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30陈秀春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研讨习惯教学模式

陈秀春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各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偏离合作学习的初衷,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商讨和改进的地方。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的关键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研讨、探究、合作,让学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相互间都有所得,有所发展。但是,个别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有效平台时没有准确认识小组合作的真正目的,只是在表面上做得有声有色,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对于合作的效果没有深入研究。

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各行其是。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是由于小组内的学生受个人所学的知识应知应会程度、个体心理发育以及性格等方面的限制,对同一问题会表达出很多种观点,尤其是目前班级组成成分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上”和“小公主”个性比较强,在小组研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别人的意见不会轻易赞同、更不会很好地与他人沟通、合作,导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各行其是的现象。

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作用发挥得不够明显。当教师开始下达分组研讨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小组内的同学针对教师抛出的问题只是简单地交流一下就草草地表达完各自的观点,然后就假意继续研讨,实质在小组内搞小动作,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师虽然在各小组间不断地进行巡视、答疑,但对课堂的调控力度“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明显降低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也影响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的提高。

二、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1.注重个别差异,提升小组凝聚力。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组内成员既要有品学兼优的学生还要有学困生,鼓励学困生勤思考、敢于发言,保证他们能“吃好”,并且指导学有余力的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吃饱”。 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要教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如何帮助别人改掉缺点,让他们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最终让小组成员明白,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才能使小组的凝聚力提升,进而促进学生个体的提高与进步。

2.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日积月累中培养出来的,好的习惯包括深入思考、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研讨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的习惯;针对老师和同学的观点不盲从,当与小组其他同学观点不一致时要学会保留的习惯。当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正面引导、鼓励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小组内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评价运行机制,确保每一名学生最终都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创造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尽管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观点和能力水平充分展现出来,学生不再是客观的服从者和学习者,而是主观的求知者与探索者,从而在课堂中塑造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一张嘴+粉笔+黑板”教学模式已经被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精心备课,将网络、影音、动画、图片引入课堂,使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动感内容,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总之,目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激发探索求知欲望,而且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基础上使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交往和合作更加融洽,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研讨习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