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钟书《围城》中知识分子生存形态研究

2016-05-30庞燕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围城钱钟书知识分子

庞燕

【摘要】:《围城》是一部知识分子熟知的小说,本次研究中省略了基本的内容介绍,直奔主题,首先,对当代知识分子的境况及留学热推动下的国外求学潮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述,主要介绍了知识分子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地位及处境,重点在《围城》与当代社会实际情况之间进行转换,从而利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探讨钱钟书先生《围城》中知识分子生存形态与当今社会知识分子之间的关联以及在围城之中的突围。最后,本文在说明知识分子生存形态的基础上,对于知识分子的任务及使命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初步分析,激起知识分子做出应有之举的热情,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知识分子;生存形态

知识分子历来受到人类的尊重与重视,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分子地位在民众及舆论中不断受到怀疑,并遭受嘲弄;与此同时,知识分子们也纷纷投入到对自身地位的争取当中,从而出现了“知识分子该怎么办的主题探讨与对话”;尤其是在美国著名评论家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于1997年在中国出版之后,备受知识界与舆论界的关注。以下就以《围城》为主题,探讨围城中的知识分子与现实中的知识分子生存形态,以及知识分子的突围问题。

一、知识分子在中国当代社会地位说明

在中国现代社会,知识分子曾被灌以“九毛九先生”、“功利先生”、“伪君子”等绰号,直接在贬低与嘲弄知识分子,表层原因一方面来自于知识分子的行为,另一方面来自于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贡献率过低;根本原因来自于社会整体从工业社会、商业社会的两次转型中,经济地位与生产者地位的提升,加上知识产权保护失当的问题等综合性的因素造成了目前的“知识分子衰落论”。

二、《围城》与现实中的知识分子比较

1、对《围城》中的知识分子生存形态的理解

首先,《围城》是现代版的《儒林外史》,它重点在于对1920到40年代的知识分子生存形态的观察、把握及分析;塑造了时代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描绘了其境遇以及在社会中的各种行为——重点在于对“无能”的知识分子的讽刺,而真正的讽刺是建立在严肃的思考之上,所以,《围城》属于对知识分子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真正观察与解析。

其次,以方鸿渐这个主人公角色为例,流学不务学、购买假文凭、婚姻纠葛、一事无成、虚荣好胜却缺乏足够的才能,在面对真实的社会之时,出身、关系、资助、体面的工作、不断的变迁等,共同构成了它的生存轨迹;从这个层面来看,“知识分子的本质是流亡”这个被萨义德所不断提及的关于知识分子的论及主题,始终回荡在《围城》中的各个知识分子之中;然而在这部小说中,以不断变迁(本质是社会形态下的流亡命运)的地点、职位、人物关系等,层层剝笋式的剥离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且,说明以严肃的表情、讽刺的笔法,对当时的知识分子生存形态进行了描绘与阐述:颠沛流离而缺少意志、自我中心主义式的生存斗争手段使其对蝇营狗苟钻营之事之运用,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这就是知识分子,这就是流亡本质上相同,但在生存形态中却缺少真正的个性、人之尊严、人格、使命的知识分子。既剥夺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也由知识分子的生存形态而毁灭了知識分子的真正事业——推动全人类智识之进步、社会之进步、个人人格之完善等。

2、对现实中的知识分子职业化生存形态说明

首先,现代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功能与价值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根据现阶段人类所处的生存困境,即是要求知识分子能够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出解决的对策,重点是创造出进一步使人类发展的“思想与方案”。具体到实践层面,就是要求努力解决社会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经济学家建言献策,社会学家提高社会调研水平,提供精准数据,而其它所谓的家与一般进入公职领域的知识分子则应该尽职尽责,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另一方面,就是提升个人素质、遵守一般性的社会道德,在学术上努力上进,拒绝造假行为;另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始终坚守启蒙他人、教育自身的责任,从自身做起,改善社会的一般面貌。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现实中国社会的最低要求。所以,职业化的生存形态中,需要透过职业规则来加以约束。

其次,自我中心主义之根依然扎于现代知识分子的心中,所以,需要解决本质上的问题,就需要转移这个带毒的根部,让知识分子认识到它的社会功能、社会使命。另一方面,就是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之中,创造的问题,应该积极推动,从而鼓舞知识分子之士气,进一步推动知识分子整体气势。通过对《围城》中的知识分子生存形态与现实职业化的生存形态进行比较后可以认识到,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的依然在本质上未发生多少转变,因此,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三、知识分子生存形态中的“围城”与“突围”

1、知识分子的“围城”

