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让中学语文课堂更具生命力

2016-05-30柴雪萍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情境情感老师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支配作用。将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则更能体现教育的完整性,也更易于实现教育的的价值。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要用情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自身潜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认为,通过情感的投入,保证全民个性发展,使个人天赋得以充分表现。我国学者在教育实践中对情感教育也进行了探索,有南通附小特级教师李吉林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情景教学”,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认识世界。这些情感教育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情感教育模式的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情感教育是将情感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去,依靠老师丰富的情感或饱满的热情、爱心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师生和谐相处,相互信任,从而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情感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对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中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价值体系的重要阶段,由于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和思想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到在校老师的影响和启迪。正因为如此,老师要带着情感去教育学生,将爱心、责任心等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环境渗透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以便感染学生,使学生自觉领悟其中的道理,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二是使学生更为理智。情感教育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主动地,老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认识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种靠自己的思考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叫理智。它不仅有利于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思维范式,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培养学生的美感。人的美感来自于心灵。学生心灵的浸润除了受之于父母,主要还是靠老师的引导。实际上老师对学生心灵的引导不是刻意的,是通过学生对老师敬重并受其影响潜移默化而完成的,因为情感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美。学生受老师的影响,他们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欣赏,如何审美,美感就在日积月累中得到培养。

情感教育是将情感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去,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逐渐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其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角,学生只是在灌输式教学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是僵化的,没有课堂表现,没有互动,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威严下被动学习但没有效果,师生关系很淡。在情感教育模式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热情,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大胆积极主动地表现,阐发观点,自觉地与老师互动交流。学生在课堂中自始至终能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愿意与老师接触,敞开心扉交流,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二是增进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能够折射出一个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和协调能力。中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相互帮助,共同努力实现理想。可在现实生活学习中由于同学间的性格、习惯、行为、认识水平存在差异,难免摩擦和矛盾。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成为同学间进一步沟通的障碍。在情感教育当中学生受到的是爱的教育,充满阳光和激情的教育,受这种教育氛围的影响,学生会自觉地呵护和珍惜同学间的友谊,彼此尊重和信任,即使产生矛盾或不愉快,他们也会懂得如何化解矛盾,增进友谊。三是塑造健全人格。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除了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实现大学梦想外,更重要的是在培养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健全人格。情感教育模式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了施展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课堂就是一个轻松、充满生机和思想的舞台,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怀,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心得和感悟,相互学习,相得益彰。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了爱、包容、坚忍……毫无疑问这些要素提升了个人品格,利于健全人格。

前已述及情感教育的理论、内容和意义,这充分说明情感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在现实中情感教育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情感教育缺失。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都在强调学生的发展,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益的,可我们面临的困惑是现行体制还不健全,还无法摆脱应试机制的束缚,考试成绩依然是评价教育质量的唯一标识。正因为此,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在课堂上还是唯我独尊,情感教育无从谈起。缺乏情感的课堂是死课堂,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结果是学生掌握的知识缺乏灵活与变通,机械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只会抹杀学生的创造力,扼杀学生潜能,这种畸形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必然导致学生许多能力不健全,无益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针对在现实教学中缺失情感教学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发挥情感教育模式在课堂中的作用。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有诗词歌赋,散文名曲等内容,这些文化精品本身对学生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容易接受。另外从教学情境的设计上语文更具有灵活性,能够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宽广的空间。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进行情感教育更能突显起作用。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实施情感教育,使语文课堂更具有生命力。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中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认识和掌握情感教育规律,把自己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教学环节的推动者,要避免灌输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课堂设计自觉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也得到解放。教师上课要有亲和力、感召力,使学生感到语文课堂是轻松愉快的,而不是充满压力与失落。

第二,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情感教育是把老师和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实现师生间的真诚沟通。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尊重就是尊重学生人格,不辱骂、攻击学生。理解就是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行为要理解,同时对有失学生身份的行为、习惯、语言等不利学生发展的要素坚决抵制。信任就是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放开学生。只有如此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保障情感教育顺利实施。

第三,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语文教学中每个知识点、每篇文章就是一幕场景,由若干教学情境组成,教师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语言环境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感受语言的魅力,领略意境。同时为学生提供施展的空间,相互讨论,交流学习,共享学习成果。这样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很轻松,一堂课学到的知识比较多,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知识拓展了,相应地能力也提高了。

(柴雪萍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734500)

猜你喜欢

情境情感老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