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缅甸乐器弯琴及与琵琶的相似点

2016-05-30钱小芬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琵琶缅甸乐器

钱小芬

【摘要】:在缅甸乐器届,有着多种多样的乐器。在这些乐器中,弯琴是缅甸人非常喜爱的乐器。弯琴的用途比较广泛,比如:在古代,宫廷演奏中会经常用到;在国家政府的招待会上会用;接待国家高级领导的接待仪式上会用到;还有在缅甸人的结婚典礼、以及各种各样的重大节日盛会上都会用它来进行演奏。在文中我对弯琴乐器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把它和琵琶做了个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弯琴;乐器;缅甸;音乐;琵琶

弯琴是缅甸人非常喜爱的乐器。弯琴的用途比较广泛,比如:用于古代宫廷演奏中会中;用于国家政府的招待会上;用于接待国家高级领导的接待仪式上;还用于缅甸人的结婚典礼、以及各种各样的重大节日盛会上。因此,我在此文中浅析缅甸弯琴。这样写的目的有两个:第一、能够对缅甸弯琴的情况有更加详细深入的理解。第二、可以把弯琴与中国的古典乐器琵琶进行对比分析。我在论文的第一部分,将会详细写出在缅甸,弯琴的起源以及弯琴在发展变化中的各种形状和名称的变化。同时,还包括缅甸人和弯琴之间的一些情况。在第二部分,我将会描述弯琴在缅甸各领域的使用情况,在这里我主要描述弯琴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和在音乐方面的运用。第三部分,我将会把中国的琵琶和缅甸弯琴之间的相似点做一个简单介绍。在结尾部分,我将会进行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缅甸人的乐器——弯琴

在缅甸民族文化领域,主要有五种乐器。它们分别为:铜乐、弦乐、皮革乐、管弦乐、打击乐器。然而弯琴、鳄鱼琴、小提琴、吉他、扁琴等就属于弦乐器的范畴。在这五种乐器中,属于弦乐的弯琴一直都是处于乐器的领导地位,同时也是缅甸人民所珍爱的乐器。不仅如此,也可以说弯琴在世界音乐界是一种重要的乐器。

(一)弯琴在缅甸的起源

在缅甸的许多古代文学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不仅现在,而且在历代的皇宫里都有使用过弯琴的情况。根据中国历史资料显示,在公元九世纪初左右,骠国国王派遣一个文化使团来到唐朝京城长安,表演缅甸古乐和精彩的舞蹈,备有各种各样的乐器22种。同样的,資料上也明显的显示,在音乐演奏过程中,用到的缅甸乐器也包括7种弯琴。[1]这点就证明了在公元九世纪,缅甸就开始使用弯琴。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缅甸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执政期间,缅甸和中国就有过交往联系,并且通过模仿了中国的古琴,从而创造出了缅甸乐器弯琴。然而,这种说法可以通过对比古代中国的弯琴和缅甸蒲甘时期弯琴的样子来得知。还有一种说法是,阿奴律陀在战胜了直通国以后,通过模仿孟族的乐器之后,就出现了缅甸弯琴。但是,目前在孟族的乐器中,并不包括弯琴。因此,缅甸弯琴仅仅只是模仿了孟族的琴乐器。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缅甸东吁王朝时期与泰国有过交往,所以缅甸弯琴是因为仿效了泰国的弯琴才产生的。但是,从蒲甘时期的墙壁油彩画上可以看出,缅甸弯琴和泰国弯琴是不同的。缅甸弯琴,从蒲甘时期至今,都是狭长的样子。

如果要研究作为缅甸文化根源的印度文化的话,那么就要追溯到大约公元前两百年,在印度就出现过弯琴,和蒲甘时期的弯琴一样,把它放在大腿上,用手抱着弹奏。在公元(320年—375年),印度执政的德茂杜博达王,既是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一名音乐家,在一些金币上还铸有他弹琴的样子,琴的样子和缅甸弯琴十分相似。以前,把印度弯琴叫做“维纳”,但是自从佛教教义开始衰落的时候,就很少这样叫了。在公元六世纪,印度学说再次兴起的时候,“维纳”这种叫法就逐渐消失了,又出现了“桑巴”这种叫法。[2]当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早在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即缅甸的骠时期,这种弯琴就传播到了缅甸。因此,可以说印度弯琴到达全缅甸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八世纪。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在骠时期,印度的弯琴就已经传到了缅甸。在蒲甘市的罗甘特班佛塔里面,在墙壁油彩画上面所书写的文字便是铭文。。而这些图像便是反应了佛塔的经历。然而,还有学者提到,据相关的碑文资料记载,蒲甘时期,在江喜陀王建造的阿难陀佛塔的墙壁的石雕塑上,可以看到有两幅弯琴的图像,这也是在缅甸出现最早的弯琴图像。对于缅甸人民来说,比起“琴”这个词语来说,更加习惯把这种乐器叫做“弯琴”。因为弯曲程度有点大,所以就叫做弯琴。在江喜陀王和阿朗悉都王没执政之前,碑文和铭文的著作上,还没有见到有关“弯琴”这个词汇的任何资料。然而,在蒲甘时期,绘制的图画上面的样子,就像如今的弯琴。从这些资料来看,就可以得知,蒲甘时期江喜陀王在位期间,曾今出现过弯琴。

