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民间书《蒂尔·欧伦斯皮格尔》看中世纪的德国

2016-05-30夏凤雪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面包师伦斯蒂尔

夏凤雪

【摘要】:《蒂尔·欧伦斯皮格尔》是德国非常著名的一本民间书。书中的主人公就是蒂尔·欧伦斯皮格尔。在德语里“蒂尔”代表“聪明”,“欧伦斯皮格尔”代表着“真理”,所以主人公的名字就预示他将用一些非常“聪明”的方式来告诉人们“真理”。主人公在德国的游荡村庄、城市以及不同国家的途中遇到了来自不同阶层的各色各样的人,书中对这些人的描述精彩又趣味横生,当然也颇具讽刺意味。该书自从1515年首次面世后在德国不断流传和阅读,直到今天在德国影响力巨大、颇受欢迎。在中国,该书的影响力却十分有限,只有相当少数的人们了解此书,研究此书的还寥寥无几。本文将对书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析以及当时的社会存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对中世纪的德国社会现状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民间书出现的理论基础

1440年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印刷术,为民间书的出现和传播创造了前提条件。这极大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从而进一步促进民间文学的发展。就语言方面,中世纪科学和文学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但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说的都是民间语,很大一部分人对高大上的拉丁语一窍不通。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民间语言的传播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促进了民间文学的广泛传播和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中世纪广受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是“Schwank”,即滑稽故事。滑稽故事的表现形式不一,其最初目的是通过一些恶作剧的滑稽的小故事来娱乐民众,主题也多为叙述日常生活趣事、社会等级制度冲突或者是社会矛盾冲突等,情节通常是弱方代表作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通过一系列别出心裁的小智慧小聪明愚弄或者战胜强的一方。在笑声中人们感受到了故事所表达的对社会道德沦陷以及传统固化的思维和行事模式的尖刻讽刺,其寓意发人深省,令人深思。这种文学形式为“饱受等级制度压迫,翻身之望渺茫的底层芸芸众生提供了一种精神慰藉和情感解放”(豪士·霍夫曼(2006):德国文学的基本文体风格和形象,58页)。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所处时代的社会弊端和不公,其教育意义不言自明。

民间书中的阶层形象

书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阶层是市民阶层,书中的主人公同市民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蒂尔出生于农民家庭,但他通常把城市做为自己的“据点”和活动场地。蒂尔愚弄市民的方式大多按照一个模式,即他为了能在手工业主那获得工作,假装自己是学徒,然后在跟业主打交道时他利用手工业主说话的缺陷来玩文字游戏,造成句意混乱,从而愚弄业主,进而达到批判市民阶层的局限性的高度。比如在“蒂尔·欧伦斯皮格尔烤出了猫头鹰和长尾猴形的面包”这个小故事里蒂尔成为了面包师的学徒,问面包师该烤什么的时候,面包师立刻不耐烦了,怒气冲冲的对蒂尔吼道:“你问我该烤什么?你到底是不是烤面包的?该烤啥就烤啥!烤猫头鹰和长尾猴!”从这段话语中不难看出代表市民阶层的面包师的易怒,毫无耐心以及专断的特质。蒂尔为了报复面包师,故意把最后一句话理解成字面意思,真的烤了猫头鹰和长尾猴形状的面包。当然面包师的意思是让他该烤啥就烤啥,按照面包师通常固定的模式来。所以当面包师外出回来之后发现蒂尔的所作所为之后,不禁对蒂尔破口大骂,“一溜烟冲到蒂尔面前”,“扯着蒂尔的肩膀”, 暴力粗鲁一面显现无疑。让蒂尔赔他面团钱,并且不给蒂尔发工钱,勾画出一个自私自利,毫不顾忌他人的形象。蒂尔竟然烤出了猫头鹰形状的面包,这对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对他来说面包师就应该一直烤传统面包。因循守旧同时也愚昧的面包师跃然纸上。通过这个故事蒂尔对市民阶层的讽刺和批判之意昭然若揭。

