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世界人际互动的网络匿名性分析

2016-05-30金琛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匿名性身分虚拟社区

金琛

【摘要】:网络人际沟通与互动在本质上是一场陌生人之间的互动游戏。网络匿名行为使得人们在其中得以扮演自己所想想要的角色,不必诉求真实的生活的对应。本文旨在从人际互动心理学和网络传播社会理论出发,试析这种网络匿名現象出现的原因和对人际互动的影响。

当下因网络科技导入而产生的人际沟通、信息开放、社会阶层,与电子商务等,都是影响人类社会最普遍也最深远的问题。对于大多数网友而言,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沉闷、苦恼,都可以藉上网而得到纾解与排遣,许多人也就乐得逃到网络世界中,避开现实世界中的责任与痛苦。但是对于深陷网络的族群而言,网络科技带来的不单只是丰富多元的信息资源交流,更是同伴之间竞相追寻在真实世界无法企求的感官刺激,同时也将可能形成个人或群体颠覆行为的养成温床。

在一般人的心中,网络被视为年轻世代的天地,也被视为年轻族群创意发挥最淋漓尽致的地带,网络重度使用者更是被认为不受传统道德规范约束,甚至离经叛道,然而在著名的蕃薯藤网站做过的一次“网络情感大调查”却显示64%网民不接受虚拟情感邀约,他们认为网络感情不能等同于实际的爱情,这显示虚拟世界仍然被现实社会的伦理价值观所约束,可以说是我们的社会高度地、成功地社会化的结果。从黑格尔法政学对公民与其所处社会文化的关系的观点来分析,一个人格的养成,她的价值思考模式与内涵,是被她所处的社群文化、传承所塑造的。当我们的思考与价值判断模式被固定文化传承所塑造,而国家教育制度的设计不鼓励独立思考与创造,面对一个全新的沟通媒介,我们在网络上可发挥的创意就显得有限。

这项调查还发现在网络上有高达九成网民使用昵称,他们认为网络本来就是虚拟世界,名字真实与否不重要,还有人认为使用昵称才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暴露真实身份可能会带来麻烦。

网络使用者匿名行为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由于网络中有多重且复杂的使用环境,也很少人在当中只具有一种身分,大多都是基于不同的功能和使用形态而有不同的使用面向和身分,因此,实际上许多人已进行了匿名或扮演的实质行为而不自知,匿名或异名行为的确有其频率上的显着性。作者并将匿名动机分为二种:第一,当使用者认知到他的身分由真实世界过渡到虚拟世界之时,使用者将会经历面对面特质的消失,与虚拟世界中重玩性质的建立,也就是一种“匿形“的效果。因此,使用者在匿形与重玩机制的状态下,他获得了重建自己身分的可能性,这也是网络被称为匿名性充斥的由来。其次,在虚拟世界当中,更因为网络上个人化的查询方式和草根性的沟通方式的身分,使得使用者可以部份地强化、隐藏或是重建一个新的人格,这样一种人格的局部性与断裂性使得使用者有能力重新建构自己在网络世界中所呈现的身分与面貌。

网络沟通上的匿名特性,让人们很容易地从现实生活中逃脱出来,成为方便的避风港。然而在逃离现实之际,不知不觉就习惯性的固着于某些行为模式。匿名性让人们不受社会规范的约束,能够较自在地与他人沟通,不论是否赢得他人的接受,对网友而言,付出的代价与所能得到的效果都要比真實世界来得更直接。于是网友可以使用真实世界的原则寄情在虚拟世界,又不必受到许多真实世界所设定的规则与限制,自由度当然增高,人们寄情于虚拟空间的情况也将日益明显。网际网络提供了方便的工具,当然们依赖网络后,其本身也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模式,它将不再只是中性的工具或媒介,也逐渐转变为构成真实生活的基本要项。

匿名双元动机,当使用者进入虚拟社区时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连带的改变;以及在虚拟社区中互动符号与社会连带的侷限性,造成了使用者有能力改变、重建自己的身分。作者将匿名性区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匿名性、异名性与同名性。匿名性指的是一种严格的匿名定义,在这样的定义中,使用者将自己的身分隐藏,类似于隐形人的角色。在虚拟社群中,真正进行匿名的使用者并不多,大多的使用者皆属于异名性的模式,异名性指的是因为上述的两个动机,使得虚拟社群的成员获得相当大的自由度得以更换、创造、甚至扮演另外一种身分。这方面的现象在虚拟社群中是非常普遍与丰富的;第三是同名性,指的是使用者试图将自己在真实世界中的身分过渡到虚拟社区之中。最后研究结果显示,网络使用者事实上是将这三种匿名特质彼此之间是互相镶嵌的,一个使用者可以在真实世界与虚拟社区中的不同团体间,同时具有多种身分与多种特质。而且,这三种特质会因不同的动机、环境、和社会连带而形成不同的特质和辩证关系。

网络匿名行为使得人们在其中得以扮演自己所想还要的角色,不必诉求真实的生活的对应,不但可以自我启蒙,揭露出潜意识中的欲念,更可以实践不同的角色扮演,模糊了自我的定位,也扩展了自我的范畴。正如库勒对于“镜中自我”观念的讨论,虚拟身份是通过连线的电脑所建立出的“屏幕中的自我”所形成的。匿名的特质给予所有参与者相同的身份与资格,成为一种地位均等的状态,因为社会情境线索的减少,网络社群中的人容易去选择自己的看法,参与未曾经历大的互动模式,因为少了这些社会人机压力,网络匿名特性会鼓励他们尽量的表达自己的性格或想法。

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特性,使得经由网络空间形成的人际关系,十分类似于戴着面具的交流与互动,因此可以说,网络人际沟通与互动在本质上是一场陌生人之间的互动游戏。这种虚拟的人际关系的特点并不在于它们是经由媒介的,而在与他们是以网络媒介特征为基础,而建立起虚拟社区中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接触。而网络空间的连接与隔离功能,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跨越物理空间限制于他人连接的可能,另一方面又保证人们在交往中身体和心灵不易遭受伤害,在这一前提下,人们往往更喜欢在网络空间与陌生人接触,甚至共同营造网络生活,这是网络人际关系最大的特色所在。

猜你喜欢

匿名性身分虚拟社区
基于KANO模型问答型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的分类研究
去个体化心理分析
微信弹性社交中的失范行为分析
虚拟社区人际关系对旅游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虚拟社区感对用户忠诚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概率论的发送者匿名性度量模型
网民特性及媒介素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