(二)弯琴在发展变化中的各种形状及名称

说起弯琴的样子,那就可以追溯到缅甸有名的语言学家吴朴腊,把缅甸的琴大致分为三类:三角形琴、四角形琴以及扁形琴或桑巴。[3]如今的缅甸弯琴就属于三角形琴。而鳄鱼琴和琵琶就属于扁形琴的范畴。但是,如今所叫的桑巴与琵琶又不相同。桑巴是模仿了缅甸弯琴而制作出来的。弯琴系弦的板架和弯琴琴颈,即“把手”,都是用质地非常坚硬的杉树制作而成的。在弯琴上,有三处是厚的,三处是薄的。厚的三处分别是:中部、琴头部分和弯琴的尾部。薄得三处分别是:琴身两边边缘、鹿皮及弯琴系弦的板架盒。[4]正如琴颈对于缅甸弯琴非常重要一样,系弦的板架盒也对琴的声音十分重要。而且在切割琴颈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过分的太直,太弯都不好。为了使最下面一根弦和最上面的一根线的距离到达最合适,在做板架盒和琴颈的时候就要衡量好。在切割板架盒的时候也要注意,切的太厚,太薄对音质都不好。所以,要掌握好这个度。

大多數学者认为,在弯琴琴颈顶端的“蛮标”是后期才出现的。除了叫做“蛮标”以外,也有“巴彬”(意思为蛇发怒时头部昂起颈部鼓胀起来的部分)或“良月”)的叫法。之所以有“巴彬”的叫法是因为,有些人认为它像眼镜蛇发怒时的鼓起部分。而叫做“良月”是因为,佛祖在菩提树下修行,最终成佛才有了这种叫法。然而,就如弯琴琴颈的样子,有像黄毛豆兰蜷曲的、像猴子坐着、像鱼钩等的说法一样,也有的说是像弓的样子。[5]弯琴的材质,是用紫檀树材制作,质地坚硬,声音响亮。而琴身表面蒙上了一块褐红色的鹿皮。对于鹿皮,最好使用年轻母鹿的腹皮。在鹿皮没有绷紧之前,把弯琴边缘两侧横切,要用三根棍子撑着。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弯琴琴身就会扭曲。在蒙鹿皮的时候,用线一直绕了捆到弯琴琴身背面的方法比起在琴身边缘钉铁钉这种方法,可以使琴的音质更好。

弯琴的琴弦的材质以前多为丝线,因为丝线相对结实。然而,目前都使用比丝线更结实的尼龙线来作为琴弦。而且价格便宜,在音质上也没有区别。贡榜时期有名的国师认为,缅甸的弯琴只有7根弦。但是后来有说法是妙瓦底王吴萨把弯琴的琴弦发展至了13根。在貢榜时期,德瓦安达貌貌基 (公元1216-1294年),把弯琴琴弦发展到了14根。当时的很多歌曲都是用14根弦弹奏的。后期弯琴大师吴巴丹把弯琴琴弦进一步发展到了16根。[6]

综上所述,弯琴的样子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变化,已经基本定型,这里我将结合以上所述,对弯琴的样子做一个具体的描述。弯琴,在缅甸被誉为乐器之王。它的共鸣体呈船形,即琴身,用青龙木挖空后制成,上蒙一块红色鹿皮,四周饰以金色的波浪形花纹,从琴体伸出一细长的弓形琴颈,琴颈顶端的金叶是菩提树叶的象征,琴颈上用红色的绳子将弦系紧,每根绳下都悬挂着红穗子,可将弦上下移动来调整音高,中间有一系弦板,前端下部有一手把,琴尾隆起部分称做猴头。再加上飘舞在琴颈上的红色饰带,使这件乐器显得十分雍容华贵,精致典雅。

