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日本科学传播相关国策综述

2016-05-30王蕾杨舰

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国民科学素养科学技术

王蕾 杨舰

在21世纪初,向来擅长于吸取国外先进思想的日本在考察借鉴了欧美的最新动态后,针对本国现状,提出“使科学技术成为社会文化”的观点,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自1860年代的明治维新以来,政府所持“一切围绕发展实业经济而发展科学技术”的科学实用主义功利观点使日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然而其负面作用也使科学技术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与此同时,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注重其经济价值而严重脱离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不能做到相互理解,其“沟壑”越来越深。在21世纪初的欧美,“推进国民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时代已然结束,走向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寻求相互信赖的双向交流”之路。向来擅长吸取国外先进思想的日本在考察借鉴了欧美的最新动态后,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互相沟通的重要性,针对本国的现实状况,提出了“使科学技术成为社会文化”的观点,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历年《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及其文部省相关国策

《第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2000)》结束之后,日本的国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科技实力(研究开发经费总额、研究人员数量、国际专利取得的数量等)跃居世界第二。在21世纪世界愈演愈烈的科学技术竞争中,作为提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响亮口号的日本,一如既往地对“科学技术的振兴”加以高度重视。2001年是科学技术政策形成与实施体制改革的转折点。这一年里,政府设立了作为制定日本科技政策的指挥部——以首相为首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与此同时启动了《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1-2005)》。该计划从2001年4月开始启动,其主要目标是创造并有效利用新的知识,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实施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明确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写进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在2004年文部省发布的《科学技术白皮书》中指出(第18页),政府既强调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又强调科技对社会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因此,作为该计划中基本理念之一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新关系的构筑”明确阐明了:在“为了社会的科学技术、社会之中的科学技术”这一观点下,要积极有效地创造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互相的、双向的可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充实学校理科教育与社会科学教育,培养国民对于社会问题的科学的、合理的、主题的判断能力,并且科技界有义务和责任将高度抽象化、复杂化的科学技术相关信息情报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给社会。“为了社会的科学技术、社会中的科学技术”这一观点则表明了,日本政府力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的目标,明确阐明了“研究者负有向社会全体国民说明自己所进行的科学研究的责任”,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双向交流的必要性”。

总的说来,针对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国民科学素养提高的目标,《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1-2005)》突出了两点内容:首先,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们也要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就“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发表科技界的一己之见,同时还肩负着将社会中国民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期望以及意见提供给科学技术人员的任务,扮演着科学技术与社会交流沟通桥梁的重要角色。现今日本国内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相关课题还没有得到十分重视,今后要从“为了社会的科学技术、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的视角来推进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复合型学科的研究事业。其次,要投入足够的科学传播活动的启动资金,以促进国家及其公立研究机构中所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的社会公众了解程度;同时,广泛招募和大力培养科学传播相关人才。

欧美从1970年开始盛行所谓的“科学技术社会论(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是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社会角度的分析的研究领域。日本学界从2001年10月“科学技术社会论学会”设立为标志,开始关注此领域。文部省认为,国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以及国民的科学技术素养,全体国民所共有的科学素养也就成为“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交流”这一目标所实现的基本前提。从“科学技术社会论”这一新兴学科的观点来看,“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公共政策课题的社会选择”这两个问题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备受关注的语境背景。

2004年7月,文部省科学技术·学术审议会人材委员会发布题为《立足科学技术与社会视角之人才培养育成目标》的文件。其主要精神是,不光要培养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人员,与此同时培养能推动知识活用型社会发展的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之后在2005年7月,文部省召开了由有马朗人主持、以“科学技术理解增进政策”为议题的座谈会,会议随后发布了《以人人理解科学技术为目标》的报告书。其中指出:为了实现“为了社会的科学技术”的理想,要力求让国民觉得科学技术并不是冷冰冰、遥不可及的,要增加民众对于科学技术的亲切感,促进民众与科学技术界的互动对话;同时,开始着手策划日本国民所有成人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的概念和框架。仿效美国的“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计划(“2046计划”),日本学术会议提出了“科学技术的智慧”计划(“2030计划”),该计划不仅着眼于国民对于现阶段的科学技术了解的程度,还放眼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社会中所必需的科学技术相关基本知识的储备,详细拟定了日本“科学素养”概念及其21世纪全体日本国民必须掌握的科学技术相火知识的范围。

