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间产品进口是否促进了我国技术进步?

2016-05-30胡小娟龙敏捷

商业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技术进步

胡小娟 龙敏捷

摘要:本文采用我国1997-2012年工业面板统计数据,分别从工业总体和行业两个视角检验了中间产品进口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工业总体看,中间产品进口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从工业内部看,中间产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有碍技术进步,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对技术进步作用显著;从中间产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路径来看,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垂直专业化为主,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以中间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为主。

关键词:中间产品进口;垂直专业化;技术溢出;技术进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07-05

作者简介:胡小娟(1963-),女,长沙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技术经济;龙敏捷(1990-),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这既是外部环境的压力也是工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进口贸易的规模和质量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关注的焦点。中间产品进口在我国进口贸易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据联合国数据统计,1997-2012年我国中间产品进口占进口贸易总额的60%-70%。中间产品进口直接进入生产领域,通过与我国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我国封闭状态下的特定要素总量和要素结构,进而改变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中间产品进口通过技术溢出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生影响。因此,研究我国中间产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献综述

中间产品贸易的产生是由于特定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到不同国家,从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国际分工现象,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品在不同国家之间多次流通,开辟了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增长的新源泉。关于中间产品进口是否能有效地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间产品进口有利于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有三点:一是进口中间产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中间产品进口使进口国的工业部门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从而形成某一环节的专业化生产和这一环节的规模经济,提高了生产的高精度,降低了管理的复杂度,从而达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Ishii & Yi,1997)。二是通过中间产品的进口获得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可通过中间产品进口产生扩散,而研发的资本存量则物化在先进国家的中间品生产过程中,进口国可在不支付额外研发费用的前提下对其消化吸收、模仿乃至创新(Grossman,1994)。三是通过产业的关联使下游产业获得上游产业正向外部利益。中间产品的进口常常使外国中间产品的供应商与本国生产商之间发生产业链上的前后向关联效应,这种关联效应将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信息等重要的要素领域有所反映(郭克莎,2000)。此外,中间产品可替代性大于最终产品,规模经济产生的成本节约将惠及下游从而产生正的外部性(Ethier,1982)。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间产品进口不利于进口国的技术进步。发展中国家进口中间产品,参与国际分工可能“跌入”比较优势的分工陷阱(刘志彪,2008)。Mani(2000)指出,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只是一种“统计假象”——他们只是在高技术类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进行着专业化,仍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最低端,对本地技术能力的提升有限。张会清等(2011)认为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如果仅仅用于简单的加工组装,那么进口的增加将引起最终产品的生产扩张,并形成偏向于低素质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同时,中间产品进口会对国内企业产生挤出效应,使国内中间产品生产趋于萎缩,并降低国内对高素质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将导致劳动要素的质量下降,并抑制技术升级的动力。

综上,学界关于中间产品进口是否会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并未达成共识,且现有文献主要是基于宏观层面的分析,深入到行业层面分析的文献较少。为此,本文拟通过一个简洁的计量模型将中间产品进口总额与其影响路径统一到一个框架下,从总体与行业分类两个视角全面分析中间产品进口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

(三)数据说明

1.变量描述性统计

由于《中国投入产出表》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行业的分类有差异,为了保持一致性,本文做了如下处理: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与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合并为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合并为食品饮料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与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合并为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业与家具制造业合并为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合并为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值制品业合并为化学工业,黑色金属冶炼与有色金属冶炼合并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合并为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考虑到工业产业国内外的关联性,剔除掉煤气、水、供电等三大行业,以及其他采矿业与其他制造业,最终将国民经济各行业归为19个行业。根据韩燕等(2008)按照要素密集度分类的方法,本文将H1-H9归纳为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H10-H19归纳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①。表1是样本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2.主要指标的特征描述

(1)全要素生产率。图1显示工业年均TFP及其变化趋势。在整个样本范围内,工业各年份TFP的平均增长率为6.9%,且各年份的TFP增长率都为正,这一方面说明整体上我国工业各年份的生产率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生产率对宏观经济波动反映敏感。图2反映的是工业各行业平均TFP及其变化,各行业平均值始终大于1,增长较快的七个行业依次是:H13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H1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H11化学工业、H1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H1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H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H15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其中,6个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1个行业属于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

