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塑造“好男孩”与“现代淑女”

2016-05-30罗朝猛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男孩办学学校

罗朝猛

近年來,我有幸考察了很多所国外中小学校。在这些学校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要数两所澳大利亚学校—— 一所男子学校,一所女子学校。

在受教育权方面,世界各国都强调男女平等,男女合校接受教育是全球普遍的做法,为什么这两所学校还要实行男女分校教育呢?是同样遭遇了“男孩危机”,还是为了刻意培养“女汉子”?抑或是为了防止男女同学非正常交往?带着以上种种疑惑,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这两所学校。

?茭赫钦斯男校:塑造“四好男孩”

位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府霍巴特市的赫钦斯男校是一所没有校门的学校——仅在学校外墙的显眼处镶嵌了一块刻写着“赫钦斯中学 始建于1846年”的牌子,设计简洁而典雅,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的厚度。果不其然,据介绍,作为一所百年名校,该校教育质量上乘且特色明显,是当地乃至全澳洲学生趋之若鹜的品牌学校。

在参观过程中,有几个场景让我眼前一亮:一是占地面积很大的木工房。木工房里摆放着各类刨床、车床、木锯等,几名男生正在刨床上专心制作着自己心仪的“产品”,艺术室里摆放了不少学生自己设计的模型。由此可见,该校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二是该校科学馆内部天花板上印着的恐龙进化年代图表,通过直面这种曾被誉为“地球有史以来最壮丽的生命”的进化与消亡的历程,仿佛能感受到地球缓缓的脉动。三是该校游泳馆外墙的瓷砖上,印有学生的各种自画像或手印,张扬着他们的个性,令我不禁想起了遍布星形奖章的好莱坞星光大道,亦能从中品味出该校对其学子的极高期待。

随后,借助学校宣传片与课件,副校长艾恩斯先生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该校的办学特色与课程设置,并表示,这些都是围绕“塑造好男孩”的办学使命而展开的,而该校的办学愿景正是:为每个孩子提供励志教育,助力他做最好的自己。作为一个积极的公民,他乐意致力于为他所在的社区、当地、全国乃至全世界服务。学校的使命,即是合力打造支撑型的学习共同体,培养男孩性格。

根据男校的特点,该校提出的办学目标是:建设成为一所被社会高度认可的男子学校,为学生提供成为他们最好的自己的机遇,促使他们成长与发展成为当今与未来社会中的好男人。具体而言,就是要极力培养“四好男孩”,即:正直——好男孩坚守道德和伦理的原则,诚实,受人尊重;怜悯——好男孩善良,行为举止具绅士风度,展现出同情与宽容的品质;谦逊——好男孩自信,表达自己意见时态度谦虚,但决不会小视自己的重要性;勇气——好男孩有胆识、有决心,能依据信条与道德伦理做到个人行为自控。

以课程、活动等作为主要载体,为了达成培养“四好男孩”的目标,该校对课程实行个性化设置,即在义务教育阶段,除了学校提供的必修课程外,每位学生(包括1-6年级的Junior和7-9年级的Middle)还可选择3门选修课程,比如艺术、手工、设计等;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则仅提供选修课程,每位学生(即10-12年级的Senior)须选择4-5门(共有40多门课程可供选择)课程,组成自己的课表;此外,该校还为所有学生设置活动课程,比如体育运动、校外活动等。

为了让我们详尽了解该校提出的塑造“四好男孩”的办学特色,艾恩斯先生特地以9年级学生入读指南为例做了细致讲解——

学生在入读9年级前,要认真学习入读指南。该指南共提出了17条对学生行为举止的期待,例如:期望学生的穿着与仪表达到一定水准;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在我个人看来,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其中提出的积极期待或许比“几不准”或“禁止什么”更有积极意义。

入读指南还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实践义工服务,所划定的校内服务场所主要是宿舍、校园、图书馆、餐厅,而校外服务场所则是社区。学校提倡学生开展有创意的义工服务,例如义务植树、献血、帮助孤寡老人、参与家庭护理、开展街道清洁等。

入读指南还强调,为了强化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参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并通过在活动中担任一定职责,全面展示领导才能。包括准备、参与、评价与庆祝四个阶段。在活动过后,每名学生都要独立完成个人报告。报告的评价涉及到9个方面,包括展示出自己宽容、灵活、可靠、怜悯的品质等内容。以一个名为“孤岛生存”的挑战活动为例,学生将面临的是:独立做好生存准备,结伴到达一个位于塔斯马尼亚州海岸线上的孤岛,在规定的时间内,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团队合作,解决在孤岛上的生存问题。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耐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谋、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能力等。

