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化视域下歌咏对人的认知与情感影响探微

2016-05-30高楠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歌咏社会化个体

高楠

一、人的社会化过程是由社会—文化所决定的

庄孔韶在他的《人类学概论》里对社会化作了这样的解释:“社会化指的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相整合的过程。”①人生来便是社会的产物,他的言行举止、礼仪教养、心理品性等都是在社会的环境中养成,受文化的深刻影响。社会化是“文化的继承”,是使社会发挥维持与继承的作用。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以人类长期所积累下来的文化为中介的,“社会化”的严格意义是“文化化”,只有通过“文化化”,才能化民成俗,化民成性。②

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的最为重要因素。主要指人生存于其间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其中包括文化、学校、家庭、同辈群体等。对人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及人对现存社会结构的适应正在通过教育互动进行着。教育实践及其培养个人适应社会的一切社会互动形式都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因此,人的整个个性结构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化的结果。

不同社会的文化中有许多内容是带有普遍性的。比如:音乐、舞蹈、游戏、仪式、宗教以及相似的道德规范等。这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内容它的作用表现在:①通过文化传承,了解前人的生活经验;②向个人传递本群体或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③使个人能够顺利的与他人及群体建立社会联系。社会化意味着个人不仅适应着社会及其文化,而且这种过程适应本身也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

二、认知与情感的逻辑关系

认知与情感是构成行为的两个方面,认知使行动结构化,而情感是行动的重要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认知影响情感,没有认知,就没有情感,情感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广生的。行为模式中,只有感知与理解的参与,才有情感的存在;而且,情感的发展依赖认知结构的发展;另一方面,情感也影响认知,没有情感,认知就不能顺利的进行。

情感对认知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个体的判断和决策。没有情感,个体就不能顺利的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决策;二是情感能够对个体的认知进行调节,促使个体对社会价值和目标作出承诺,推动个体按照社会规定的框架行动;三是情感具有符号的功能,能够为个体对他人及其行为的感知和推测提供信息。

认知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而社会化则是信息的主要来源,信息的内容与性质,都经过了社会化的选择,因为人是被其所在的社会地位社会化的。认知对社会化的影响只是问题的一面,另一面则是社会化对认知的影响。认知,无论是作为一个过程或一种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个体的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社会化也是一个情感过程。情感是个体社会化的动力,没有情感,社会化就不可能进行。同时,情感又是社会化的结果。情感的形成是一个社會化过程。

(如下图所示)

三、歌咏中的认知与情感

社会文化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多样的文化情感表达。人的本质,更多地表现在其社会性上,音乐形式可以理解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享受的需要,表现为人对感官、情感、心理、精神的愉快的追求。

音乐语言通过声音的运动来体现感情,旋律、节奏、和声和调式都是它的表现手段。人们通过他们来与世界发生交流,心与心发生对话,这种艺术不仅停留在表达情意,而且在更高的层次上满足人的审美愿望,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无论如何也能纯化人的心灵。音乐在精神塑造、心理认知与调适、社会规范与维系、身心娱乐等方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影响甚大。

音乐的社会化功能源自音乐作品本身。音乐之所以具有社会化功能,是因为音乐具有象征性。音乐的象征性作为个体或集体情感和价值的传播媒介,使得音乐既反映了社会现实又象征着社会理想。音乐作品通过象征性的形式和内容,将其所内含的叙述和象征信息传递给听者,对听者的社会化产生影响;然而美学功能论者的观点并不统一。

音乐与语言符号一样,能够将创作者、演奏者或音乐作品的观念、态度和情感直接表达出来,音乐就是通过音乐语言来影响听众的认知。音乐通过剌激听众的听觉,使听众产生联觉和联想,唤起听众的经验记忆和情感体验,情感中的认知成分,使得听众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获得了对自身经验——进而对音乐价值的理解。音乐的社会化功能是通过音乐的情感功能来实现的。

四、歌咏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1.塑造着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模式。

古往今来,歌咏一直是人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真情实感的体现。它就像一面镜子,从各个时代、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变迁、风俗习惯,以及精神风貌和伦理道德,表达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心理,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它又是历代人民生产生活以及政治活动的缩影。它对人们的心理认知和行为的塑造是一种潜移默化、潤物无声的方式,它靠自身的规约建立起一种文化氛围,自然而然地对生活在其中的人施以影响,塑造着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模式。

2.调节生产生活节奏。

歌咏一般以民众生活和理想为主要表现内容,用民众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以欢愉情感为主的具有善真内涵的社会文化模式。在今天的时代,每个民族的生活中都蕴藏着丰富的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和与自然相处表现出的无限强大的生命力. 各种文化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认知与情感及审美要素,在一首首欢快的歌曲中,在色彩纷呈的艺术形式里,民众的生命热望与美好祈盼一览无余。对调节生产生活节奏、整肃社会秩序以及精神建设需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

社会化源于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只有在实际的参与中,人们才能形成对歌咏的最初认知,体会歌咏中蕴含的情感,内化其中中的各种价值、社会规范、角色知识、行为方式和情感规范。

人们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首先是为了消除疲劳、调剂精神、从中得到愉快的享受,这体现了人类最本真的对美的追求。因为现在的人们不仅需要丰厚的物质享受,也需要高尚的精神享受。那是一种比吃饱穿暖更美好的生活,是一种需要了解各种文化历史知识,需要得到各种艺术享受的生活。当群众参与广场戏曲、民族歌咏的活动中时,一方面通过学习各种唱段,认知和了解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与奸诈小人,看到英雄人物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从而影响自身的行为;另一方面,群众文化反映客观群众对事物的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接受能力,对各种形式、形态美的喜好。人类在实践中创造了美并进行审美欣赏和审美愉悦,同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

总结

歌咏涉及到人们的基本生活知识、伦理道德、性别角色、人际交往、劳动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本文从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探微歌咏对人们社会化的影响,而且通过歌咏,人们能够认识社会的各种观念、价值、规范、行为方式和社会习俗,体验与歌咏中相关的各种情感。这些经由认知和情感而获得的社会化,又经由认知和情感,为人们参与歌咏实践活动提供了指导和动力。

参考文献:

①庄孔韶.文化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②陈元晖.论濡化[J].社会心理研究,1990(1).

猜你喜欢

歌咏社会化个体
高理红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秋的歌咏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