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美·领略美·创造美

2016-05-30潘胜杰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美的笔者课文

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语文课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用课文中的美感染学生,陶冶学生。语文学科是学生直接接受美育的典型课程,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审美情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这是区别于政治、哲学、历史学学科的;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资源。然而,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忽视审美情感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对课文文本、作者思想情感的美的体验和态度,将语文学科上成了政治、哲学、历史学科了。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落实审美情感教育,应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义务和责任。

笔者的切身实践与体会是,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领略美、创造美?笔者的实践与做法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接受审美情感的涵养;多样朗读,感知品味,激发审美情感;利用教材,精心阅读,培养审美情感;尝试表达,创作实践,提升审美情感。

一、营造利于涵养审美情感的阅读氛围

阅读教学中,重视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们的好奇心、想象力,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利和结果,使阅读和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享思考体会、交流情感的互动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去,从中获得审美体验。新课导入时笔者注重情境创设,为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奠定良好的基础。或讲述生动的故事启发学生勾起情感的涟漪,或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音乐营造氛围激发美的感受,或制造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好奇心。教《天净沙·秋思》时,笔者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荒野幽径图”,配以琵琶独奏曲《忧思》,凄美幽怨的曲调让学生产生“断肠人在天涯”的共鸣,为使学生在整堂课中处于激动又酸楚的状态,为学生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对称美、和谐美奠定了合适的基调。

阅读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教学语言的运用,或抑扬顿挫,或娓娓道来,或充满诗意,或注重煽情,或生动有趣,或文雅优美,以教师美的语言来激发、感染学生美的情感。另外,因生而异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善于评价、激励,也能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营造良好氛围。总之,氛围的营造、情境的创设,教师要注重调用各种审美力量,挖掘各种审美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做好铺垫,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审美情感教学的情境。

二、多样朗读,感知品味,激发审美情感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所谓朗读,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朗读,或范读,或集体朗读,或个别朗读,或学生默读,采用多样方式引领学生揣摩、品味、领略、体会作品的美、思想情感的美。朗读中引领学生感受作品主人公的音容笑貌,体会作品的诗情画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作品主人公或作者命运的坎坷浮沉。如笔者在教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时,不断让学生进行朗读,分别进行了范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不断朗读、多样朗读中欣赏祖国的大好山河,感受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感受作者带给我们的雄心壮志。范读就是给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范读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饱含情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感其美,带给学生情感的熏陶、美的享受。如教学《天上的街市》时,笔者根据不同段落内容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神态进行范读,让学生产生无限遐想,将学生带入美妙神秘的太空,学生们在听中悟情、入情、动情、生情,与作者的情感体验和谐共振;《安塞腰鼓》教学中,组织学生集体朗读与分组朗读,让学生感受和体会铿锵有力的语言美、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安塞汉子的阳刚美;分角色来朗读童话《皇帝的新装》,在感受皇帝和大臣们虚伪丑恶的嘴脸、孩子的天真烂漫中,体会文章的滑稽美;引导学生用舒缓深沉的朗读基调进行自由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步》的浓浓亲情。

三、利用教材,精心阅读,培养审美情感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作者们对自然、人生、社会的体会和感悟,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语言美、道德美、人情美、思想美,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有效载体”。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在完成认知目标的教学任务外,还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陶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创造能力。重视激趣,积极启发,有效组织,适时介入,鼓励评价,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自主鉴赏、分析、比较,细细揣摩、品味、感悟,自由表达、写作。不但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宣泄、补偿,也获得精神的享受;不但丰富学生审美的知识与技能,也给学生生活以理智的启迪、美的享受和人格境界的提升。鉴赏、品读《七根火柴》,让学生理解、感悟人物的形象美、心灵美;教学《背影》,笔者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一起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等方法,使学生们体会作品情感的真挚、深厚,表现角度的新颖,文章构思的精巧,语言的朴素、简练,生活图景、艺术形象与思想情感交融而成的美妙意境。精美的散文带给学生真正美的享受!《孔已己》教学中,笔者抓住有关“笑”的语句和孔已己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品味,领会“喜剧美”,让学生感悟“笑”背后的人情冷暖、人性弱点和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

四、尝试表达,创作实践,提升审美情感

文学艺术的创作本身就是重要的审美活动。写作能丰富学生的审美知识,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成为美的欣赏者、创造者,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本人大量阅读教学的实践表明,教师有意识地利用阅读文本、写作时机,组织和引导学生尝试书面表达、积极创作实践,或缩写,或续写,或仿写,或改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

缩写就是把容量大、情节复杂、篇幅较长的课文进行保留主要内容的一种写作方式。缩写训练不但让学生再次把握课文中心思想、理清内容要点、区别重点次要之处,锻炼写作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品质、文章的审美意韵。如《芦花荡》阅读教学中,笔者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缩写活动,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领略文章诗情画意的意境美、至真至善的人情美和动人心魄的悲壮美。又如《背影》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品味课文的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人性美之后,组织学生运用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语仿写自己的母亲、父亲或其他亲人,尽管学生们的习作语言不一定优美、立意不一定深远、人物思想情感不一定丰富,但在创作实践中,让学生经历了审美情感的回味、深思、感悟。再如,《孔乙己》一课结尾,孔乙己最终是死是活没有写明。教完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续写,学生们展开充分联象,对孔乙己的最终命运进行不同的安排。

语文课文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自身要擦亮眼睛,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主动创造各种时机,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要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之美,领略语言之美,创造文字之美。

参考文献:

[1]黄萍萍.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26).

[2]杜云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3).

[3]黄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

[4]余青.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7).

[5]欧阳代娜,王文琪,戴汝潜等著.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6]王祯功.寻找心灵的契合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甘肃教育,2009,(9).

(潘胜杰 浙江省新昌县镜岭中学 312540)

猜你喜欢

美的笔者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好美的雾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