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6-05-30余孝忠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裁缝苏教版高中语文

余孝忠

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学生而非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这是新课改的重要思想。但是,将教与学的某些环节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却也极其重要,例如文本细读。首先,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编写体例看,它是相同主题不同意旨的体现,教师为主体的备课可以更好地走近文本;其次,对于文本语言之美、意旨之美的理解,需要教师以引领者的身份、智慧的方法“释放思维向下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感悟与欣赏能力。

一、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

什么是文本细读呢?用朱光潜的话就是:慢慢读,欣赏啊!用海德格尔的话就是:文本细读就是徜徉在语言之途。用王崧舟的话说就是:文本细读就是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因此,作为文学作品的阅读方式,文本细读就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对其语言、结构和细节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理解和感知。具体而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有以下特点。

1.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一是教师应该在课前深入细读,认真钻研包括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排在内的文本内容,通过细致、严谨的备课,深入了解课文的结构、语言的含义和作品的意旨。二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深入引导学生进行细读,促使学生在充分体验细读结构、语言和作品意旨的同时掌握细读的方法,提高语言鉴赏力。

2.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学生主体阅读文本得到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这才是文本细读的意义所在。教师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对文本进行研究,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理解专题编排的意旨。

二、 文本细读的具体做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是很重要的环节。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学会以深入细读指导实践,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写作意图,更能促进学生对于语言之美、意旨之美、中文之美的独特感受,并以此提高学生对于文字、语言的欣赏水平和个人素养。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要使学生学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

1.教师应“走在前列”

教材是文本细读的蓝本,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深入了解和解构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意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明确文本的教学重点,并以此建构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实现之。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教学为例,《想北平》《我心归去》重在选材的赏析,《肖邦故园》《前方》不正是从主题思想到故园的情思?而《今生今世的证据》则不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和由实而虚的手法去品悟。这样,“教什么”“怎么不同地教”以及“有序地将专题教学文本有机联系起来”甚至延伸到课外“寻找文本的特质与意义”,才是真正贯彻苏教版教材编排的意旨的“教材意识”。

文本是文本细读的核心,教师应首先从普通读者的角度细读作品的语言、结构,评价与理解文本词句的深层意蕴,体悟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讲授前先获得了对文本的审美享受,从而达到备课的新高度。其次,教师在阅读的同时从学生的角度,想象其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预设答案,提前预设教学方法、教学问 例说“一课一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张雪丽

新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强调课堂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很多教师所熟识的“三维目标”。但这种忽视教学内容差别的全面性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弊端,面面俱到有时候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难以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真正做到每一课均有所收获。所以,“一课一得”的理念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主要强调教师指引学生抓住某一个核心重点,集中主要精力来解决某一主要问题,力争上一课就有一个收获。

以苏教版《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为例,如若按照常规教学法,教师确定的目标应为:字词句篇的理解;重点句子的赏析;重点意象的含义以及作用的分析;把握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情节的梳理;小说的典型环境;小说的主旨(作者的写作目的)等。目标看似细致周到,但想要“完美”地达成,有两种可能:要么耗时良久,不讲教学实效;如若控制教学时间,则往往容易浮于表面。

笔者尝试用两个课时学习这篇小说。第 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细读文本,这对于引领人生阅历尚浅的学生理解、感悟与品析,非常必要。

2.让学生“乐在其中”

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需要教师指导、引领、启悟。唯其“徜徉在语言之途”,方能成其“在汉语中出生入死”。

第一,学生应试着感悟语言,通过语言体会文章的韵味,教师引领学生细读文本,重在指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可读之处。在苏教版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通过对曹雪芹人物动作、心理、语言等方面描写的细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到林黛玉的谨慎和王熙凤的察言观色,而向学生介绍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身世和名家解读,则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思想主旨,更深入地体悟《红楼梦》这部伟大巨著的文学魅力。

