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春一都山歌传承与创新

2016-05-30李玉花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保护特色创新

李玉花

【摘要】:一都山歌是闽南文艺中的奇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流传最早最广的歌种,它很好的保留了很多古语、谚语,是很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形式丰富,曲调简单,易于流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多以男女对答交替进行为主。但是现代传媒影像的发达进步,年轻人都被更具流行的音乐所吸引,原汁原味的山歌倍受冷落和遺忘。一都山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传媒传播并和生态旅游业充分结合起来,以及曲风和表演形式不断的创新,才能被新时代年轻人喜爱和传唱,重新焕发出时代的艺术气息。

【关键词】:一都山歌;特色;保护;创新

一都镇地处泉州永春县最西部,一都之名,始于元代,因南宋理学家朱熹和陈光在此吟诗唱和而闻名,现仍保存有“月蓬第一峰”、“寒竹风松”等墨迹。一都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始建于宋、兴于明的岱山岩,以及莲花山森林公园、竹海風景和三岭美丽乡村等,更是盛产山歌的乡镇。这里约2万人生活在200万平方公里的群山里,人们一直保留着唱山歌的习惯。一都山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目前尚存的歌谱,最古老的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这里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我小时候住在大山里,山野田间时常回荡着歌声和笑声,我的妈妈也是知名的山歌好手,偶尔也会在别人的起哄下来几嗓子,解解闷。一都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我想我会走上音乐道路,和最早的音乐启蒙——委婉高亢的山歌是分不开的。

说来有缘,2014年5月份一都镇镇政府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办“一都山歌小镇”旅游业,因我在文化馆从事音乐又是从小唱山歌的一都人,所以受镇政府邀请回家排练山歌节目。使我对山歌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我也从此深深爱上了唱山歌,我们一都山歌具有曲调固定简单,语言通俗简练和即兴的特点,堪称闽南文艺中的奇葩,在山间野外抒发内心感情、为老一辈群众所喜闻乐唱的一种短小的歌唱形式。一都山歌形式丰富,种类多样,从形态上看,可以分为 “山歌号子”、“加头接尾山歌”、“接尾山歌”、“问答式山歌”、“七绝山歌”等;从表演形式看更多的是男女对唱,一答一和,交替进行;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爱情山歌、劳动山歌、革命山歌、感叹身世山歌、戏谑娱乐山歌等。但不管是什么内容、什么形态,大多是农家男女在田间劳作、上山砍柴和挑担赶脚即兴吟唱出来的,是一都劳动人民从肺腑流出来的心声,其中《手巾歌》、《艰苦歌》、《陈三歌》和《石榴歌》等100多首早期山歌还保存得不错。《妇女翻身歌》、《采茶歌》等都是解放后的作品。这些古老的歌谱被歌手们奉为“珍宝”。这些山歌,有的吟诵动人的故事,有的讲述朴素的人生道理,比如:“树要大丛(棵)才有荫,水要大港(量)才会清,火要大把才会光……”。还有一些是对生活现象的细致观察,比如:“后头(屋后)一丛(棵)桂花树,糖蜂飞来费(荡)千秋;娘子生来白甲(和)幼(嫰),亲(好)像竹纸(膜)包红绸……”。山里人唱山歌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唱得文绉绉,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他们善于运用引用、比喻、想象和夸张等手法,很富有挑逗性。歌者绝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来源。他们见啥唱啥,信口拈来,开口成歌,甚至有点“黄”,妙不可言。

