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加强专业图书馆供给侧建设

2016-05-30陈萍王莉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17期

陈萍 王莉

摘 要:面对用户需求变化,专业图书馆如何从文献资源供给方面进行调整,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例,分析了专业图书馆文献资源供给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供给侧建设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专业图书馆 供给侧建设 问题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b)-0127-03

Abstract:Faced with the changing needs of users,how to adjust the supply of 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is becoming a key part of the special library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Making National Geological Library of China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supply of the special library, and make suggestions on the supply side.

Key Words:Special library;Supply side;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作为西方经济一个经济学流派,供给经济学强调“供给”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与作用。在中国,面对经济运行中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的状况,国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重点任务层面做出了全面部署。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习近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善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

面对新的环境,专业图书馆也面临资源体系结构重组、专业化服务转型、用户需求多样化发展以及知识化、专业化人才匮乏的多重压力[1]。专业图书馆具有区别于一般公众图书馆的特点,如:其馆藏资源的行业性、提供服务的专业性、用户群体的领域性等,其文献信息资源供给状况直接影响其在所属的行业或系统中的发展。用户作为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者,作为服务的对象与中心,其需求对专业图书馆生存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文献资源供给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推进专业图书馆供给侧结构调整对专业图书馆发展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1 中国地质图书馆文献资源供给状况

中国地质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供给建设中,根据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任务,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工作要求、标准和规范,通过多种采集渠道,收集、整理国内外、不同载体和不同类型的地学文献信息资源,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学科齐全、内容丰富的印本地学文献资源库和电子资源库,基本能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提供一个坚实的科研、生产、管理、教学和地质科技创新的文献信息资源基础平台。目前,中国地质图书馆收藏了包括近代地质学启蒙时期以来200年的国内外地学文献,是国内收藏地质文献最丰富的图书馆,是东亚最大的地质专业图书馆。截至2016年5月底,馆藏文献量已达78万册(件),世界各国地质图件1万余套(约4万余张),在用电子资源数据库44个(含自建、本地镜像、赠送等)。

另外,作为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图书馆在地勘行业专业图书馆中具有领头羊作用。为更好承担起统一部署地学文献资源建设的职责,了解地勘系统各个单位专业图书馆(图书室、信息服务中心)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中国地质图书馆调研了30多个行业单位,认为地勘单位的供给状况主要为:一是从馆藏角度看,大部分单位馆藏书刊量不是很大,基本为十多万册,中文期刊平均几十种,少数几家单位能达到百种,外文期刊就更少了,超过20种的只有数家单位。很多单位的业务人员尤其是项目组使用项目经费自行购置了工作中所需要的图书,但这部分资源基本上散落在个人手中,单位内部都没有进行流通,更何况是单位之间的共享。二是从资金投入角度看,大多数单位的图书购置费不超过100万/年,而且从每年的发展情况看书刊购置投入经费增幅不大。三是从信息化建设角度看,有一些单位还进行手工编目和手工填单借阅,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建设程度比较低,没有实现全系统的自动化管理,而且在文献管理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存在共建贡献障碍。

2 专业图书馆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1)信息资源分散,没有实现共建共享的供给体系。在图书馆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资金来源、不同管理部门的图书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地区性或行业图书馆都没有进行文献供给的互通有无,即使便于操作的馆际互借也没有实现,更何况数以万计的整个图书馆行业部门和数10家专业文献提供机构。这也就使得文献供给的共建共享、各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协调没有一个很好的生存与发展土壤。在这种情况下,资金短缺、重复购买与遗漏重要文献并存,人力、物力的不足与浪费共在,整体功能不是放大而是消减就不难理解了。

(2)专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购置资金难以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物价上涨,书刊购置成本随着增加,本来就不是很充足的文献资源购置经费更加捉襟见肘,很多专业图书馆只能压缩采购数量,要么求精不求全要么保刊压书,失去了藏书致用的系统性、连续性、保障性,经常无法满足行业领域科研人员的需求。从中国地质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财政资金拨付经费逐年增加,但用于文献信息资源供给建设(包括纸本与电子资源)的经费只占财政的20%。在地勘行业单位的调研中发现,很多单位使用拨付资金进行自行采购的文献所占比例很低,这种情况下只能关注与该单位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中文书刊。由此,带来一个恶性循环:资金不足→供给总量偏少→用户使用中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文献→专业图书馆使用率进一步下降→采购数量与保障能力进一步萎缩。