首先,在《围城》中,知识分子的生存形态受制于社会、关系网络、个人中心主义之中,根本问题出于利益问题;而且,将这个小说的“救亡图存”背景加以理解,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它的讽刺意味之所在,写作意图之所指,国家救亡图存之际的知识分子生存形态的描绘,精准的说明了知识分子在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中的基本认知;

其次,与现实中的知识分子行为事实相比,职业化的生存形态与流亡的生存形态之下,也并未发生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克服“自我中心主义”这个本质性的顽疾——因为它以物质利益为基准——这也与当前的贪官污吏横行于世存在着千丝万缕之关系,所以,需要加以重视,并看到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生存形态的“围城”之根本解决,在于解决“自我中心义”的认识问题,它正好与救国兴民族的知识分子,与为社会献计献策的知识分子,与在职业生涯中为官清正、学术有为、创新事业、教育楷模等知识分子背道而驰。

2、知识分子的“突围”

首先,知识分子生存形态的问题在这部小说推出后,就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思索了这个问题,尤其是费孝通在其《乡土中国》中,对于差序格局下的中国文化社会所形成的自我中心主义本质,以及培养与塑造知识分子的土壤进行了细致说明,因此,在这方面,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比如,提倡知识分子革新论、打击学术造假行为、激励有贡献的知识分子等;

其次,知识分子的“突围”中心依然在于知识分子本身,这方面需要知识分子从基础的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对人类历史遗留下的知识遗产的尊重,以及更好的将自身的使命转向于对个人修养的培养、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等。

四、知识分子的任务及使用探讨

以下探讨将根据“超越论”对知识分子所处的不同生存形态进行讨论,提出更高的生存形态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1、当前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功能性

首先,以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基本状况看,经济位列世界第二、国力不断上升,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中所形成的全球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在互动与共同发展中,将人类团结在一起的同时,却激起了更多对生存的反思,包括生态环境问题、繁衍问题、就业问题、反体制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所以,在社会处于发展困境的时期,在人类的整体反思时期,寻找出路的时期,学者、科学工作者、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等,提出了“思路决定出路”的总原则,也就是说,解决当前人类所面对的种种问题,思想是关键,而思想的产生依靠于知识分子的所保护与继承的知识、高屋建瓴的认识,以及“以天下为己任”人道关怀和事业心。

其次,现代社会的运作模式属于一个整体系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带领人类走出困境,开辟新路的艰难道路上,知识分子需要形成一个以知识分子命名的新型团体,从而创造出新的思想,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正如历史学家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者李零教授所言“你的方案是什么,你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哪里”,所以,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的功能性表述,需要靠方案、需要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第三,由于现代社会以及我国的发展重心在经济方面,因此,面对当今的跨学科研究,知识分子有必要重新审视专业化、职业化的问题,将自身从“职业化的生存形态”中解放出来,自我启蒙,去研究更多的领域,尤其是应该将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现代人的疲惫状态与演员心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社会领域内开辟新的研究路径。从系统性、综合性的角度分析,职业化生存状态需要被进一步超越,需要进一步走向“复合型”的深化之路,并将所学的知识、经验,不断的转化为人类机体的经验,为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的动力源。

所以,归纳起来,知识分子在“自我中心主义”的生存形态发展到“职业化的生存形态”是一种突围,但是,在新的环境与时代问题的推动下,知识分子在这个时期,依然需要再努力一些,透过再一次的“蜕变”达到对职业化生态形态的突围与超越。从而在现代社会中,让自身的功能性突显出来,从而为人类的持续性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2、知识分子的“更高生存”形态

首先,通过上文分析,可以认识到知识分子的进步阶梯,重点在于把握时代精神,为社会的更新与演进发挥自身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构成要素是知识、人道、智力资源,也是我国传统文中所提倡的“智慧”。那么,知识分子在超越前两种生存形态后的“更高生存形态”是什么呢?从目前的社会基本事实来看,新的生存形态,应该超越以前的各种狭隘认知,将人类作为统一的认知对象,在更高的程度上,意识到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人类实现自身的更高生存。看起来不好理解,但在实际上,这个共同的目标,有多个层面可以解构,一个是按照目前的生存现状,为促进“思想者”的产生提供土壤;一个层面是根据知识分子所从事的“脑力劳动”,从职业化的专业生存领域,转移到综合性的研究领域;一个是知识分子应该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到创造的必要性,也就是说,知识分子需要多思考、多分析现实情况,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的现状做出原因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其次,知识分子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任务及使命,在以上所说的更高生态形态中,共同构建起这个最终的目标、共同的目标;一方面,要注重个人主义(与自我中心主义不同,它的背后是团体),另一方面,要将个人主义与团体主义进行结合,让个人背后的团体起到约束作用,使团体元素中的个人能量得到释放与合理疏导,争取在同一个目标之下,共同发力,从而为促进人类的发展,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供思想动力。

