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苗助长的选修课程

2016-05-30许明宏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苏教版名著散文

我们都熟悉下面一则寓言: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高中时代本该是充满青春活力、想象和大量阅读名著的开阔眼界的时代,但是现在的高中生既没有自己支配时间的自由,更没有心灵徜徉于名著经典的空闲,面对如此现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真的合适吗?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吗?我们的教育策略符合孩子的长远发展吗?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常会有些迷惑。

一、现状分析

(一)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第一次去新华书店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服务人员问笔者要买哪些书,我说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他说苏教版共有几十本书。笔者一下傻眼了,不知道如何是好!也许是笔者的少见多怪吧,仔细翻看才发现,目前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写了大量的教材,除了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必修教材及相应读本外,还有《论语、孟子选读》、《史记选读》、《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红楼梦选读》、《现代散文选读》、《鲁迅作品选读》、《传记选读》、《语言规范与创新》选修、《短篇小说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写作》选修、《实用阅读》选修、《当代语言生活选读》等等诸多选修教材。

其内容无碍乎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还有汉语。

(二)学生现状分析

扪心自问,我们一直是读人教版教材长大的,从来没有读过高中那么多的教材,但是我们的语文却从来没有像今天学生这么的狭隘,回忆我们的高中语文,简单而有意味,而现如今的孩子却被教材压制着,永远看不到尽头。繁忙、劳碌,却没有时间读一部真正的名著。

(三)“己所欲强施人”的编著意图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己所欲是否就一定要施于人呢?看眼下的苏教版选修教材编著状况,就是己所欲强施于人的味道。

从编书者的出发点而言,可能是想要学生多读,把他们认为好的东西都编进教材,让学生一次读个够。希望把所有的精华都展示给学生,也希望通过对大量经典编写,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甚至把大学里中文系本科生的很多教材编来给我们的高中生,但是效果如何呢?中国的教育走进了一个怪圈,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教材都教授相似的内容,而且具有重复性,累赘性,浪费了大量的纸张不说,更严重的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读过大学的人回头再看我们的教育经历,编写的教材并不能让我们的眼界更宽广,而且更多的时候教材会成为我们潜意识中厌恶的东西。只要是教材里选的我们都不读,都没有兴趣看,甚至自己明明知道是好文章,我们也不读。

编书者可谓用心良苦,但是是否好心就一定能做好事呢?就像古代寓言中的那位宋人,嫌禾苗长得太慢,拔苗助长,反而适得其反。

二、弊端探析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以前应试时代的机械而代之以自主和探究,但是在茫茫的书海之中,如何能够帮助学生抓住救命稻草,挤过高考的洪流脱颖而出?于是各家出版社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颇费心思,想着既要和以前不同,又要与各家区别,那就干脆剥夺宽泛的阅读为有限的选修,于是选修版本悉数登场。但是教育和阅读本就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它主要来自于自己对未来的渴望和判断,以前的必读书目,现在久已不见,取而代之的就只是那些所谓的选修,而这种现象却带来了诸多弊端:

(一)挤占学生大量阅读时间

本该阅读的世界名著,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但是却要在课外完成,因为眼下学生的时间非常紧迫,既要上五本必修还要学近十本选修,尽管有很多是不上的,但是在主观上却给学生以暗示:这就是你们要读的书,学完了就没有问题了。于是众多的学生既不读名著更不读选修,因为既然编著者连一流的名著都没有放心上,只是几本薄薄的节选,那么选修就更没有必要读了。

(二)挤占教师大量选择的自由

对于语文学科有想法的老师而言,如何用教材教,会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但是对那些还没有形成自己体系和成熟思考教师而言,教什么和怎么教,很多时候都是一个问题,于是大量的选修教材的发行,在无形中压制着教师的自由选择权。而且很多选修的篇目并不是很妥当,很多时候只是徒留于虚名和形式,而没有真正从孩子的现状和长远的发展考虑。如《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更多关注文体,却未能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实际,很多问题对他们而言既陌生难懂又丝毫没有兴趣,除了浪费纸张而外,我不知道还有多少真正的价值;还有如《现代散文》选读中,很多文章并不具备代表性,而且一些文章也并不太适合高中生;甚至在选修版本的选择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如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选“樯橹灰飞烟灭”,偏选“强虏灰飞烟灭”。

(三)挤掉了人文关怀

在挤掉学生阅读时间,扼杀教师选择自由的同时,更为可悲的是挤掉了在课外自由阅读的时候应该培养的人文关怀,所以在看似为素质而弃功利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临时抱佛脚的更加功利的行为。

综上,过多的设立选修课程,一方面是给我们教师丰富了教学的材料,但是另一方面,过多的课程也加重和限制了语文教师的能动性,束缚了语文教师的手脚,剥夺了我们语文教师的自主性。语文究竟教什么?是教编书者编的一系列教材吗?以前人教版没有那么多的选修,不是也照样培养出了众多的才子嘛?而且,诸多的选修对学生也有不利的影响,束缚了学生读书的范围,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本来是给学生大量阅读经典名著的,但是现在的学生却很少有时间来读课外书,很多孩子甚至高中三年连一本名著都没有读过,这是孩子的悲哀更是我们教师的悲哀,抑或是我们教育的悲哀。而且现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所设立了诸多选修课程,比如《唐诗宋词》、《史记选读》、《现代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等等,和大学中文系开设的中国文学专题研读课程基本一致,我想编书者是希望我们的高中生能早点接触更专业的知识,但是是否把大学的课程搬到高中课堂,我们的学生就能达到大学生的水准呢?这种行为,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拔苗助长而已,真的希望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时候,能多一点实际而少一点形式。

(许明宏 江苏淮安清浦中学 223001)

猜你喜欢

苏教版名著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