二、弯琴在缅甸各领域的使用情况

(一)在文学方面的体现

根据佛教徒的观点,在佛祖在世期间,就出现过弯琴乐器。是因为在佛祖快成佛的时候,他的母亲在天宫使用仙力将其送到仙境讲经,之后,在佛祖返回人间的时候,神仙和仙女们就用金色的阶梯和银色的阶梯围绕了红宝石的阶梯,并且佛祖在下凡的过程中,一位叫做彬思登卡的神仙,弹奏着仙琴送佛祖下凡。由此,因为和佛教内容相关,所以缅甸人民就十分尊重弯琴,并且把其放在家中比较高的地方。在缅甸古文学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文学家都会在一些古代诗歌中,加入一些有关缅甸弯琴的内容。由于缅甸古代宫廷作家,会运用大量的诗词来描述弯琴,所以在缅甸宫廷中,弯琴乐器家就得以出名。

在贡榜时期,波道帕耶,即孟云王,在位期间,妙瓦底王吴萨,就如在战场上打仗那样英勇一样,在文学创作和音乐艺术方面,也十分的杰出。妙瓦底王吴萨,曾经在皇宫中,跟着一位编鼓大师学过编鼓乐,后来自己还用编鼓演奏了一首曲子。另外,在阿瓦时期,比较有名的许多比釉诗中,可以见到许多作家,都专门加入了描述弯琴乐器的内容。此外,可以从蒲甘时期书写的铭文资料中得知,在比阿瓦时期和贡榜时期更早的蒲甘时期,虽然不知道流行哪种类型的歌曲,但是蒲甘时期还是使用过弯琴弹奏歌曲一样,在一些碑文里,与文学艺术相关的词语用法,也加入了对弯琴的描述。

然而对于上一章所描述的,如今缅甸弯琴的样子,在缅甸文学中也可以体现出来,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的这个谜语或妙瓦底王吴萨所写过一首描绘弯琴样子的诗中看出弯琴的样子,这个谜语是这样描绘到:谜语的中文意思是:“放在胸前,但不是孩子;不着地,却不是鸟;尾巴弯着,但不是猴子;长着胡子,但不是印度人”。诗是这样的: “琴身出于紫檀;弯弯的杉树,鹿皮蒙在上面,板架上固定着十三根黄丝线;尾部有细长的装饰物,放在膝盖上演奏,弹奏出优美的音乐,这就是宫廷弯琴”。从中可以看出,弯琴的样子,以及它的形状特征。

(二)在音乐方面的运用

除了在文学方面,弯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之外,在音乐方面,弯琴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根据阿瓦时期所创作的那些诗歌资料得知,在阿瓦时期,缅甸人就开始使用弯琴的七种调弦法。缅甸音乐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它的乐器和器乐。缅甸最主要的民族乐器是弯琴,这是缅甸所特有的弓型竖琴,我国唐朝时,《新唐书》上称它为“凤首箜篌”。[7]它最早的用途是为歌唱伴奏。现在常独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弯琴的音色清新雅致,娓娓动听。演奏弯琴的大师过去被冠以“天上的音乐家”的称号。在缅甸,不仅是音乐家会演奏弯琴,广大的知识分子又都以会演奏,欣赏弯琴音乐为自己必需的文化修养。而且弯琴的音乐特点、音色影响了缅甸整体器乐风格。今天弯琴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仍然十分活跃,有时还与小提琴和围鼓合奏,既保持自己的风格,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可以說,如今弯琴在缅甸的音乐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总之,可以说弯琴、围鼓和竹排琴三件乐器及其音乐是缅甸音乐的珍宝,也是对缅甸对世界音乐的贡献。

三、缅甸弯琴与中国的琵琶的共通点

(一)二者在名称及文学音乐领域的共同点

缅甸弯琴与中国的琵琶,自古以来就有联系。就从名称来说,“琵琶”之名是古人巧妙地结合音、形、意的造字手法产生出来的,为汉语中特有,并非外来词。其最初是对所有类似的弹拨乐器的指称。有关琵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两千年前。如东汉年(公元前25 --220年)学者刘熙在《释名》一书中写到: "枇杷,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像其鼓时,因此为名”。[.8]

不仅如此,如果要细看二者的联系。唐代是琵琶的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是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同样的弯琴在缅甸也被称为“乐器之王”,由此可知,中国的琵琶和缅甸弯琴在各自国家的音乐界的地位都是不容小视的。

此外,在文学方面二者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像弯琴已经融入了缅甸文学一样,琵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的影响也不小。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9]到了公元十五世纪左右,琵琶已拥有一批以《十面埋伏》和 《霸王卸甲》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儿高》《思春》和《昭君怨》为代表的文曲。所谓武曲,其特点是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 所谓文曲,其特点是以抒情和运用左手技法为主。这些乐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琵琶艺术的珍品。综上所述,二者在文学音乐方面有着一些共同点。