以前人们文艺生活匮乏,山歌是他们主要生活娱乐,每个村落都出了几个山歌能手,今年88岁的李宿可谓山歌传奇。出生于一都镇光山村的她,14岁那年就开始唱山歌,70多年来几乎不间断。还没出嫁前,李婆婆就用毛笔抄录了好多本歌词,年老后则请人用钢笔抄写,她的歌词、歌谱、磁带可以装一个大布袋。几十年来,一到晚上,她时常独自一人坐在小楼上唱唱山歌解解闷。她回忆说“那会儿才50多岁,一次到田间割草,遇到两位从永春锦斗镇来的扛木头的中年男子,他们看到我就笑嘻嘻地唱道:“新做的菜篮六角星,割草的娘子真好生(年轻),兔子有喂多少只,一斤要卖多少钱?”,如今已经眼花耳背的李宿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幕,“我立即就对唱起来:新做的菜篮六角星,割草的娘子不好生,兔子有喂几十只,一只送你不免(要)钱”。那两个男子知道遇到老歌手了,后来对不上歌,就只好灰溜溜赶路了。说起李婆婆,村民们对这位老歌手崇拜得很:“李婶是个歌迷,她的记忆力超好,现场应变能力很强。不过,她的歌词有些太露骨了,听了会脸红。”几个邻居噗嗤地笑起来说。

我老家黄田村陈山小组也有个山歌能手李老师,他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记得有一年暑假,那是他一生中最出名的一场对歌,我也有幸见证了。“几十年前了,那会儿我们还是年轻小伙子呢!跟人对歌,输了。”50多岁的李老师时常谈起往事还忍不住哈哈大笑:“那天,我们两三个年轻人正在田里割稻谷,看到几个赶集的大田县年轻姑娘经过,我们一下来劲了,想逗她们玩一下,于是就挑起了对歌比赛。没有想到那些姑娘个个都是山歌高手,结果唱到太阳下山还兴致勃勃,于是双方约定第二天再战”。满心不服气的李老师当晚一边招兵买马,一边找来歌谱抄写,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早,五六位小伙子信心满满地再次来到约定地点,当然后面还跟了一堆看热闹的我们。老李说:“猜想着对方不敢应战,没想到,才等了几分钟时间,她们就来了”。比赛进行到中午胜负未分,于是,两边的年轻人就地凑成一伙吃带来的干粮,真的应了那句——要吃红柑(柑橘)挖来栽,要唱山歌最(任)你来,今日设(对)你哪袂倒(不会输),明日兜豆(带饭)阁(又)再来。他们吃完了接着比,最后小伙子们输的心服口服,却开心的不得了。歌手们也许并不太在意输赢,而是在歌唱时体会那种直抒胸臆的快乐吧!

我们山里人唱情歌,感情真挚热烈,抒发男女间的爱慕和相思,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有“印象刘三姐”之称。 例如,一对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就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一条路仔白闪闪,对面娘子叫什名,什名什姓给阮说,不通(用)给(让)阮问别人”。女方含羞对答:“今日出门好头彩,跄(遇)着郎君这路来,并无和你相呼约,都是天地骁(会)催(安)排”。婉转地道出了自己心中喜悦,但不敢贸然表示情意:“葛藤(一种植物)出世尾笑笑,鲤鱼下水尾那(在)摇,良君生来阁这笑,路途太远不得着。”男方立即喜悦对答:“总要(如果)两人有相想,不管一人带(住)一乡,陈三生在泉州府,哪会潮州找五娘”。姑娘为了更确定男方心意,再次试探对方:“新开水圳(沟)水祙(没)清,新交朋友不知情,若有钱银不敢用,惊了郎君起侥心。”男方一听姑娘心中有疑虑,赶紧答到:“大雨哪来归归穗(条条状),鸭母讨食嘴开开,卡早(以前)阁(和)你不相识,这久(时)相识拆不开”。姑娘心中暗喜,便敞开了心扉答道:“上条路子下条弯,若有消息报人传,和哥相好若有梦,要叫父母来交关(洽谈)”。双方表明心迹后,各自欢欢喜喜、依依不舍地回去了。一都姑娘们大胆追求爱情,大多个性直爽,从不扭扭捏捏,喜欢上了对方,就对爱情至死不渝。