2006年,《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正式启动。此次计划中明确提及科学技术的使命不仅限于增加对经济的贡献,而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得到社会和国民支持,并能将成果惠及社会和国民”为目标。日本政府把“发展受到社会、国民支持,惠及广大公众的科学技术”作为其制定计划的两个基本立场之一,强调要加强将研发成果惠及国民和社会的努力,通俗易懂地宣传科学技术政策及其成果,以此获得国民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国民每年对科技的关注度,与国民共同推进科学技术。由此可见,日本已经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演变为一种理念和意识,在中长期规划的制定中无处不在。

在这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首次将《为社会-国民所支持的、成果回报社会的科学技术》作为单独的一章加以着重阐述,这是第一、二期计划中所没有的。除了继续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双向交流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强化关于‘国民作为参与科学技术活动主体政策”这一新方向。政府不再单纯倡导国民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而是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寻求国民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信赖和支持,扩展双向交流活动。为了达到此目标,在该期计划中以“为社会·国民所支持的、成果回报社会的科学技术”为中心所拟定的相关议题有如下五方面。第一,要大力促进科学传播相关人才的培养:对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科学技术传播者)的培养;对于怀有求知的好奇心的儿童的培养;对于高智商少年儿童的个性与能力的开发等。第二,强调了科技界对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有关伦理、法规方面的问题进行阐释和解答的责任,对于人人都关心的克隆技术的生命伦理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个人隐私的不法利用,科技界有责任进行解答。第三,关于科学技术的说明责任及其信息传播的深入和强化:要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对国民说明其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对于社会的价值;研究者要经常参加大型科学技术展、国民互动座谈会等活动,要加强各大科学学会或协会等团体的政策提言机能。第四,要培养全体国民的科学技术相关意识,进行科学技术素养概念的策定、普及。第五,促进国民主动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实现“公众了解科学”到“公众参与科学”的转变。科学技术界应该将研究开发课题等的基本计划进行社会公开,民众有权利自由发表意见。

2011年8月正式公布的《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1-2015)》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国民科学素养提升、促进科学传播的新政策的实施。政府通过积极的企划立案及其推进来促进国民对于科学技术的参与。无论是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的相关课题,还是社会所迫切需要的科学技术成果造福于社会的课题,都要积极营造广大国民参与讨论并给予建议的言论空间。并且要想积极有效地推进科学技术相关传播活动,研究人员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他们自己的研究。这是对于《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

政府预算及其科研经费

自1995年制定并颁布《科学技术基本法》之后,通过已经实施完毕的第一、二、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日本政府每年都投入超过4万亿日元的资金用于科学技术发展。在21世纪的日本,虽然政府的各个部门甚至国会都掌握着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但主要的科技经费的拨款渠道还是由文部省掌管,其所管经费占整个国家科技预算的64%,政府的科技投人主要用于基础研究和科研环境建设。与此同时,文部省还强化竞争机制,向以公开招标方式选定的课题提供研究经费,即“竞争性资金”。文部省的竞争性资金主要有“科学研究费补助金”与“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两种。前者主要用于大学研究人员基于自由创意的基础研究,后者着重支持对按照国家和社会需要而指定的大型课题的相关基础性研究。日本的科学传播事业在上述诸项经费的支持下顺利进行。例如,调查日本国内外科学与社会互动学习相关动向的2011年《科学与社会可能性·学习》的成果报告书、2003年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的《关于科学技术理解增进与科学传播的活性化》调查资料等研究工作正是受到了文部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创新基础研究费)的支持。上文提及的在日本科学素养培育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本学术会议之“科学技术的智慧”计划,也是在文部省科学振兴调整费的资助之下顺利完成的。

科技传播人才战略

21世纪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任何物质性资源的开发,人才战略已成为近年日本科技政策的主要特点之一。2005年受文部省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资助的“新兴专业人才培养领域”之一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领域”中,强调了培养科学传播人才的重要性。如今,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为目的的科学传播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科学传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沟通民众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和媒介,科学传播人才自身的科学素养直接影响着向民众传达科学知识与信息的效果的好坏,所以大力培养科学传播人才,提升他们自身的科学素养势在必行。在日本,“科学传播人才”的概念包括科学馆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科学技术教育相关人员,科技类图书的管理员,科学技术相关的行政机关,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的研究企划、宣传、企业的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负责人,科学技术新闻报道相关人员,多媒体科学节目制作人,科学杂志的编辑者,科普作家,都道府县的理科实验教室、以市民为服务对象的科学技术咨询室以及模仿欧洲所设立的科学咖啡馆等科学技术相关活动的志愿者,以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为目标而进行科学传播的NPO非营利独立机构活动法人等。