(2)中间产品进口。从进口总额来看(图3),尽管我国的进口贸易总战略是通过生产能力的提高与系统性制度的安排,实现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可我国中间产品进口总额依然在迅速增长。除了2009年外,我国中间产品进口从2002年开始至2012年始终处于比较陡峭的上升态势。从中间产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看,始终处于65%-70%之间,显著高于巴西、印度、美国、日本以及德国。从中间产品进口的工业行业看(图4),样本期内各行业中间产品进口年平均规模超200亿美元的7个行业依次为:H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H11化学工业、H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H3金属矿采选业、H13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H15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H1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其中,5个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2个行业属于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

(3)垂直专业化。图5反映的是我国工业总体1997-2012年VSS的变化情况。在整个样本范围内,工业各年份VSS变动区间为0.1-0.3,整体形状呈现倒“V”型。其中,2002-2007年处于高值阶段,2008年有一低谷。前者恰好处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初期,后者遇到美国经济危机事件。这表明我国工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与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关,同时也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图6反映的是工业各行业VSS平均值的变化。VSS指数超过0.3的有2个行业,分别是H1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48)与H1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39);超过0.1的共有8个行业,从高到低依次为H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18)、H15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0.18)、H3金属矿采选业(0.15)、HI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14)、H11化学工业(0.14)、H1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13)、H13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2)、H14金属制品业(0.11)。除H3金属矿采选业外,其余行业均属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表明越是技术水平高的部门,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越高。

(4)中间产品进口技术溢出。如图7所示,中间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总体来讲趋于下降状态,其中1997-2005年间中间产品进口技术溢出的水平较高,而2006年开始逐渐下降,表明中间产品进口技术溢出具有阶段性,这与发达国家对我国高技术产品输出限制越来越严格有关;从行业的技术溢出状态看,H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H11化学工业、H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H3金属矿采选业、H13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H6纺织业、H15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进口中间产品技术溢出水平高,表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技术溢出水平普遍高于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平稳性与变量相关性分析

面板数据的不平稳会影响模型估计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模型估计之前,笔者采用ADF-Fisher与IPS两种方法对变量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根据检验结果,lnTFP、lnTFP_1、lnM、lnVSS、lnFDI、lnR&D、GOV等变量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而ln(Sf-Md)、lnC、lnH在ADF-fisher检验中分别通过5%、1%、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在IPS检验中分别通过10%、5%、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整体来说,面板数据是平稳的。

由于本文采用的变量较多,解释变量之间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lnM与ln(Sf-Md)的相关系数达到0.4834,lnR&D与lnH的相关系数为0.4451,其余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35以下。为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笔者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IF)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二)中间产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总体影响分析

由表2模型(2)-(4)可知,随着垂直专业化指数、中间产品进口技术溢出与TFP的滞后一期等三个变量的逐步引进,模型的拟合优度显著提高,且中间产品进口的估计系数变化不大,至少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模型估计结果稳健。其中模型(4)的估计结果是:中间产品进口、VSS以及中间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对TFP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520、0.0526和0.0207,除中间产品进口技术溢出未通过检验外,其余分别通过5%与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表明:(1)中间产品进口总体上会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它可以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对产出具有直接影响,尤其是通过进口我国稀缺性中间产品,可以改变生产要素结构,实现“迂回生产”。(2)进口中间产品还能够通过垂直专业化分工对TFP产生间接影响。我国以劳动资源比较优势融入生产网络,参与国际分工,一方面易于实现规模经济,从而节约成本和提升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积累经验与提高竞争力,为后续谋求高端环节的生产机会,推动技术进步。(3)中间产品进口溢出变量在总体模型估计中未通过检验,可能与行业异质性相关,需要进一步分行业讨论。

TFP的滞后一期对下一期TFP的提升有正向作用。TFP的提高主要依靠效率改进、技术进步以及规模经济,而这三种要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TFP的影响有一个缓冲期。研发存量与资本密集度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是正向的,且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然而外商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对TFP的影响为负,主要归因于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在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或者是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低端环节,该领域的市场已经饱和,外资进入易形成过度竞争与资源浪费,且发达国家转移的基本是本国夕阳产业,技术水平低,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具有“门槛效应”(Vandenbussche,2006),知识水平低于门槛值时,会对技术进步产生阻碍作用,说明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未满足技术进步的需要。国有化程度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但是从4个模型中可看出国有化程度对TFP的影响为正,这可能是因为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