?茭圣迈克尔女中:巾帼不让须眉

同在塔斯马尼亚州府霍巴特市的圣迈克尔女中让我们体验到了另一番感受。走进该校前,我们被校内一所挂满了多国国旗的建筑物吸引。校门左右的墙壁上分别刻有如下字样——

我们的使命是:建立学习共同体,崇尚多样性,追求卓越,通过营造创造性与挑战性的环境,为了学生的今天与明天而做准备。

我们学校是一个安全的社区,学校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激励与强化学生在精神、智力、体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诸方面的发展。

该校副校长考利·法雷尔女士,陪同我们考察了该校的高中校区。我们在艺术楼里看到,数间画室里都有学生在作画,音乐坊里设有专门房间供学生练习,手工坊的墙上满是学生的作品,小礼堂里戏剧班的学生在排练……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于我国中小学专门开辟的校史展览(陈列)室,该校选择将学校所获荣誉陈列在对外接待室——既可向客人介绍学校的历史、现状、特色等,又能让客人直观地了解到该校所取得的办学成果,可谓一举两得。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校所展出的办学成果中,几乎没有学生考试成绩这一项,而是更重于特色,主要展示了学生在艺术、体育、社会实践、辩论大赛等方面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我因此提出了想要观摩一下考试科目课堂的请求,而后得以体验了一堂10年级学生的历史课。

走进教室,我发现学生的桌椅呈“口”字形摆放,“口”字形中央单独摆着一张讲桌,而历史老师就斜倚着这张讲桌侃侃而谈。学生时而高高举手,时而据理力争。她们的表情投入而专注,已然将课堂当成了自己头脑风暴的阵地。可以看出,在这个“群言堂”上,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而这样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从整体看来,圣迈克尔女中非常重视艺术、音乐类课程的学习。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又如何呢?法雷尔女士以2013年为例,向我们进行了介绍:2013年,该校有19%的学生高考成绩(Australian Tertiary Admission Rank)超过98分,位列全澳洲的前2%;52%的学生高考成绩达90分以上,排在全澳洲的前10%;77%的学生高考成绩逾80分,在全澳洲排名居前20%。除此之外,该校还有17名学生在参加塔斯马尼亚大学(澳洲四大历史名校之一)“高水平项目”活动中,在拉丁语、德语、日语、音乐、设计等学科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从而被该大学提前录取。

法雷尔女士告诉我们,除学业成绩之外,该校尤其引以为傲的是学生的运动水平。如今,该校开设或提供30多门类的体育课程或运动项目,成立了多个运动队,曾有不少学生代表本州或国家参加国内或国际的垒球、曲棍球、足球、划船和水下曲棍球等项目的比赛,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为什么圣迈克尔女中能“文武双全”?究其原因,还在于明确的办学目标、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及个性化的课程设置。该校明确提出,要打造学习共同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以及全面发展的能力,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英式淑女(澳大利亚借用了英式的教育体制和培养人才的方式)。

法雷尔女士多次提到:学校崇尚多样性,提升学生创造力,尊重差异;充分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激励创新,鼓励自治,但要对冒险负责。学校在学业、运动、体力、创造力、领导力、志愿者活动等各个方面,积极为学生创造、提供具有挑战的机会。例如,通过开展青年议会、演讲比赛、学术会议、学术研讨等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领导力;为她们提供体验式学习的机会,培养她们对问题的解決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赋权给学生,鼓励她们独立做出明智的决定,培养她们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对社会负责的能力……

赫钦斯的男生,一个个风度翩翩,充满阳刚之气,算得上谦谦君子;圣迈克尔的女生,一个个柔中带刚,尽显女性风采,可谓现代淑女。诚如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所言,教育的目的,并非制造学者、专家、寻找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的确,学校就是培养人的地方,而赫钦斯、圣迈克尔这两间学校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细微之处尽显用心。

这两间学校实施男女分校教育,可能是传统所致或文化使然。他们依据不同性别在思维方式、学科强弱、举止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基于培养好男孩和新时代淑女的总目标,实施个性化培养、定制式培养,以便让他们和她们今后在社会、家庭中胜任不同的角色,从此意义上说,两间学校都做到了因材施教。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这两间学校早已各自形成了一整套育人理念与做法。虽然历史的经验已证明,合校教育同样也可以培养男子汉与淑女——但毋容置疑,这两所学校的育人理念与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的。

(本文摘自新浪博客)

猜你喜欢

男孩办学学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