(3)专业图书馆的运行与服务机制中存在弊端。网络环境的发展,使得传统图书馆正面临信息浪潮的冲击。用户对一般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可以脱离图书馆自行取得。因此,专业图书馆要生存、发展,其运行与服务要更加侧重对文献信息的加工、管理和开发利用;另外,作为专业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专家、行业学者对专业图书馆的依赖与要求向深层次、高综合与精加工方向发展。而专业图书馆在竞争中受传统运行机制与服务模式的影响,自身定位、改革发展、馆员能力等没有适时跟上,运行与服务机制弊端更加凸显,与用户的需求越差越远,加剧了其地位与作用的边缘化。因此,专业图书馆要发展就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抓住机遇,不断创新运行与服务机制。

3 构建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是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关键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存的基础,是图书馆建设、发展与实现服务功能的根基和保障。尤其是具有行业独特性与领域性的专业图书馆,其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科学性对于满足用户需求至关重要。在构建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过程中,一是要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用户需要什么、出版社(书商)能提供什么,在掌握供与求两方面情况的基础上,与已有的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对照,搞清楚“已有”与“缺少”“需要”与“剔除”,这是构建科学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的前提;二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科学购置文献,要对年度购置经费进行合理布局,综合考量不同用户群体、不同学科与专业、不同文献类型的需求,科学处理好各种结构的分布比例;三是考虑文献载体与类型的多样。尤其是信息时代下,专业图书馆馆藏文献要体现“典藏”功能,继续加强对传统印本文献资源的采集,又要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有所侧重,包括声像文献、供应商数据库、开放获取资源、自建电子资源等;同时,在文献类型的选择上也要齐全,在学科领域的经典图书专著,快速反映各学科动态的期刊、会议论文与学位论文,科研、生产和管理的各类标准规范,以及工作中使用的检索工具书等,均要有全面合理的配置。

对于中国地质图书馆来说,做好供给侧结构调整,就要坚持文献资源筛选采集的总原则,要多品种,少复本,印本文献与电子文献兼顾。作为地学行业总数库,中文地学文献要努力求全,能采集的都进行采集。面对海量的国外资源,受经费限制,对外文地学文献要求精,尤其是专家学者使用率高、反响好的信息资源。另外,要重视中、外文会议论文集和报告的收集。根据专业图书馆的特点,中国地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供给要进一步强调资源特色,即:坚持地学文献特色,做好中外文地学电子资源和图书采购,加强国外地质图件的采集(根据目前中国地质图书馆地学地图短缺情况,要填补国内外地学及地图类文献收藏的空白)。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中,文献选取必须符合地学领域专业人员的需要。从使用情况来看,中国地质图书馆的用户大多数是地质专家、地学高知识阶层及地质院校师生等,因此,要尽量熟悉他们各自的专业主攻方向,采选的文献要符合这部分人群的需要,以保证信息提供与信息需求的一致性。

4 做好服务创新是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保障

供给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服务,服务的创新能促进供给侧的科学构建与良性调整。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具有信息资源与服务场馆的双重优势。目前,中国地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包括到馆印本借阅服务、网上原文传递、VPN远程阅览、地学科普展览、文化学术交流服务、休闲阅读等。在做好传统到馆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服务创新,就要不断开拓服务领域,挖掘深层次、全方位、多样化、专业化,有特色、有针对性地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文献信息工作的要求,才能积极主动平衡供求关系,才能真正从供给上保障用户需求。

(1)重视知识服务。目前整个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领域同样如此,知识服务能力与水平体现了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尤其是专业图书馆,面对高知人群与专业需求,知识服务更加重要。应将核心力定位在知识服务,即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2]。

