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初阳的语文思维教学

2016-05-30王嘉玲

西江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语文思维教学

王嘉玲

【摘要】:学生语文思维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施教的主动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决定的。通过解析郭初阳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实例,有助于启发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追求学生成绩的同时关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郭初阳;语文思维;教学

所谓的语文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运用汉语进行认识与表达、审美与创造、鉴别与吸收的思维活动中,借助于形象对语文对象展开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过程。语文思维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教自己,学会自己采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思考和语文相关的问题。因此,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郭初阳的语文思维教学方法通过其教学案例可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先斩后奏法

郭初阳《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实录中的情形:教师提出“诗人在这里所谓的‘现在究竟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而‘过去,究竟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在诗歌中,它涵盖了多久?”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还不能准确的把握,但大胆地做出猜测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依据,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肯定或否定之中通过文本及作品的时代背景探究出恰当的答案。这正如杨振宁说的:“我跟泰勒学了很多东西,他的想法比较直觉,其好处是触角伸得非常之远,往往把在没有看清一个东西的时候就抓住了它的精神,然后再想办法把中间连接起来。虽然中间的路不见得每次都能连接上,但是如果你不去伸那个触角,你就永远走不远。”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问题时,不要非等到把钉子钉到板子上才下结论,可在问题一出现时就大胆做出判断或猜想,然后再寻找问题与答案之间的联系。这种培育方法符合直觉思维非逻辑性的特征,一方面,当学生一下子找不到答案时,与其闭口不言,坐以待毙,不如让他们大胆猜想;另一方面是在知识条件不充分的时候,也只有依靠猜测来完成,否则也无解。

二、厚积薄发法

郭初阳是位具有良好学识和广泛阅读兴趣、博览群书的语文教师,同时也是位向学生推崇读书的老师。在课前预习中他给学生提供与文本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愚公移山》课前预习时,他给学生提供《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体力还是脑力》等阅读材料。这能让学生在课前改变传统解读先入为主的观念,从而做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并且他喜欢给他的学生开书单,但不是当作业来开,而是在上课时上着上着就说“我突然想到一本书……”或者“某某某曾经说过……”,然后有感而发的指点一两本。在教师这种点滴浇灌的日积月累当中,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得到开阔并形成一定的知识板块。

互文性文本解读也是其促使学生“厚积薄发”的一个重要手段。他说“有效意义的生成,立足于欣赏者(学生)充分的资料搜集与阅读之上,否则泛泛而谈,尽是隔靴搔痒,但有言说,俱无实义。”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他用筱敏的《鸟儿的理想主义》、影片《群鸟》以及《放鹦鹉》等与《珍珠鸟》构成互相解释的文本群,不仅使学生理解作者所寄寓的表层意义,还深刻地指出,“此文中作者的沾沾自喜与津津乐道,实有‘欣赏囚禁的嫌疑”、“此文,实是研究中国作家自由缺失的下意识表现的最好案例”。这样的解读便从狭隘的就文解文,上升到了从文化的高度来对文本进行关照了。将课文移置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中,突出了课文的多重意义,给予学生多重启发。

学生能够对文本产生异于传统的解读,这种灵感或直觉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是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才会出现的。因此,语文思维的培养基础便是在语文知识加上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在此基础上,可调动的语文思维的元素就越多,形成各种直觉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正是这种厚积薄发的教育方式,才使得郭初阳所教导的学生不囿于传统文本的解读,产生新的思想碰撞,得出新的具有个性化的想法。

三、追根究底法

在《愚公移山》中假设自己是智叟会说什么这一问题中,一个学生说“靠山吃山,你现在把山移走了,我们靠什么吃饭?”“还有什么可说的?”“这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代表”“怎么讲?”“因为自然界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像他这样掠夺式的开发,已经超过了自然自净能力的限度,必将遭到自然界更加残酷的报复。”“一个环保主义者,我倒想起杭州灵隐一个著名的景点”“飞来峰”“峰自何处飞来?后来两座山到哪里去了?”“朔东、雍南”“那边有没有人?有没有像愚公这样年纪很大的人?山阻碍人的出路这一个问题,有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等等,一连串层层递进的提问,激活學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高速运转起来,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理解。对于语文判断力和抽象思维的培养他要求学生用尽心思去思考,想出多种结果,因为语文思维的空间是广阔而自由的,只有让自己的想法纵横驰骋,让不同想法产生对撞,才会得到更多意外的收获。

四、不拘一格法

不拘一格,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式对当前思维的影响。在郭初阳的教学中,体现在对教师权威的弱化和将话语权归还给学生上,《沉重的时刻》的课堂上,他说:“那么我想这样做,接下来,各位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在这张稿纸上面,写上一个你认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你对这首诗,你觉得——或者说你最大的疑问,或者说你最大的发现,或者说你觉得这首诗中一个最大的关键等等。总之,你所写下的这句话要包含的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最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段话多次强调“你”即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个体性,注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而不是教师的知识性讲授和灌输。此法还体现在培养学生想象力上,目的是打破既定事实和时空的界限等对思维的限制。《愚公移山》中,他让同学们假设自己是智叟在文中两处可以发言的地方对愚公做出回应;在《珍珠鸟》中,让学生假设鸟儿被放出来控制了整个地球,人被关在笼子里成了珍稀动物,思考自己有什么想法。这些案例中呈现的想象手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再造性形象思维,让学生思维的空间得到拓展,不仅仅局限在旁观者的角度,使之真正进入文本中去探求文本的深刻内涵。

五、集思广益法

小组讨论是郭老师课堂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项链》中讨论关于马蒂尔德的性格是否发生变化时郭初阳就提出:“好,同桌两人,可以交换一下意见”,在比较灰姑娘和马蒂尔德的区别及《项链》的创作是如何创造性地改写、颠覆《灰姑娘》的童话模式这两个问题时,他又说“好,我们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前后四人一组”;《父母的心》中“我们这样把,小组内交换一下意见,等会我请同学回答,ABCD,这样,每组的A同学,上来书写‘父母的心是什么,要写一个词语,然后C同学来解释。所以你们要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可见,在其教学中既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团队协作,小组讨论这种集思广益的方式,借助不同的思考结果彼此交流,由于各人的起点、观察问题的角度、研究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不同,在分享、对照、比较和切磋的过程中,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

综上所述,郭初阳的语文思维教学充分体现在他的課堂之上和课堂之下的方方面面,其运用的这些思维训练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冉正宝.语文思维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溢然.形象·抽象·直觉[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9.

[3] 郭初阳.言说抵抗沉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郭初阳.颠狂与谨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语文思维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试论在高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探究
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推论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读带说,以说促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