在“蒂尔·欧伦斯皮格尔买大木桶牛奶”这个故事里事情的起因是厨师向蒂尔抱怨说,农妇们现在在集市上卖的都是些不新鲜的果蔬、瘦弱的家禽,尤其是牛奶,都是她们掺了水的牛奶。蒂尔为了教训一下她们,找到一个大木桶并声称高价收购牛奶。农妇们闻言竞相赶来,争抢着把自己的奶倒进木桶里。桶满之后蒂尔对她们说他没有现钱,得以后再付奶钱,“几乎还没有人意识到蒂尔话里的意思”,“大家已经从四面八方争抢着打仗般地挤到木桶前”,“你推我挤” “骂骂咧咧”,只是为了取回自己倒进去的奶。为了取奶农妇们之间爆发了激烈的谩骂和争吵。这些农妇们之前结成了同盟,一同在奶里作假,但在蒂尔小小的利益诱惑之下同盟立刻瓦解,大家各自拆台。唯利是图,不讲道德,愚昧无知的农民阶层可怜又可恨。

除了市民和农民阶层,书中还出现了统治者阶层和学者阶层,但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成为了蒂尔的手下败将:从一味追求享乐,对蒂尔百般讨好的公爵到竟然要求蒂尔教驴学会读书识字的布拉格教授,这些位于较高社会阶层的人的表现更加令人惊诧和可笑。由此可知当时社会的腐朽和愚昧。

中世纪的社会现状和社会批判

中世纪的德国集市经济已经出现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蒂尔·欧伦斯皮格尔的洗礼和童年”里出现了有关集市的描述:“离城市越近,则集市越多。有人牵着山羊或者绵羊朝集市走去,有些则背上背着篮子,里面两三只鹅探头探脑的伸着脖子。这里描述的是赶集日的情形。城市的建立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货物交换,“农民可以在城市买到生活必需品,只要他们手头有剩余,就可以到集市上卖掉再去买手工业产品。”(参照 努瑟·皮特(2012): 德国文学—— 中世纪至近代社会和文化史,290页)。同样在“蒂尔·欧伦斯皮格尔和卖鸡的农妇”里也有关于集市日的描写:“说闲话声,讨价还价声,喋喋不休的说话声以及牛羊叫声交织在一起,沙拉、小红萝卜、黄瓜和南瓜色彩斑斓赏心悦目。”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集市景象。除此之外文中还多次出现行会这个机构。在“蒂尔·欧伦斯皮格尔藏在峰筐里”这一故事里蒂尔和母亲回老家,亲戚都想愚弄蒂尔而没有人询问他“属于哪个行会”,这说明行会对于普通百姓的重要性以及行会的普遍性。

蒂尔的恶作剧从本质上而言并不是故意愚弄他人或者给别人造成伤害,而是对社会不公和社会弊端的反抗。书中写到蒂尔出生的农民家庭在父亲死后每况愈下,因为没人从事体力工作养家糊口。除此之外农民还受到地主的剥削,要上缴高额租金。但国王的生活却是奢侈无度的,在书中国王对蒂尔说“宫殿马厩后面的草坪上全是駿马,你想要哪匹都行。”贵族终日无所事事,对蒂尔百般讨好,只是为了能让蒂尔取悦自己,哪怕损失钱财也在所不惜。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统治者生活的富贵,同时也表达出了贵族生活的腐化堕落,在其位不谋其政以及对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读者也能从书中感受到阶层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社会的严重不公,加深对蒂尔恶作剧的理解。

结语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蒂尔·欧伦斯皮格尔》这本民间书不仅仅只是一本讲笑话的书,而是有很深的社会批判意识。本书“不再一味摆出正经面孔,而是戏事嘲人,不避俗浊......有论者谓,文字一道,其所以人人者,壮词不如谐语”(沈婷,《文化研究》)。乍一看蒂尔·欧伦斯皮格尔是个傻瓜,实际上与同时代的人相比他在思考能力及深入事物本质的能力上更胜一筹。主人公故意的去追求语言的表面意思而使得人们惊讶至极或者离奇愤怒,不过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暴露这些人的无知、因循守旧以及揭示时代的种种弊端。这本书给当时甘于压迫和剥削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也给那些不满社会现状的人们提供了精神解放和慰藉。对于后人来说我们则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一个对中世纪德国社会的可靠的、直观而又生动的概览。

参考文献:

[1]豪士·霍夫曼.德國文学的基本文体风格和形象. 2006: 58.

[2]努瑟·皮特, 德国文学—— 中世纪至近代社会和文化史 .达姆斯塔特: WBG, 2012: 290.

[3]沈婷,《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面包师伦斯蒂尔
Rub-a-dub-dub
面包师国王
一位天才的诞生——毕加索作品展亮相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我的爱一直陪着你
DARKLY REAMING DOCUMENTARY
“抛售”艺术藏品,中国尤伦斯时代落幕?
青鸟
裸婚总统帕蒂尔
裸婚总统帕蒂尔
Buying Bread买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