(三)中间产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行业影响分析

由分样本估计中模型(6)和(8)的估计结果可知(表3),中间产品进口、VSS、进口中间产品技术溢出对劳动密集型行业TFP的影响系数分别是-0.0365、0.0809、-0.0439,其中中间产品进口与VSS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TFP的影响系数分别是0.0802、-0.0016、0.1424,除VSS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外,其余二者均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基于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间产品进口对TFP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中间产品进口有碍于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却有利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这与行业特性有关,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以传统工业为主,市场发展处于饱和状态,技术相对简单且吸收能力低,过多的进口会减少国内的生产,使得具有较高生产效率的潜在出口商生产效率降低,促使国内生产力向国外转移,导致要素效率低下与资源错配,形成“挤出效应”。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需求量多,生产技术含量高,技术吸收能力强,市场空间发展巨大,进口中间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可获取“互补效应”,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

第二,从中间产品进口对TFP的影响路径来看,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以垂直专业化为主,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以中间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为主。我国以劳动资源比较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生产,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有效促进了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发展。然而,该行业技术相对简单,技术吸收能力弱,且进口的中间产品技术水平低。因此,中间产品进口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通过垂直专业化分工来提高TFP,中间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对TFP的影响不显著。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包含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与技术吸收能力强,进口中间产品能有效吸收物化型技术溢出并促进该类行业的技术进步。然而,该行业虽然参与全球生产程度更高,但是却未能融入全球高端生产环节,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低,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这对我国技术进步作用有限。因此,中间产品进口及其技术溢出会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TFP,而VSS的作用不明显。

第三,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对TFP的提高仍然产生负向作用,这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尤为明显,表明我国中高技术领域对人力资本的需求量大;研发投入与国有化程度仍然有利于TFP的提高,而外商直接投资仍然不利于工业效率的提高。

四、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1997-2012年工业面板数据,分别从工业总体和行业两个视角检验了中间产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中间产品进口有利于技术进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间产品进口每增加1%,TFP会提高0.0520%。中间产品进口主要是通过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间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影响中国TFP,其中垂直专业化每增加1%,TFP提高0.0526%;中间产品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溢出每增加1%,TFP提高0.1424%。(2)分行业看,中间产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有碍技术进步,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明显;从进口中间产品对TFP的影响路径来看,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垂直专业化为主,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以中间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为主。(3)研发投入、资本密集度、国有化程度均有利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却不利于技术进步。相比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而言,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受人力资本的负向影响较大。

注释:

① H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H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H3金属矿采选业;H4非金属矿采选业;H5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H6纺织业;H7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H8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H9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H1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H11化学工业;H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H13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H14金属制品业;H15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HI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H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H1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H1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其中,H1-H9为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H10-H19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

参考文献:

[1] Ishii J, Yi K M. The Growth of World Trade[R].USA: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1997.

[2] Grossman G M, Helpman E. Technology and Trad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4.

[3] 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0(2):34-45.

[4] Ethier W J.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turns to Scale in the Moder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2(72): 389-405.

[5]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 GVC 与 NVC 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5):39-47.

[6] Mani S. Exports of High Technology Produc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it Real or a Statistical Atifact?[R].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New Technologies,2000.

[7] 张会清,唐海燕.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2011(5):44-50.

[8] 景维明,张璐.环境管制、对外开放与中国工业的绿色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14(9):34-47.

[9] Hummels D, Ishii J, Yi K M.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4(1):75-96.

[10]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J].世界经济,2006(5):3-11.

[11]唐玲.国际外包率的测量及行业差异: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8):66-74.

[12]Coe D T, Helpman E. 1995.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5(39): 859-887.

[13]Lichtenberg, F.,B. van Pottelsberghe de la Potterie.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A Comment[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8(142):1483-1491.

[14]韩燕,钱春海.FDI对我国工业部门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基于要素密集度的行业分类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8(5):143-152.

[15]Vandenbussche J.,P.Aghion and C.Maghr.Growth,Distance to Frontier and Composition of Human Capital[J].Jounal of Economic Growth,2011(2):97-127.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n Chinese industries during 1997-2012, this paper estimated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import in China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rough the overall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sector.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import favors Chines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from the overall industry. From industrial side,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import in China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heterogeneity between labour & resource-intensive industry and capital &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y, the former will hinder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the latter has active influence o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from the influence path,the labour & resource-intensive industry affects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dominantly through the vertical specialization,the capital &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y affecting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depends on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of intermediate goods import.

Key words:intermediate goods import;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technology spillove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责任编辑:张曦)

猜你喜欢

技术进步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协调性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应用研究
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协同演进及金融中介效率
近十年来“李约瑟之谜”研究综述
钢领钢丝圈的发展趋势与应用
胶辊胶圈的技术进步与使用管理中相关技术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