(2)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在海量信息使用中,每一位具体用户的兴趣点与需求点都不相同。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要针对用户个体,了解其独特的文献需求,并针对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系统服务。目前商业领域普遍使用的个性化推送、个性化定制、个性化推荐、个性化知识决策等,可以引进到专业图书馆服务领域,取其所长为我所用。

(3)利用好学科馆员服务。学科馆员服务是目前图书馆领域专业化知识化介入服务的有效途径。通过为研究单位、项目组等派遣专业的学科馆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化、知识化的服务(包括文献信息查找、文献咨询解答、信息利用指导、学科资源推介、课题跟踪服务、用户意见反馈等)。目前,中国地质图书馆面对地质调查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瞄准九大计划、50个工程,创新学科馆员服务路径,推行“高级研究馆员”服务模式,为行业提供多学科、全方位、高层次的专业学科咨询服务,服务反响与服务效果很好。

(4)利用新技术开展VPN远程服务。经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用户脱离到馆服务模式,而倾向于通过便捷、实时的网上远程方式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适应形势发展,中国地质图书馆引进VPN虚拟图书馆远程服务系统,从运行状况来看,行业人员尤其是野外一线地质工作者能够很方便利用馆藏资源。因其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所以更加贴近一线科研用户,为专业图书馆拓展服务、宣传资源、推介信息提供了很好途径和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5 共建共享与交流合作是供给侧结构调整有效途径

打破各自为政局面,畅通互通有无渠道,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文献采集成本,实现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优势互补,能够降低成本、丰富供给、方便用户,实现图书馆行业整体功能放大。美国学者贝克在《资源共享的未来》一书的“前言”中写道:“今天的图书馆正生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进一步讲,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将自己视为世界图书馆体系的一部分,必须摆脱自给自足的状态,必须发现迅捷而合算地从世界图书馆体系中获取资料并送到自己用户手中的方式,必须随时准备将自己所收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其他图书馆。”[3]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文献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面对多样的文献类型、海量的文献内容,单独一家文献信息提供机构不可能收全用户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资源,因此,共建共享与交流合作成为提升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

进入泛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馆藏的内涵已不单单局限于一家馆之所藏,而是对泛在图书馆提出了迫切需要。通过共建共享与交流合作,满足任何用户获取他所需要的任何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界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加强馆际合作,建立虚拟馆藏资源,成为图书馆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一个战略导向。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在建设文献信息共建共享服务体系方面就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效果十分显著。具体到行业内的专业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发掘、集成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网络和一体化工作平台,实现联机采购、联机编目、联机检索、联机咨询、联合提供服务。最终,实现任何一个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能够在任何一家图书馆平台中获取文献信息,让每个图书馆都成为传递特定信息资源、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进行专门教育培训的信息门户。

6 结语

信息爆炸的强烈冲击,全媒体时代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文献信息资源采集成本的持续增加等,都使得文献服务与图书情报工作的生存空间遭受挤压,图书馆发展速度放缓。用户、图书馆、电子资源供应商、出版机构等相关群体各种矛盾交织也增加了行业发展的难度。近年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不断调整发展策略,文献资源供给能力与信息化服务水平快速提升,他们信息资源丰富、整合度强,重视数据与信息产品开发,资源导航清晰,服务形式多样,技术力量雄厚。

在我国,即使面对数字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专业图书馆依然兼具行业总书库、文献服务保障者的职能。新时代发展对专业图书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专业图书馆具有专业的文献资源储备、独特的服务内容、有针对性的服务对象。面对发展瓶颈,专业图书馆要体现存在价值,就必须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着眼用户需求、发挥行业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在知识与信息的搜集、存储、加工、服务、传播、再创造中,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对象、服务领域,熔炼服务队伍。通过供给侧建设,使得专业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更加丰富,获取信息方式更加便捷,对用户的服务要更加积极主动。

当然,专业图书馆的供给侧结构调整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协调供需两方面的因素,充分调动人、财、物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应对信息时代挑战,实现专业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树宜.我国专业图书馆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J].图书情报工作,2011(23):145-148.

[2] 纪辉,王欣.论图书馆知识服务[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5):128-132.

[3] 杨培菊.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