(二)结构上的相似点

对比一下缅甸弯琴和中国琵琶在形状构造上的联系。这样也可以使大家更加了解缅甸弯琴的形状。

首先,琵琶的形状构造,在东汉时期,琵琶的形状与现在不同, 其形状为直颈,圆形音箱,音位和弦数不固定。 弦数为四、五、 六条不等。现在的琵琶,颈部有弯曲,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呈梨形,音箱厚度薄,有四柱四弦,在琵琶制作方面,原来用的丝质弦改成了尼龙钢丝弦,有的甚至采用银弦,加大了琵琶音量和共鸣。但是一般来说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在背面用料方面,一般分为两种,用紫檀、黑料、老红木、花梨木、香红木等制成的是上品,用白木制成的是普及品,因为紫檀、 红木等木料善于在弹奏中发出自然泛音来。[10]

其次,弯琴的共鸣体呈船形,即琴身,用青龙木挖空后制成,上蒙一块红色鹿皮,四周饰以金色的波浪形花纹,从琴体伸出一细长的弓形琴颈,琴颈顶端的金叶是菩提树叶的象征,琴颈上用红色的绳子将弦系紧,每根绳下都悬挂着红穗子,可将弦上下移动来调整音高,中间有一系弦板,前端下部有一手把,而弯琴的琴颈由质地比较好的杉木制作而成。目前的弯琴有16根弦,均由尼龙线制作而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琵琶和弯琴在结构上仍然有着联系,琵琶的颈部弯曲,只是弯曲程度不像弯琴那么大,弯琴的弯曲程度已经达到一个弓形。二者虽然在弦的数量上有所区别,但是,都因为有弦而同属于弦乐器。而且在弦的材质上也非常相似。一般情况下,都采用尼龙弦,在整个琴身的材质方面,二者都采用比较高档的木材制作。二者在弹奏的时候均是抱着弹奏。无论怎样,琵琶和弯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点。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从缅甸弯琴的起源来看,早在缅甸的骠时期,就出现了弯琴。当时的骠国国王曾经派遣过一个文化使团到中国唐朝时期的首都长安,进行表演缅甸古乐和精彩的舞蹈,备有各种各样的乐器22种。其中的乐器中也包括了弯琴。

弯琴如今在形状构造上已经基本定型,我们也希望在今后它的样子能够发展的更加完美。然而,对于弦乐器来说,琵琶和弯琴它们在音乐界都作出了许多贡献。而弯琴,在缅甸音乐界得地位应该是可以称王了,它的地位是受到缅甸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所尊重的。当然能够弹奏它的人的地位也是十分尊贵的。如今的弯琴,不仅在缅甸,在世界上也可以称之为“文学艺术瑰宝”。

注释:

[1].钟志翔.缅甸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142

[2].《_refrmapmif;aumuf》armifcspfaz(r[m0dìm),1968:39-40

[3].《_refrmapmif;aumuf》armifcspfaz(r[m0dìm),1968:51

[4].《_refrmapmif;aumuf》armifcspfaz(r[m0dìm),1968:63

[5].《_refrm.apmif;》&mrnudkudkEdkif,1985:45

[6].《_refrmapmif;aumuf》armifcspfaz(r[m0dìm),1968:61

[7].钟志翔.缅甸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142

[8].灵玲孜,丁丁寇,会飞的小雏菊等.琵琶[J/OL].风雷火水, 2006[2012-02-15] http://baike.baidu.com/view/9360.htm

[9].灵玲孜,丁丁寇,会飞的小雏菊等.琵琶[J/OL].风雷火水, 2006[2012-02-15] http://baike.baidu.com/view/9360.htm

[10].灵玲孜,丁丁寇,会飞的小雏菊等.琵琶[J/OL].风雷火水, 2006[2012-02-15] http://baike.baidu.com/view/9360.htm

参考文献:

[1]钟志翔.缅甸研究[M].北京:军事誼文出版社,2000:142

[2]《_refrmapmif;aumuf》armifcspfaz(r[m0dìm),1968

[3]《_refrm.apmif;》&mrnudkudkEdkif,1985

[4]靈玲孜,丁丁寇,会飞的小雏菊等.琵琶[J/OL].风雷火水, 2006[2012-02-15] http://baike.baidu.com/view/9360.htm

猜你喜欢

琵琶缅甸乐器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学乐器
乐器
缅甸记忆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窈窕淑女琵琶妹
缅甸非常之旅
我的“反弹琵琶”
琵琶绝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