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20世纪西方戏剧理念的嬗变

2016-05-30马晨飞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幻觉剧场世纪

马晨飞

【摘要】:关于20世纪西方戏剧理念的嬗变有以下四条发展的线索:从模仿到真实,从剧本语言到形体语言,从表演到仪式和跨文化戏剧成为可能。20世纪西方戏剧理念嬗变的主要内容,是在现代与后现代语境下重新考虑什么是“戏剧”,其实也就是考虑什么才是“人”。西方在20世纪就完成了“现代戏剧”的重点建构,同时也完成了“现代人”的主要建构。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西方戏剧理念嬗变的过程,来体现20世纪西方戏剧理念的发展。希望笔者的阐述可以对研究西方戏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20世纪;西方戏剧;理念嬗变

一、20世纪西方戏剧多元化特点

20世纪西方戏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独特的多元化格局。在20世纪以前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戏剧流派,并且统领着其他的戏剧流派,顯得很单调。例如:17世纪出现的古典主义、18世纪出现的启蒙主义以及19初世纪出现的浪漫主义等。出现的每一个主流学派,都会有其代表作家出现,并影响所处时代的戏剧艺术风格与发展趋势。例如:歌德与席勒代表18世纪的启蒙主义,雨果与大仲马代表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等。

当西方戏剧进入到20世纪的时候,这种单调的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以前传统的现实主义观念,受到新的戏剧形式与戏剧观念的冲击。人们开始争夺19世纪现实主义的最高继承者的霸主地位,代表派别主要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社会主义、传统现实主义。苏联、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主要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戏剧基本风格,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北美国家,主要以批判现实主义为戏剧基本风格,西欧诸国则被西方现代主义所征服,成为其基本戏剧主流。这样就使20世纪西方戏剧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从此,以前戏剧中的权威不存在了。

二、20世纪西方戏剧理念嬗变的具体体现

(一)从摹仿到真实

1.摹仿——幻觉剧场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奠定了幻觉剧场成为戏剧传统,在19世纪末的时候,现实主义中的幻觉剧场逐渐发展成为自然主义的形式。幻觉主义的基础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換言之就是戏剧表演是在摹仿生活。摹仿品的舞台就是生活的复制品与附属品,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幻觉剧场主要缺少的是现代人的创造力。到了20世纪初,斯坦尼体系将幻觉剧场发展到了戏剧的高峰,并且在这一体系中发现了反幻觉剧场的源头。斯坦尼要求演员在表演时,将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也就是“演员不是在演哈姆莱特,演员就是哈姆莱特”,但是最后追寻的结果却是舞台上的“生活”比平常的生活更加真实,因为通过舞台上展示的真实可以揭露生活中的不真实。20世纪西方戏剧改革家,他们对戏剧的功能有着新的见解,对戏剧表演有着新的思考,所以导致了幻觉剧场到反幻觉剧场的一系列戏剧变革。

2.真实——反幻觉剧场

在20世纪初,舞台设计的美感,是反幻觉剧场运动的开始,其革新的代表人物有阿庇亚与戈登﹒克雷。他们反对幻觉剧场的演出摹仿生活的表面现象,主张使用象征主义设计舞台,使舞台趋向单纯化或者是抽象化。与此同时,各种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都冲破了自然主义幻觉剧场的束缚,使舞台的表演形式出现多样化。在这些剧场变革的流派中,其中梅耶荷德和科伯的剧场变革很特别。他们反对自然主义的美学起点,认为自然主义是一种低俗的艺术行为[3],同时也认为艺术是比生活更加高尚的。并且他们倡导的是与自然主义风格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里将史诗与悲剧区分的很清楚,前者是在叙述,后者则是摹仿。叙述要求演员演出剧中角色,但是摹仿则希望演员进入角色。戏剧作为一种表演的活动,就必须要让观众认同演员所演的角色,因此,演员在演出时一定要迅速进入角色,成为另外一个人。布莱希特希望不仅仅是将现实世界描述出来,而是将现实世界改变,这一点是布莱希特对现实主义幻觉剧场最重要的更正。这一更正完成了反幻觉剧场的运动,同时也标志着20世纪西方戏剧理念的嬗变。