当然也有唱情歌对唱纯粹戏谑娱乐,他们之间不一定有爱情的。更多是赤裸裸热辣辣的调侃。你听山上有采茶姑娘在唱山歌:“四句歌仔人说好,四句歌仔谁人无,人来客去不敢念,上山爬岭念贴投(玩耍)”,男方停下手中农活唱到“溪水清清竹排贴,娘子今日不挽(采)茶。装甲(打扮)水水来贴投(玩耍),来对山歌免坏世(害羞)”。看女方不予理睬,男方继续唱道:“对面松柏双脚嘟(开叉),从我设(对)歌不八(没有)输;这摆(次)哪会设(对)输你,甘愿给你做丈夫。”女方实在在忍不住回应到:“一条大路平坡坡(平坦),人有水某(漂亮老婆)你呢无,你哪骨力(勤劳)勤苦赚,要得水某没惊无”。山野田间时常会有人即兴对歌,但是往往对唱不了几个来回,就有一方忙于农活,没有搭理,也就没有了下文,各自又归于平静,或者有的先忙完回家去了。这也许就是田间小憩放松心情,减少疲劳的调剂品吧!

还有一些男山歌手会在酒到八分时,唱一些曾经被认为是“糟粕”和“黄色”的山歌。我第一次去排练,席间就听到一都三岭村长唱山歌:“新作田岸条条光,新捉猪仔不吃糠,新娶娘子不脱裤,等娘脱裤天大光(亮)”。引得男同胞开怀大笑,女同胞掩脸笑骂,仙友一位老歌手更兴致了:“娘子胸前平平大,不知要摸哪一抹(边)”。其他人也会应和“不惊(怕)您厝有恶狗,不惊(怕)您翁(老公)有拳头,您翁会追我会跑,跑会过手(成功)是阮侥(厉害)“诸如这样的的“黄色“山歌”却是最多人私底下传唱,也是给人印象深刻最容易记住的山歌。这种”糟粕的山歌虽然登不了大雅之堂,却是实实在在长久存在,经久不衰的民间娱乐山歌,这也许和东北二人传的相似之处吧。

电影“刘三姐”里的一场戏,刘三姐和乡亲们的一唱一和的对歌,震撼亿万观众的心:什么水面翻筋斗咧——嘿料料罗!

什么水面起高楼耶——嘿料料罗!

其实,像这样的山歌在一都并不少见:

问:什么没骨半天飞?什么没骨滚土沫?

什么没骨爬山岭?什么没骨蛀柴皮?(蛀:“就”)

答: 田倪没骨半天飞,蜈蜞没骨滚土沫;

蛟稳没骨爬山岭,白蚁没骨蛀柴皮。

问:什么出世直溜溜?什么出世弯甲虬?

什么出世“三股打”?什么出世费千秋?

答:称杆出世直溜溜,称钩出世弯甲虬,

称索出世“三股打”,称锤出世费千秋

在和老歌手的接触中,不少歌手不无遗憾地对我说:“几十年没有公开场合大声唱过了,都忘记了。”没有办法考证当时为什么禁止唱山歌,但是我相信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可是,爱唱歌的人们还是要唱,一个人小声唱,几个人聚在一起偷偷唱,有这么一首山歌,唱的就是禁令:

这久公社有规定,

大小四句要叫停。

给恁大小说不信,

干部若知会批评。

另外还有一首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放算来三十外,

什人叫恁念山歌。

恁若念歌要设(调侃)我,

捉恁劳教去担沙。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都山歌流传几百年,保留了很多的古语、俗語和谚语的成分,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这样一种独具特色的却又将渐渐消逝的文化,我们正在申请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山歌才能走的更好更远,所以从2014年以来,我们致力于尝试山歌的再度创新。

(一)原生态腔调融入现代元素

为了让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深入了解和喜爱很重要,但是,山歌讲究“原汁原味”,原来的曲调却又简单拖沓低沉悲伤,不少是对当时苦难生活的哭诉,包括爱情婚姻的不幸与悲惨。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感增强,艺术欣赏的要求也更高了,原来的曲调年轻人很抗拒地称之為“死人调”,更别说引起共鸣和歌唱了。比如,我们把山歌编排成一个爱情剧,中间加入对白和舞蹈表演,曲调融入现代流行乐元素,在原有基础上,编排的更加轻快活泼,韵律感十足,音调也适当提高上扬,歌词以幽默诙谐为主,演唱形式采用了独唱、合唱、对唱,尽量勾勒出新时代气息,表演的场地也多变,可以在茶园田间、小溪竹排,甚至搬上舞台,走进校园,走出家门去交流,只有这样年轻人才会被吸引,才会爱听爱唱,再现一都人人说山歌,唱山歌的热闹景象。

