而孩子们成了争论的正反方辩手,各自论述着自己的观点,最后,两方的孩子似乎都被同伴的观点影响了,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少喝健体,多饮伤身。

(四)利用身边资源的介入,吸引幼儿,提高共享交流的质量。

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交流的主体除了老师、孩子外,有时候也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这是“第三者”的介入形式。具有权威性,也突破了常规,反而更吸引幼儿,由此可达到提高共享交流质量,推进幼儿游戏的目的。

例如:在游戏共享交流时,娃娃家的爸爸“指责”妈妈不会收拾饭桌,说妈妈“弄得一塌糊涂”。可娃娃家的妈妈认为自己的清理的方法还不错,两人争执不休。谁是我们班公认的清扫专家,当然是生活老师啦。于是,生活老师成了饭桌清理的示范员,介入了我们的分享交流中,孩子们静静的看着她纯熟的清理动作,发现了自己在清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天的游戏,那个孩子清扫的可认真了,爸爸也加入到了整理饭桌的队伍中。孩子在与生活老师的互动中学会了清理的经验,并有效的融入到日后的游戏中去了。

这里的资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是物,关键看你会不会用,什么时候用。

在互动交流中教师可采取的策略:

(一)师恰当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书面语言)及态度的运用。

作用:

1、生动有趣的语言,调动幼儿情绪。

2、肯定、赞赏、鼓励的语言、动作、态度,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3、简单文字的运用,可吸引幼儿的眼球,关注分享内容,提高分享质量。

(二)多领域的教师回应。

作用:

运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回应幼儿的交流,使互动更有趣、有效。

如:把幼儿交流的内容,创编为琅琅上口的儿歌或歌曲,成为幼儿共同的话题。

由幼儿交流的内容,引出相关的故事、新闻等,引发深层次的共享交流。用符号、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交流的内容,鼓励幼儿用记录方式保留自己的交流内容等。

(三)多媒体的灵活运用

作用:

⒈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再现幼儿活动时的言行、场景,帮助幼儿回忆游戏情况。

⒉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捕捉游戏中的精彩部分和反映幼儿游戏时的思考轨迹,使共享交流更全面。

总之,充分的互动是共享交流的关键,充分的互动可以提高交流的质量,丰富交流的形式,激发交流的兴趣。

猜你喜欢

交流游戏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主要内容
爆笑游戏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