五、知识分子生存形态的延伸性思考

以下探讨均按照本次研究中的主線,从知识分子生存形态与现实社会的基本事实两条线进行平行思考,利用比较的方法既进行对比,又在不同的层面进行对话,使二者之间能够建立起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模式。而具体的分析,则主要是从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层面,与形而下的方案构建层面进行。

1、形上上的意识形态总括

首先,根据以上分析,本次研究中认为,思想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关键路径,而思想的提供者就是知识分子,这既是它的功能性价值的体现,也是对于职业化的超越与上升,使其成为人类真正的领路人、指导者与启蒙者。

其次,从意识形态的层面来说,在上文中提到的共同的目标实践方面,要有战略上的意图与布置,也需要知识分子作为团体的认知与个体的參与。

第三,要达到这种统一的认知,需要新的半自主化的机构形成,比如,一些自发性的学术团体,半自主的官方学术团体等,如果根据目前社会中的“人才在民间”原则来看,有必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民间学术团体,并在不同的团体之间实现组织方面的对话与交流,活跃知识分子阶层,使其真正的进入“脑子转起来”的状态。

2、形而下的方案意图尝试说明

首先,在明确了形而上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构建思路或超越方案之后,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形而下的实践意图;在这个方面,要实事求是,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检验原则来进行评估与指导;具体来看,一方面,需要在方案设计中注重系统性,也就是说,在各个学科之间、各个知识部门之间,需要按照目前社会的紧迫领域进行一系列的革新——或称之为解决问题。比如,当前我国面临的问题是经济问题、社会民生问题、文化精神问题,所以,就要从这三个方向展开初步的方案意图设定;比如,在经济领域,作为知识分子,应该认识到经济、政治、文化间的关系,而在社会领域,则应该关注民生问题,即人民关心的问题,诸如教育、食品安全、工资等;而在文化精神领域,则需要关注的是对于古老文化遗产的开发,对于现代文化的创新发展。

其次,从问题——方案——解决这个思维图式中,重点是思想,即创新。所以,需要认识到这个核心与本质,从而对创新问题进一步加强探讨。根据目前的历史性经验,可以认识到在这个层面,应该大力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创新者不断去尝试不同的思想向事实的转译;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创新,属于一个比较宽泛的领域,所以,要将其单独列出,从国家发展的大计方针出发,然后,将其与上文中所说的目标进行关联,构建起一个全新的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而形成的新组织,按照凯恩斯的理论,需要强化这种半自主化的机构,并增加其数量,以帮助创新生产。

第三,按照意识形态的分析,需要在转译为实践的过程中,将思想、创新、知识分子、目标或事业、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发展等各种要素,进行关系的分析,然后,通过一个可操作性的体系,在最底层放置创新,在最高层放置人类目标,并通过思想、知识分子、国家发展、知识产权这些具体的要素,来达到最终理想的实现。

结束语

总之,对于现代文学的研究,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学研究,它需要立足于文本、意圖、社会现实、人类生存状况之中,从而在根本上抓住文学就是“人的文学”这个最为基本的事实,从而才能更好的在文本与现实事实之间作出一系列的比较、分析、研究,透过文本这个镜子认清知识分子的生存形态,并透过历史发展的理念,更好的意识到转变的必要性,问题解决的关键要素等,最终化解掉知识分子狭隘性的一面,将其更好的引导到社会事业方向上来。

参考文献:

[1]马骁.《围城》中的三个"解构者" ——探析《围城》中的人物及其创作者对创作意图的解构[J].焦作大学学报,2015(4).

[2]程淑芳.《围城》中的名利场与《名利场》中的围城[J].时代文学,2015(19).

[3]喻文德.论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围城”[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4]徐百军.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与富强的真理化--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为考察对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戴海光.知识分子悲剧精神消解的图式--以阎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为个案[J].广西社会科学,2014(4).

[6]师文.离境羡境,当境厌境--浅论《围城》中的“围城”印象[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6).

[7]李欣.公共性、知识生产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媒介化在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8]吴投文,李忍."城之恋"结构模式的多向度展开——《边城》、《倾城之恋》、《围城》的对讀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9]孙崴崴.钱钟书在《围城》中表现的现代人文观念[J].青年文学家,2015(36).

[10]谢香子,王英.以“船”为切入点分析《围城》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5(10).

[11]唐海江.五四一代报刊知识分子成长的另一面向——以青年成舍我的思想经历为个案[J].学术交流,2016(1).

[12]高兴.平民教育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与学术人格--以程致中的鲁迅研究为中心的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16(1).

猜你喜欢

围城钱钟书知识分子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围城”内外
“围城”之战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论钱钟书《谈艺录》中引文翻译的创新性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