(二)从剧本语言到形体语言

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有两条明显的主线:一是对于戏剧形式的研究,从剧本中心转移到剧场中心;二是追求戏剧本身的内在特质,让戏剧引领人类精神。传统的西方戏剧从古希腊到易卜生,一直是语言中心主义。戏剧的活动依据本中的语言为中心,基本上称为剧作家戏剧。但是现代主义则一直思考舞台的表演,由此“表演中心论”也是在20世纪初才被真正确立起来[4]。

1.以言语为中心

在20世纪初,有许多西方戏剧导演很尊重剧作家,还是想遵从传统的戏剧,以剧本语言为中心,但是著名导演斯坦尼却认为要以表演的形式与体系为主。斯坦尼认为戏剧的革新,主要是演员以及舞台表演的问题。他想让演员自己处于一个创作的地位,所以创下了斯坦尼体系。20世纪西方戏剧主要革新了两种理念分别是:“再生产型”与“创造性”,再生产型主张的是将“语言中心”转变为“表演中心”,而创造性则希望戏剧能够革新,抛弃戏剧作家与导演指导以语言为中心的观念。传统的西方戏剧以词语和对话为中心,因为戏剧只有被话语所支配,才不会失去对戏剧整体的控制。

2.以表演为中心

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表演革新家阿托尔创造了经典的“创造性”剧场。通过阿托尔的残酷戏剧,可以看到演员、舞台、表演等都各自还原。残酷剧是想通过梦幻与现实相结合,从而让演员发现真实的自我。但是这种思想只是一种空想,并不能作为具体戏剧的表演方法。质朴戏剧的代表人物格洛托夫斯基将“创造性“剧场推到了高峰。质朴戏剧将戏剧表演精简的只余下一些实用性的东西,就是可以抛弃演员的服装道具等,将演员作为戏剧表演的核心。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身体表演来刺激观众,脱掉观众的伪装面具,让观众也能够真实的表现自我。让观众与演员面对面真实的进行交流,还原演员形体表演的精神意义,最终实现从语言中心转到身体表演中心。

三、西方戏剧的跨文化性发展

20世纪西方戏剧的革新运动,从语言中心到表演中心和剧场中心的发展,必然在未来将走向跨文化戏剧,因为剧场中心是一种人类心灵和精神交流的仪式,而精神交流的仪式本身就是一种纯粹的文化标签。文化为戏剧赋予了真实的意义,那么一个民族文化产生的戏剧符号必然将超越民族语言的限制[6],为全世界的人类所分享。就单纯的戏剧而言,如果现代的西方戏剧已经超越了以语言为中心的戏剧表演,那么西方戏剧就已经具备了跨文化的可能。

戏剧的巨大挑战就是使跨文化成为可能,全球戏剧作家的艰巨任务就是探究跨文化的剧本语言。这关系到戏剧未来的发展走向。巴尔巴认为超越剧本语言的身体表演使跨文化戏剧成为了一种可能,他从表演的角度不断地研究演员的身体状况,对东西方演员的身体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发现了“前表现性“。但是巴尔巴的发现为全球戏剧建立了一个乌托邦,”前表现性“是所有戏剧家寻求跨文化戏剧的理想。西方戏剧的发展,为人们展示了大同理想的戏剧表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整个20世纪西方戏剧理念的嬗变,主要问题是在全球语境下,现代与后现代主义重新考虑戏剧的问题,考虑人类戏剧精神的问题。20世纪西方戏剧的研究主要是以戏剧的改革为中心,从语言中心到表演中心再到剧场中心,从故事中心到跨文化可能,西方戏剧的探索完成了对现代戏剧的完美构建,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类精神戏剧的完美构建,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让戏剧表演成为一种跨文化可能。

参考文献:

[1]杨毅.西方传统歌剧的创新与发展[J].音乐创作,2011,(3):148-149.

[2]韩久海.从拉康精神分析学看西方电影悲剧品格[J].电影文学,2014,(19):34-35.

[3]冉东平.从存在到虚无——谈西方现代派戏剧语言主体的缺失[J].外语研究,2012,(4):103-107.

猜你喜欢

幻觉剧场世纪
世纪赞歌
真实的幻觉
欢乐剧场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当代艺术家处于自以为是的幻觉中
远方
My School Life
论《日出》的剧场性
春天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