自2005年起,作为文部省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项目,科学传播人才培养事业正式开始。被文部省所选择成为培养基地的三所大学——北海道大学、早稻田大学与东京大学获得名为“新兴专业人才培养单元”的援助,各自在本校的研究生院内开设了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相关讲座(课题的实施期间为2005年至2009年的五年间)。此课题于2009年完成之后,文部省进行了此项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项目实施课题的事后评价。在北海道大学所进行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参与此次培训讲座的学生继续着以科学技术传播人才的身份参与社会中的实践活动;并且学校内新设了与2009年已经结束的“科学传播人才培养讲座”相同功能的活动单元,对于科学传播人才的培养仍在继续。在东京大学所进行的调查表明,通过此次项目对于科学技术诠释者这一新型人才之塑造的启发,学校自身内部开发了以科学技术与社会为专题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早稻田大学所进行的调查表明,受此次项目影响,在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该校新闻学院中,确立了系统体系的教学课程大纲,以培养“文理融合的新型科学记者”。因此可以说,“科学传播人才培养计划”不但大获成功,而且对大学的人才培养活动也带来了有益启示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响应时代的需要,不仅仅是在上述三所大学,在日本全国各地的很多大学都相继开设了以培养具有丰富的科学技术相关知识与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项目。东京工业大学开设了“科学技术传播论”的课程;名古屋大学展开了“科学传播培养事业”;2005年4月,大阪大学开设了科学传播设计中心(CSCD),同时还没立了以普通市民为服务对象的科学咨询处、科学咖啡馆、哲学咖啡馆,以科学技术交流和纠纷解决为目的的专题讨论会、中小学教育中理科教育教案的设计与实践(阪大科学教室)等。

如今在日本,不光在大学有培养科学传播人才的专门讲座,科学馆、博物馆等也相继开设了面向全体国民的科学传播人才培养讲座,不管是谁,不管所做的是何种工作,只要热爱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就有资格参加培训,并在培训完毕之后投身到全国各地的科学传播活动中去。

总结

为了提升国民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在履行对社会的说明责任的同时,向全体国民传达科学技术领域的魅力,21世纪的日本不遗余力地颁布各种政策、采取各种措施、组织各种活动来谋求国民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如果说最初管理者和科学研究者们只是单纯希望社会中国民了解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然后国民从生存意义上关注科学技术的价值,那么现在则是希望通过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传播和交流,提高本国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最终达到本国国力的增强及其在世界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对于之前20世纪末在日本国推行的“公众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理念及其相关科学技术活动,总是给人以“公众是一个空口袋,科学界的任务就是将科学知识直接灌输进口袋”这样的印象。与此相关联,以往的科学家们只注重基于客观事实普遍真理的各种探究,而完全忽视考虑到自己所做的研究是含有应用于社会的价值及其涉及善恶判断的伦理。如今人们意识到,国家对于科学技术相关研究进行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回报于社会,对于拿着国民税金进行科学研究的研究者们来说,应当考虑到自身研究对于社会的价值,国民有权了解科学家所进行的研究,并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因此,如今日本公众理解科学模式产生了由“单向模型”向“双向模型”的变化。

日本如今科学素养培育的“双向模型”否定了之前科学知识仅仅是从“科学界这一方流向“国民”的单向式无反馈、缺乏沟通的科学传播过程。“双向模型”是以一般国民与科学界的专业研究人员地位相等为前提的。在当今“为了社会的科学、社会中的科学”的现实语境中,政府和科学界邀请广大国民了解科学、参与科学。因为只有在双方进行互动交流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促进科学传播,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科学界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决策者在本国科学技术相关知识的生产与利用过程中,开辟民主讨论的渠道,以获得国民对于科学的信任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持。

猜你喜欢

国民科学素养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一直难忘
高地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