(二)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传播

小时候会唱几句山歌都是从奶奶和邻居大婶口头传授学的,还要关门小声唱,因为山里人腼腆,山歌只有到了深山野外,才敢放开喉咙抒发感情,偶尔恰巧山里有人,就会热闹地对上歌了。随着熟唱山歌的人老去,年轻人多数不会唱山歌,要拯救山歌,只有培训一批年轻歌手,搬上舞台表演并录制成影碟CD或者视频,方便大家传唱。因此,我们经过三周的紧张编辑和排练,2014年5月永春一都镇政府组织拍摄的《茶园山歌》终于出版,同年出版了《一都山歌集锦》,并在当地电视台连续播出,视频也在网络上流传,掀起一股一都山歌热潮,很多一都游子,跟着微信流传开的视频唱山歌,似乎回到了梦里的乡愁故里。一都山歌的出版受到了来自各界的如潮好评。

(三)组建山歌队登上时代大舞台

2014年8月我负责组建和培训了一支山歌队,这支新形式新唱法的创意山歌队,长期在三岭美丽乡村演出。山歌队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汇演,引导群众唱山歌,扩大了一都山歌的影响力。2015年11月山歌队参加了中国文化部举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泉州),引起很大反响。2015年3月参加了厦门同安区莲花镇小坪莲花煲歌节,山歌主要是独唱和对唱,互相问答的对唱的在福建许多地区称“褒歌”。莲花褒歌起源于16世纪中叶(明代嘉靖年)的小坪地区及毗邻的安溪各村,并通过祖辈的演唱流传下来。山歌节汇集了闽南各地的山歌高手,他们都是一对一的对唱,而我们的新型山歌,是四男四女,有合唱和对唱,中间加入有趣逗笑对白和舞蹈,更主要的是我们把歌词串成一出爱情小戏,清新又新颖,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表演引起了媒体的纷纷采访报道,德化县山歌手老苏对我们竖起大拇指,说他们回去也要创新,要融入现代元素。我们还多次举办山歌歌友会,每当歌会举行,场地都被围得水泄不通,笑声、喝彩声不断。得到观众喜爱,山歌手们积极性更高了,经常和老歌手学歌和编写新歌词,大大推动了山歌的繁荣发展。

(四)山歌文化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2014年永春县一都镇三岭村被县里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该村突出“山水”特色,建设了人工湖,修建景观坝,沿湖建设栈道、观景亭以及观光码头,整个乡村环境焕然一新。看竹排上的山歌手唱出有韵味的乡愁“溪水清清竹排贴,娘子京日不挽茶……”在三岭村的湖面上,竹筏荡起微澜,两队男女正深情对唱着山歌。听着自然纯朴的山歌,让人仿佛看到了闽南版的《印象·刘三姐》。因为有传统山歌的融入,文化色彩更浓烈了,永春县一都三岭村挤进了泉州市2014年度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九名,受到了领导的表彰。同年永春县一都镇把美岭、三岭、苏合三个村进行捆绑打造山歌小镇。三岭村虽然地处偏僻,但通过挖掘当地的传统特色文化——山歌民谣,为这个宁静的山村播下了旅游的因子,让发展乡村游成为可能。2016年5月一都《山歌旅游节》隆重开幕,弘扬独具特色的山歌文化与美食,向游客充分展示了一都人的山歌情节和智慧,大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这里每个周末都能接待4000多位游客,自今年1月份以来,已经接待游客5万多人,带动旅游收入100多万元。

一都山歌是闽南文艺的瑰宝,它的传承与发展,首先我们要靠老一辈歌手的口口传唱,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传媒扩大歌唱人群,以及把山歌和乡村生态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其次把山歌纳入当地音乐课堂当中,培养新生代山歌接班人,使一都山歌成为闽南一朵永放光彩的艺术奇葩。

猜你喜欢

保护特色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