第二,学生通过文本细读,了解文本语言留白、细节处的美丽,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着意的正是学生对文章意旨、语言魅力、思想情感等进行品味与领悟。在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理解“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新的东西”,“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于空白处恰恰让学生领悟到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深刻反省,对人与自然万物关系的深切思考,客观、公平对待生命的“山的思考”。

文本细读就像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与教师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探讨,教师如若自身领悟得当,加之以对学生指导得当,那么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必然会获得阅读的快乐和感悟。

学生通过文本细读亲近文本、倾听文本、理解文本、欣赏文本甚至于多元解读与深层理解社会人生。既收获了言语解读的意义、意味和意蕴,也收获了细读言语的经验、情绪和感受,提高了语言欣赏的能力和水平。文本细读能够让学生提高能力和素质,是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用之法。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324400) 一课时,应用了“真学课堂”,让学生分别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的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因为文本本身难度不大,在最后的小组交流中,学生表现良好。第二课时,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笔者选择了高考题型中的一个类型题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设置的题目是:“小说的主人公是高女人和矮丈夫,为什么却对裁缝老婆着墨颇多?请探究这样安排的作用。”在数分钟讨论后,学生得出如下的结论:裁缝老婆是个无聊、喜欢说长道短、窥探他人隐私、落井下石、阴暗丑恶的小市民形象。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是为了反衬出高女人和矮丈夫对爱情的坚贞以及人性的善良。同时,裁缝老婆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再有,裁缝老婆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呢?除了她自身性格的缺陷之外,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助长了她的这种性格。最后,作者借塑造这样的人物,是为了批判像裁缝老婆这样的人物,歌颂高女人和矮丈夫这样的人物。

作者塑造裁缝老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对主要人物产生反衬作用,借裁缝老婆的丑恶、阴暗势利以反衬出高女人、矮丈夫夫妻对爱情的忠贞及人性的善良;②对情节的作用,侧重体现在裁缝老婆作为一个“灵魂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她的存在使故事得以发展下去;③对环境的作用,她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产生的一个人性被扭曲的代表,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她的存在让我们窥知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多么的庸俗、势利、扭曲;④突出主题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像裁缝老婆这样的小市民乃至整个非常态社会的强烈批判与谴责,同时,也有对美好人性的赞美与呼唤。

实际上,这个类型题就是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对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主旨的作用。为了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得”,笔者又利用同类题型进行巩固与迁移。

首先,笔者借助县调研测试卷中的考题“结合文章探究‘父母在文中的作用”和2008年江苏省高考阅读《侯银匠》考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描写侯菊的文字却是很多,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对“次要人物的作用”类型题加以巩固、强化。

接下来,笔者借助文本对此类问题进行合理迁移。小说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是矮丈夫被批斗,以这个情节为中心,设题为:“作者在小说中安排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批斗会,有何作用?”讨论之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①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批斗会,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了以裁缝老婆为代表的小市民的无聊、冷酷、喜欢窥私、落井下石的特点,同时,也反衬出高女人对爱情的坚贞;②有助于情节的发展:这个批斗会推动了下文“矮丈夫坐牢、高女人换房子、裁缝老婆猜测高女人会弃矮丈夫而去”等情节的发展;③有利于揭示环境:展示在文革社会环境下,人格扭曲,人性泯灭;④有利于凸显主题:讴歌真挚的爱情、美好的人性,批判无聊阴暗而丑陋的世俗心理。

在以上环节中,学生充分认识到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对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是有作用的;同时小说中的情节对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旨等也有一定作用。课堂推进到这一步,学生已经能大致了解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主旨”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再运用旧知,对此类型题进一步深化,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回顾已学,便于学生系统构建知识体系。选择三篇已学或已练文本,分别是《向东还是向西》《荷花淀》和《祝福》,以此来引导学生认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情节、主旨同样有作用。

猜你喜欢

裁缝苏教版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当折翼蝴蝶遇上巧手裁缝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燕子是个小裁缝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